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内镜;高频电切;胃息肉;护理配合
胃息肉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胃粘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患者可伴有上腹腹胀、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临床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则属于治疗本病的常用术式,近期疗效理想,但患者术后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远期疗效不佳[1]。为改善患者预后,积极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工作,提高手术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本次研究制定了加强护理配合方案,并以我院收治胃息肉患者计234例为对象,评价了该方案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行高频电切术切除胃息肉的患者计92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117)与采用加强护理配合方案干预实验组(n=117)。对照组中男57例,女57例,年龄36~72(48.12±6.74)岁,实验组中男58例,女59例,年龄34~75(47.52±6.42)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纳入患者均满足胃息肉的诊断标准,符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的指征,已经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完成常规检查、健康教育工作,术中做好和医师的配合,建立静脉通路与氧气通路,加强生命体征监控,术后注意用药指导等工作。实验组则采用加强护理配合方案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术前向患者提供优质的住院环境,确保温馨、舒适、干净,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质量。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积极自我介绍,拉近双方距离,并利用PPT、视频等介绍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生理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手术耐受度,并做好应急准备。提前将手术器械送到手术室,完成摆放与清点[2]。(2)术中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辅助完成麻醉药物的输入,观察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在出现疼痛时,及时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追加麻药。对输入液体、冲洗液体,均加温至人体温度,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辅助患者取垂直侧位体位,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好输液的速度,并根据术者需求进行体位的调整。术中加强保温以及患者隐私保护,减少暴露。(3)术后要求24h内严格禁食,后可进清淡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不可进刺激性食物。密切进行并发症的监控与观察,在存在异常时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开展预防胃息肉复发的健康教育,组织家属、患者一同参与,并叮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1)对比住院时间。(2)对比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3.38±1.20)d,明显短于对照组(5.62±1.84)d,P<0.05(t=6.9159,P=0.0000)。
2.2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对比表 [n(%)]
3.讨论
胃息肉临床症状和其他胃肠疾病类似,容易混淆,误诊率高,故而可能导致病程延长,进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对于胃息肉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胃癌,所以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胃镜下胃息肉电切术属于治疗胃息肉的常用术式,但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手术效果容易受到环境、患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效果,积极加强护理配合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发挥出护理与手术相辅相成的作用。而就本次研究所制定加强护理配合方案来看,通过术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住院的舒适度,并减少其对手术的恐惧感,也能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器械准备[3]。术中做好麻醉辅助、体位辅助等工作,则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再加上保温以及隐私保护,则能够减少对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刺激,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有明显的作用,有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做好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注意并发症预防,则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配合方案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胃息肉患者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配合工作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且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璐.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140-141.
[2]吴霞.护患沟通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2):103-105.
[3]徐阳,刘维.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6):155+157.
论文作者: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