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随访疗效分析论文_陈勤,朱道信,陈荣春

陈勤 朱道信 陈荣春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 目的 通过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术(MOP)的比较,分析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MOM)后的近期随访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36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MOM 组15例,MOP 21例,术后规范随访1、3、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分析MOM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良好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12个月。关节总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3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1次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2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2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髋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均优于传统金属对聚乙烯人工髋关节。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062-0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已成了为髋关节功能重建、缓解疼痛及纠正畸形的首选治疗方式,传统的THR多采用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有文献报道,MOP术后脱位率高达3.9%,且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所产生的聚乙烯磨损颗粒可导致THR术后假体松动。本研究通过与MOP比较,分析MOM的近期随访疗效,评估MOM术后髋关节的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试图为MOM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5年4月至2013年1月,按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收集我院36例THR患者临床资料。MOM 组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平均56.2岁,10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股骨颈骨折,1例为骨关节炎,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MOP 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平均56.8岁,17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股骨颈骨折,1例为骨关节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术前诊断、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二、手术方法

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取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暴露髋关节,术中充分暴露髋关节后进行股骨颈部截骨,保留约1cm股骨矩,截除股骨头,暴露髋臼后清除周围增生瘢痕及多余骨赘,加深髋臼,通过压配技术完成髋臼假体安装,置入股骨柄后装上金属人工股骨头,复位关节。检查关节活动有无异常,放置引流,逐层缝合。

三、术后功能煅练

术后早期开始股四头肌主动等长舒缩功能锻炼,第2天拔除引流,开始在床上行屈髋,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3天后在助行器辅助下离床活动,术后2周至1个月后逐步脱拐过渡至恢复正常活动。

四、随访数据及统计学处理方法

术后规范随访1、3、6、1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假体松动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各参数须进行正态性W检验,Shapiro-Wilk Wtest P>0.05,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各参数的比较符合配对资料t检验的要求),而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脱位率比较则采用独立的两组二分类资料X2检验。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准均为α=0.05,如得出各参数进行比较的P<0.05,可认为在α=0.05检验水准下,相应参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为62-89min,平均72min,失血量为430-1240ml,平均为730ml,住院时间为8-15d,平均9.8天,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近,因本研究主要比较MOM和MOP近期随访疗效,故对术中及术后短时间效果并不作对比。术后所有患者均良好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12个月。关节总活动度:MOM组分别为161.30±5.19、182.00±4.74、204.90±2.85、230.80±3.08,MOP组分别为162.30±4.40、186.10±2.81、201.90±0.99、223.70±4.99,两组患者的前3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疼痛VAS评分:MOM组分别为4.00±1.05、3.00±0.82、1.80±0.79、0.80±0.63,MOP组分别为3.80±1.03、3.10±0.99、2.80±0.79、2.10±0.74,两组患者的前3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Harris评分:MOM组分别为82.10±4.68、90.30±1.42、95.00±1.49、96.00±1.05,MOP组分别为86.00±3.02、89.00±1.49、89.00±1.9 4、93.80±1.34,两组患者的前2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2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关节脱位率:MOM组无一例脱位,MOP组分别为0、0、1、3,两组患者的前3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 p>0.05),后1次有统计学意义(X2=4.13, 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见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栓塞、异位骨化、排斥过脱及毒性反应等并发症。

表1 两组髋关节各向活动度数总和比较(x-±S)

讨论

大量证据表明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所产生的聚乙烯磨损颗粒是导致THR术后晚期假体松动,进而引起植入假体固定失败。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由于其较普通金属-聚乙烯界面假体关节磨损率低及稳定性强等优势逐渐显现并重新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金属对金属关节的线性摩擦率只相当于金属对高分子聚乙烯的百分之一[1]。

本研究发现在术后1年内,两者髋关节总活动度并无大差异,但随访到一年时,MOM组髋关节屈曲、后伸、旋转、外展、内收活动范围明显优于MOP组,表明在术后近期活动效果优势明显。本研究疼痛VAS评分比较中,随访到12个月的时候,MOM组评分明显低于MOP组,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与大直径金属头可有效增加头颈比率,避免聚乙烯内衬边缘撞击所致的疼痛有关。本研究中Harris评分在术后第1、3个月MOM与MOP组并无差异,而在第6、12个月MOM明显优于MOP,表明MOM比MOP更好的得到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及保持。本研究中的MOM组脱位率在一年时候也表现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有学者认为直径较大的假体头能有效减少脱位,也就是头颈率有关,大直径的假体头的头颈率相对较大,可避免聚乙烯内衬的边缘撞击[2]。本研究的两组样本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及周围骨溶解现象,可能主要是因为本研究是术后近期的分析,随访时间太短,有待对本组病例进行更远期的随访观察。

虽然,本研究较客观证实了MOM术比MOP术近期疗效的优越性,但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因为金属假体的使用,中远期可能导致体内金属离子水平升高并引起机体相应功能损伤的现象,因在本研究时限较短,缺乏对这一现象进行临床判断的指标,本课题还有待更深入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军。人工髋关节假体磨损性能研究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3(6):43-46.

[2] Aamer Malik, Aditya Maheshwari, Lawrence D. Impingment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7, 89(8):1832-1842.

论文作者:陈勤,朱道信,陈荣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随访疗效分析论文_陈勤,朱道信,陈荣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