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罩”妖镜论文_高昊达,刘祥凤

疫情下的“罩”妖镜论文_高昊达,刘祥凤

2020年1月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2020年初新冠肺炎猝不及防地爆发),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省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多措并举共同抗击此次疫情)。新冠肺炎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气溶胶等渠道传播,因此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显得尤为重要。成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基本要求,专家亦三令五申强调:居家勤洗手、多通风,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一时间口罩被疯抢,供不应求,然而一些人买口罩积极,但另一些人戴口罩却不配合,国家为了打赢这场“病毒战”,出台多项防控措施,多少医护人员紧急奔赴武汉,企业紧急转产只为生产医用防护物资,多少海外侨胞四处购买口罩等医用物资运回国内.....然而,拒绝戴口罩硬闯火车站殴打民警的马某,不听社区人员劝导叫嚣“下回揍你”的张某,甚至个别医院领导拒绝佩戴口罩强行过站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更是时常见诸报端。

疫情严峻,公民合理佩戴口罩这看似很普通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不配合、不和谐的现象,在我们随机调查中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口罩紧缺,企业产能跟不上。持续升温的疫情,不断攀增的确诊人数,一时间人人自危,口罩被疯抢,曾经不起眼的口罩竟然成了庚子年间必不可少的抢手货,但是能够有效阻挡病毒传播的医用口罩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一般家庭储备少,生产此类专用口罩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口罩供应紧缺,但随着国家联防联控措施的不断下发,这一囧境将很快得到改善。

二、疫情信息过载导致的心理压力增加。新冠肺炎的肆虐被扩散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慌、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新冠肺炎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威胁全世界公民健康安全的社会性压力事件,其波及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已远超当年的非典、埃博拉。疫情之下一定的担忧或焦虑能对个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适当的焦虑可以让人们更自觉的采取保护措施,但是如果过分焦虑和恐慌,这种焦虑、恐慌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疫情下的应激心理障碍,从而导致疫情下的“次生灾害”--心理疾病,如抑郁、人格障碍等。而负向被关注也成了压力释放的一种方:“我和你们不一样,我身体素质好,我不怕,不会被感染”。当有人提醒你佩戴口罩时,若加上语气的些许生硬,那么你就很容易进入这种应激状态,对新冠肺炎的潜在恐惧有多大,个体对“服从”的反感就有多强,此时表现出来的对抗、反击就更激烈。

三、心存“例外思考”,命运共同体意识比较差,将自己置身事外。这无疑是侥幸心理作祟,公众意识淡薄最直接的体现。口罩的厚重“戴”来闷热的呼吸,增强的阻塞感,口罩下呼吸的热气在狭小的空间反复流动,更增加了皮肤的潮湿,口罩一戴更是遮住了青春靓丽的脸庞,这时候不舒服、不自由在叫嚣,自由自在惯了的人们稍有机会便摘下口罩,扎推聊天,逛商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国家卫健委已经出版了第七版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指南》,前后不到两个月,防治指南一修再改,这说明病毒在变异,危险在增强,传染方式在升级。一次隔离并不能战胜强大的新冠病毒,把自己当成疫情下的例外,认为自己不会被传染的侥幸,无疑是对他人健康的漠视与不尊重,殊不知“同呼吸,共命运”。

疫情之下没有你,我,他,只有我们。如何看待疫情下的“罩”妖镜:

一、宣传必不可少,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提高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邻里、单位的集体荣誉感,加大对口罩佩戴的知识普及,消除佩戴口罩的认识误区,让疫情之下,规范佩戴口罩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对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支持。

二、拒绝出现“乐观偏差”,疫情之下强制性戴口罩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无论你是彰显个性也好,无知无畏也好,轻视无视也罢,也请你尊重他人的健康,武汉的抗疫正处在白热化阶段,别让你的“缺公德”和无知拖了这场战“疫”的后腿。如果尊重他人生命健康的道德感无法使你规范佩戴口罩,那么就让公权力,让法律的强制性来约束你个人的“自私”行为。

三、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各地政府当以最严的姿态守好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果实,以“决定”“命令”的形式发布公共场所强制佩戴口罩的要求,让规范佩戴口罩成为一种法律约束,让疫情防控人员有法可依。

四、学会有效的筛选和识别信息,不被“爆炸式”信息所困扰,理性获取疫情信息,只关注权威官方的信息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信息过载而导致的焦虑、恐惧感增加。同时允许示弱,正确的处理自己对疫情的恐惧、焦虑等应激情绪。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疫也是战胜病毒必不可少的良药,暗示自己可以,我能行,相信疫情很快过去,树立坚定的信念,适当的进行自我鼓励。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别让隔离隔断了与人的正常社交,让自己成为疫情下的孤岛,多与家人交流,享受难得的家庭时光,同时通过互联网与朋友、同事多交流、多沟通,相互鼓励,增加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有些负面压力、情绪被释放后,心情也会舒畅,同时多听音乐、适当的室内运动,亦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而当紧张、恐惧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请主动寻找专业的心理援助,不要讳疾忌医。

只有主动出击,保持良好心态,才能打破疫情下的“罩”妖镜。

论文作者:高昊达,刘祥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  ;  ;  ;  ;  ;  ;  ;  

疫情下的“罩”妖镜论文_高昊达,刘祥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