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保护与变革_早期教育论文

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保护与变革_早期教育论文

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转型过程中的守与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教师论文,亲子论文,过程中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一种面向社区0~3岁婴幼儿,以实施亲子教育为特色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形式正悄然兴起。由于专业亲子教师极为缺乏,许多幼儿教师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亲子教师转型。我们认为,转型不是简单的教育对象、教师角色和工作职责的变化,其中涉及到深层次教育观念和专业能力的守与变。

一、守——坚守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3~6岁幼儿教育共同组成了学前教育的范畴。因此,实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亲子教师虽然与幼儿教师在教育角色、职能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有区别,但两者的核心价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对此,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转型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1.守住学前教育的灵魂——以生命为本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面对的受教育者,特别是0~3岁婴幼儿,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极大发展潜能,但又是弱小、稚嫩的生命。因此,对婴幼儿的教育更应崇尚对人的关怀。为此,教师应克服传统教育观中,仅仅把婴幼儿当作工作和服务的对象、知识和技能储备的工具,甚至是教师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的错误观点,发自内心地将婴幼儿视为值得敬畏、嘉许和尊重的生命个体,致力于提升0~3岁婴幼儿自身生命的质量。否则,缺少生命意识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将成为异化的教育,最终将离弃教育的根本职能:认识人和发展人。

2.守住学前教育的根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大声疾呼:“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欢两桩事,一桩是吃,一桩是玩,玩比吃还重要。”游戏对婴幼儿而言,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更是他们生命存在的方式。因此,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应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婴幼儿游戏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寓教育于快乐之中,让婴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亲子园成为“为儿童度过童年而设置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固定的干预,没有已知的目标和预设的结果,是‘一个很多成人与很多孩子彼此分享生活与关系的地方’,……而不是为了追求统一,以达成标准化的结果”。所以,亲子教师应发自内心地站在婴幼儿角度亲切地走进童心世界,与他们共同聚集成长的点滴快乐。

二、变——彰显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特色

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能力技能与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要求接近,易于迁移,因此,通过专业培训和技能拓展,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转型不仅可行,而且也是最经济和高效的途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亲子教师的工作有其独特性,需要幼儿教师在教育观念、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方面抛弃思维的惯性,突出亲子教育的特色。

1.转变角色定位,准确把握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特点

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示范和指导,是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指导的融合。亲子教师面对的是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教育对象的转变使其工作形式、角色和职能呈现出与传统幼儿园教学不同之处。其一,教育形式由师幼互动变为多方互动。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同,亲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着三个主体,即教师,婴幼儿和家长。家长进入课堂,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是亲子活动的承担者又是活动中的第二位教师,这一双重身份,使亲子活动成为了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多方互动过程。其二,教师角色由幼儿的教育者变为婴幼儿和家长成长的共同指导者。对亲子教师而言,教育活动过程中承担着双重教育的角色。虽然表面上直接教育的对象是婴幼儿,但实际上教育的对象也包括家长,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教育的职能由关注婴幼儿成长变成了促进婴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2.转变惯性,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亲子教育的能力

亲子教师与幼儿教师相比,教育对象更复杂,教育任务更重;孩子年龄幼小,指导要求更高;互动方式更频繁,人际沟通更多。因此,亲子教师要善于吸纳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和新信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把握0~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3~6岁幼儿有较大差异。因此,亲子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科学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养工作中去。

二是要具备精心设计和组织亲子活动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亲子活动时,要精心选择适合0~3岁婴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的游戏,充分调动婴幼儿和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要科学安排各游戏环节,做到动静相宜,促进婴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双重性,既要指导孩子,又要指导家长,还要通过指导家长来指导孩子。与幼儿园教学有别,亲子教师需要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活动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教学的方法,评估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

三是具有创设适宜教育环境的能力。0~3岁婴幼儿的学习更多地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刺激。环境创设是亲子活动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元素,是隐性的课程。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亲子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积极创设美化、儿童化和教育化的物质环境,努力营造温馨、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以利于婴幼儿在潜意识中学习吸收多元、有益的信息,促进婴幼儿生动、主动、活泼的成长,并指导家长科学、合理地布置家庭教育的环境。

四是要提高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亲子教师要努力积累科学育儿的知识,努力成为家长信赖的家庭教育顾问和专家。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家庭结构的家长需求,为婴幼儿和家长建立背景档案,根据其不同特点、不同优势、不同的关注重点,有针对性地与其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亲子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途径与方式有很多,如利用电话、短信、博客、QQ群等方式进行育儿知识宣传和沟通;填写家园联系表;教师入户指导、家访;定期观察记录;测评婴幼儿发展水平;印发家庭教育指导材料;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开展早期教育咨询;组织家长育儿沙龙,等等。

五是要具有面向社区策划和组织大型宣传早期教育的活动能力。常见的大型社区开放活动有亲子活动的观摩课;幼儿园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早教活动;亲子运动会及家庭之间的游艺活动;幼儿园和社区散居婴幼儿及家长的联欢会;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的主题活动;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向散居婴幼儿的家长提供咨询服务;设置早期教育宣传栏,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社区的资源,主动与居委会、妇联、计生及妇幼保健等相关部门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最后,亲子教师还应变“工匠”为“设计师”。增强研究意识,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与孩子、家长共同开展的一种研究性学习,让自己的专业提高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毕竟,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摸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才能做到“在坚守中变化,在变化中坚守”,最终实现由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的顺利转型。

标签:;  ;  ;  

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保护与变革_早期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