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历史学科,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历史课程也一直没能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历史生动化,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达到历史教学效果和目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兴趣 课堂提问 合作探究 图文并茂 情景教学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及时汲取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但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学生的眼神迷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问三不知,历史课很难上。学生大多评价历史课枯燥乏味,学历史也没什么意思,而且以后也用不着这些知识等。历史课出现了危机!其中原因或许有多种,但高中历史课缺乏应有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高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兴趣性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就所教历史学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认真备课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应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上的教学信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为目的,本着树人、育人、发展人的宗旨,将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趣味、审美、思想、史学价值等内涵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爱心的集中体现,而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历史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只有我们用爱心去了解学生,我们才能真正教给他们所需的历史知识!
2.充实课堂教学的材料。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准备,通过教学参考书和网络多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材料。
(1)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如讲述《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时可插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电视剧《封神榜》中的一些情节,教学“科举制”时可介绍“榜下捉婿”和“范进中举”的故事,讲抗日战争时可让学生了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和“南京大屠杀”等等。故事能够还原历史的真实和具有亲和力,它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2)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倡导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够用辩证的历史观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仍摆脱不了一元论思维的影响,进而使学生也深受其害。在这个多极化、多样化的世界里,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教学,用最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对于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人、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向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在讲评秦始皇、毛泽东这些时代英雄的是非功过时可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进行归纳;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联系当前的社会与生活。历史是事物发展的反映,高中历史主要是站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角度阐发的人类发展史,与现代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高中历史课堂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和关注生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各个时期的历史的内在联系的紧密性、一致性和连贯性,提高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如讲述西周的“宗法制”时,可联系“族谱”这一概念,尤其是农村中的孩子大多能在“族谱”中找出中国传统的“家”的许多特征。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课堂的教学中提问也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首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得当,具有一定的诱惑性,制造出的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通过探究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有不同意见,在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老师再总结归纳。如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这一课中,学生由于对古代社会的物质生活的认识不清就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可以问如果你有穿越时光的机器,你就可以回到当时的北宋的东京城,但是一个现代人要回到过去,你要怎么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而不被人当怪胎呢?这样就会挑起他们的兴趣,把他们置于发现者的位置,使得原来不是很理解的内容也会变得简单易懂起来。
三、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语言组织上要做到形象有序。形象即通俗生动,有序指富有逻辑。一个好的老师应是一个语言家,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所述之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趣味性的话语表达出来;同时注意语意上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小故事,教师在讲述时就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为此教师要提高语言的修养,通过阅读、说话、写作等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便要讲到传教士和义和团,教材所述很简略,教师要辅之以相应的补充史料,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课堂教学结构中去,还学生一个详尽、丰满、生动的史实。
总之,历史教师要本着“爱人、育人”的职业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历史教学中优化教材、语言、教法、师生关系等各种因素,挖掘自身潜力,重塑历史课形象,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去学、去研、去思。
论文作者:刘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语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