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金融合作:现状与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现状论文,未来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开始寻求区域合作,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东亚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进展。本文拟在阐述东亚金融合作的客观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东亚金融合作面临的困难,探讨东亚金融合作的前景,以及中国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
一、东亚金融合作:需求分析
1.区域金融合作的危机防范机制
不恰当的汇率制度和脆弱的金融体系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体系稳定,一般不愿意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在不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固定汇率制度同样会导致本国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危机之前,东亚各国多将本国货币钉住美元。在一段时期里,相对稳定的汇率和国内物价成为国际贸易和外来投资迅速增长的沃土。但美元的大幅升值严重削弱了东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伴随贸易状况恶化而来的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出沉重打击了国内的经济。区域金融合作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走出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无论是共同钉住一篮子货币,还是创建共同货币,都可以弱化本地区货币同美元等国际货币之间的联系,增强汇率的稳定性,减少发达国家通过货币途径向发展中国家传播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概率。
2.区域金融合作的危机管理机制
区域金融合作可以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一方面,互换协议和储备聚集等措施可以增强普通投资者的信心,确保资本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为危机国提供必要的国际流动性,既可以为该国赢得时间纠正政策失误,又可以防止向其他国家传染危机。
3.货币本土化乃至国际化的收益
美元一直是东亚地区的主要计价货币。美元的国际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铸币税、金融市场扩大带来的融资成本的节省以及兑换、转帐结算等中介服务的收益。美元的收益就是使用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的成本。区域金融合作可以提高本地区货币的本土化程度,从而节省上述费用。
4.资源的合理配置
区域金融合作可以多管齐下,减少各国对外汇储备的过度需求,合理配置单个国家内部的经济资源。例如,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扩大融资渠道;建立危机救援机制;稳定汇率水平,减少央行入市干预的频率和力度。区域金融合作还可以在各国之间实现资源的合作配置。东亚各国的储蓄率和国际融资需求都非常大,区域金融市场可以为区内资金提供有效的回流渠道。
二、东亚金融合作:最新进展
在“清迈倡议”不断落实的同时,亚洲债券市场的启动又一次显示了东亚各国推进区域合作的意愿和决心。2003年6月22日,由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中央银行共同出资的亚洲债券基金(ABF)正式开始运作。虽然基金规模不大,而且不是以本地货币计价,但意义相当深远。它有助于引导当地资本服务于本地区,扩展亚洲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提高外汇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率,为域内各国提供政策反馈的渠道,促进高效的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三、东亚金融合作的远景目标——货币一体化
由于东亚各国国情差异较大,短期内强行推出单一货币必然是对经济的损害。因此,目前应当按照求同存异、先易后难的原则,为单一货币区的建立做好准备。
1.加强区域内的政治对话和经济磋商,为更实质的合作奠定基础。
2.完善区域金融安全机制。从互换规模、启动条件、互换利率等多方面进一步巩固完善现有的双边货币互换和回购网络。推进短期资本流动监控以及早期预警机制方面的合作。
3.增强东亚货币在国际交往中的接受程度,为将来的区域货币创造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是发展和壮大区域金融市场,扩大东亚货币的影响。
4.发展区域债券市场。这可以从发展清算体系合作、培养和建立区域性信用评级机构入手,逐步推出“亚洲公债”等债务工具,争取形成本地区债券基准利率,最后建立亚洲国债市场,提高本地区资源配置效率。
5.协调区域汇率安排,稳定区域汇率。这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首先,提高各国汇率政策的透明度。其次,确定各国货币之间合理的汇率水平,设计科学的汇率稳定机制。最后,逐步稳定区内货币之间的汇率。
五、东亚金融合作:中国的角色
从目前经济发展趋势来看,20年后我国将成为东亚最大的经济体,建立符合东亚利益的国际金融体制与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面临许多改革任务,国有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还不健全,资本帐户还未开放,这必将影响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资源和能力。因此,通过改革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是我国目前的首要任务。
在东亚金融合作的进程中,我们应按照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务虚方面,可以引导10+3政策对话与专题讨论,参加10+3合作研究等。在务实方面,可以通过承诺出资(如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或实际出资(如购买亚洲债券基金)等获得发言权,以此回避资本帐户尚未开放等因素造成的体制限制。同时,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安排,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为人民币在未来区域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