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论文_张频芳

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论文_张频芳

【摘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必然给未来的数学教学带来重大变革。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不断建构和完善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素养,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教学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必然给未来的数学教学带来重大变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否落实,真正的挑战在课堂,在教师。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教学能力。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学决策及各种认识过程,决定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哪些教学能力,结合自己的学习及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一、解读数学课标用好教材的能力

解读课标用好教材是是教师教学素养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小学数学教师既要立足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实际,更要从数学学科视角,审视、研读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能对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理清数学课程每个领域的核心目标及其相应的数学内涵以及每个具体数学内容的课程教学要求,把整套教材的逻辑编排体系和编者的意图弄清楚,知道每个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着力挖掘、用心关注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育人资源,通过研读教材建立整体性的观念,再具体到每一节,很好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弄清什么是相关内容的核心,什么又可被看成相关的基本问题和重要问题等等,真正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在三年级轴对称图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出这样一些疑问:人是轴对称图形吗?飞机(实物)是轴对称图形吗?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需要考虑内部的图案或颜色吗?不少老师为此曾经各执已见,争论不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上述认识积极探索研究,弄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首先由天安门、飞机、奖杯引出对称现象,再将上述物体抽去非本质的属性(如颜色、材质),以抽象的平面图形呈现,这些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其间,有一个从实物到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抽象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数学的本质问题与非本质问题,轴对称图形数学课中研究的应该是“图形”而不是“图案”,必须舍弃内部图像、文字和颜色等一些非本质的属性,对“非标准”信息进行适当的“矫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涤除非本质的东西,抓住本质去认识数学问题。

二、精准设计数学导学案的能力

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素养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核心素养方向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如学习目标的拟定是否考虑了三维目标的落实,是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重点教学内容的设计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哪些数学思维及数学关键能力?设计教与学的方式考虑了学生哪些数学情感的体验、哪些数学精神的培养?学习方式是否基于核心问题的探究学习,自主预习的分享学习等等。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关注“两头、中间”这三类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体现层次性要求。清晰知道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数学学科的本质,知道自己的教学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三年级《秒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及其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秒的知识已有零星的经验积累,但学生对1秒或者几秒的时间观念缺乏具体体验及把握,所以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方面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设更多的感官体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感知秒,体验秒,加深对“秒”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对于1分=60秒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和秒针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1时=60分”旧知迁移学习的方法,分析推理出1分就是60秒,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本节课还要通过秒的认识,适时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三、出色实施数学教学的能力

数学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素养的核心。核心素养方向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要努力构建生态课堂,以人为本,聚焦核心问题,尊重具体个人,直面特殊差异,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将教材中各种较为“隐性“的成分明显地凸显出来,从而真正落实教育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很好地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努力做到用思想方法的分析带动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从而真正做到“ 教实”、“教活”、“教懂”、“教深”,综合引领提升学生素质。

如执教四年级《折线统计图》,采取怎样有效的教学策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我是这样处理的。一是利用迁移策略,设疑激思,学习新知。如开课,利用教材资源老师对××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制作了一个统计表,设计问题: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唤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回忆,接着教师设疑激思,追问:这张统计表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还可以用一个统计图表示,你们想知道吗?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是利用对比策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我重视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并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逐步突破这一难点。其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其二,师生互动,构建新知。其三,小组讨论,比较异同。这样先学后教,层层深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数据能力和统计意识。三是利用分析预测,强化新知,提升素养。本节课我结合例题,让学生预测学生参观科技馆人数及折现统计图的变化趋势,学生谈感受,渗透现在爱科学的人越来越多,教育学生从小要热爱科学。练习中,预测我国家庭拥有计算机台数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计算机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 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能灵活调控课堂,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关注不同类别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下连”小学数学实际,“上通”数学学科,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有素养的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

[2]庄惠芬.聚焦多个维度,培养儿童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1)

[3]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

论文作者:张频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论文_张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