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佛山分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顺德区内水系发达,区域内水网密布,河涌纵横分布,但目前桂畔海河水系主要河涌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支涌水质污染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对河涌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水体水质。本文主要对顺德区桂畔海河水系污染现状进行勘探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河涌清淤和生态修复进行了概况性的介绍。
关键词:桂畔海河水系;黑臭水体;河涌清淤;生态修复;综合整治
引言
桂畔海河水系主要河涌包括桂畔海河、大良河、古鉴涌、红岗涌、大门河、福田涌等,本项目的建设在于消除区域内的黑臭水体并持续提高桂畔海水系的水质情况,提升顺德区城市环境面貌。针对顺德中心城区河网水系的特点,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对顺德第一联围最大的水系——桂畔海水系进行整治规划,改善河涌水质,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水绿生态网络”构筑生态城市骨架,营造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实现顺德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现状污染的勘探调查和分析
1.1.点源污染
排污口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根据现场摸查和测量,桂畔海河水系的排污口主要有三种类型:(1)临河建筑污水直接排放;(2)区域污水汇合后集中排入河道;(3)区域合流管道以河道作为排放出路。以红岗涌为例如下表所示:
1.2.重点工业企业点源污染
根据调查,红岗工业区、新滘工业区、凤翔工业区工业污水处理率较低。以新滘工业区工业废水为例,新滘工业区产业主要有机械加工、塑料、木材、废品回收及生猪屠宰。塑料加工、木材加工、废品回收的工业废水很少,新滘工业区工业废水来源主要有机械加工废水、屠宰废水(见图1)。
1.3.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已严重影响到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健康。本工程南部,位于桂畔海河北侧是大量鱼塘养殖基地和少量水田菜地,存在面源污染风险。
1.4.河涌底泥泥质
对范围内河涌底泥进行取样,对照采样分析结果,绝大数样本底泥的总氮、全磷的含量在0.2%以下,总钾的含量在2.5%以下,底泥的肥力较低。
取样底泥有机质含量为4.4~ 216.3g/kg。底泥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比较大,银涌河、龙公涌、大良河华南居委会附近的河段、桂畔海云良路附近河段底泥基本上未受到有机污染,红岗涌、古鉴涌、后街涌、大良河古鉴涌入口至金榜居委会之间河段、大良河红岗涌入口至大门河之间河段、桂畔海除云良路附近的其他河段、永丰工业区无名涌、通天河底泥受到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1.5.现状管网及河涌调查分析评价
(1)城区截污管网建设滞后,排水体系缺乏系统性,多数地段现状排水体系仍为雨污合流制,大量污水混合雨水排入内河涌,造成污水收集率较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内河涌沿岸排污口密布,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2)河涌内源污染严重。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内河涌在穿越老城区的河段,河床质呈现明显的黑臭状态,即使在沿岸排污口未排污和上游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水体流经内源污染严重的老城区,由于内源污染物质的释放,导致河涌水体水质明显恶化。
(3)部分内河涌涌障林立,导致河涌断面局部萎缩,并极易造成河涌底泥淤积和表层垃圾截留,严重影响河涌的防洪和水体交换。
(4)河涌断头现象存在。少数支干河涌和多数支河涌存在断头现象,尤其是以充当毛细血管功能的支河涌为甚,断头现象严重影响枯水期的水体交换。
(5)区内大多数河道为单一的排水功能,且河道边坡多为硬质直立式护坡,同时滨水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景观开发不成体系,景观的旅游价值未能得到实现。
2.河涌清淤
河涌清淤为桂畔海河水系综合整治的一个子项,主要任务为清除污泥,疏浚河涌,提高河涌的防洪、排涝(洪)能力,改善河涌水质情况,恢复河涌的行洪能力,以达到景观、靓丽和生态的河涌。
随着顺德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完善,河道水体黑臭现象有所改善,但大部分河道水质仍然为劣Ⅴ类水体,截流后河涌水体、底泥中存留大量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只有根本上彻底清除河涌淤积的底泥,才能保证水体恢复其生态功能,否则底泥所释放的污染物将影响水体修复的最终效果,河水无法彻底变清,河道有可能随着底泥污染物的释放而再次变黑变臭。
2.1.清淤方式
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清淤规模以及清淤期间生态环境要求、河涌宽度、水深、土质、堆泥场位置及要求等,经技术、经济、安全等方案论证,采用分段清淤的方法,拟推荐采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机结合,针对不同河涌、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清淤方法。其中,机械清淤又细分为绞吸船清淤、生态清淤、挖掘机清淤。
2.2.清淤底高程
(1)当实测淤泥底高程高于规划河底高程时,清淤至实测淤泥底高程。如大良河、大门涌、三河涌、新松涌、红岗涌等。
(2)当实测淤泥底高程低于规划河底高程,且规划河底高程距现状淤泥顶高程大于60cm,清淤至距规划河底高程,如桂畔海河、仙洞涌、石洛涌、白石北头涌等。
(3)当实测淤泥底高程低于规划河底高程,且规划河底高程距现状淤泥顶高程小于60cm,清淤至距实测淤泥底高程20cm~30cm处,如大门河、逢沙大河、合耕围涌、合益涌、旧寨涌、龙盘涌等。
2.3.脱水方式
清淤底泥的脱水是其处置的一大难点,水体清淤底泥的脱水预处理技术主要有自然干化脱水、机械脱水、干燥脱水和土工管袋脱水技术四种。
鉴于对污泥处理、最终处置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污泥机械脱水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采用大面积土地自然干化(脱水)的方式在国内外越来越少,而污泥热干化技术存在耗能过大的缺点,目前较少采用。河道清淤底泥的杂质多,无机砂砾多等特性对脱水机都不利,容易损坏机器,且由于污泥量非常大,设备处理量要求很大,耗能大,因此污泥机械脱水技术并不适合清淤底泥脱水。土工管袋脱水耗能小,无需设备维护,可达到全程封闭作业进行脱水。把高含水量的污泥充填到土工织物袋里,加上荷载进行预压,能加快淤泥的排水固结。固结后的土既可作为回填土,也可直接堆叠土工管袋修筑围堤。
结合本工程底泥处理量大、处理时间短的特点,推荐采用土工管袋脱水工艺作为底泥脱水减容处理工艺(见图2)。
3.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可增强水体自净能力,逐步恢复河涌的生态功能及风格风貌,构建水体清澈、生态平衡、人水和谐新格局。本工程河道生态修复拟结合河道清淤后水体水质情况、河岸带施工条件、水体流速等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种或多种组合生态修复技术,达到消除河道黑臭、恢复河道生态的目的。
拟在无通航要求、有景观需求的河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水深大于1m,同时河道较宽的河涌,铺设生态浮岛和放养水生动物,以及部分适合当地的沉水植物;水深较浅的河涌,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放养水生动物。所有生态修复方案,布置在河涌水面较宽处,尽量减少对水利排涝的不利影响。
同时在局部条件河涌,实施曝气装置,调节河涌溶解氧,提升水质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投加控藻素。
4.结语
黑臭水体的勘探调查分析是进行河涌整治的前提和依据,河涌清淤是防止水体发生二次污染的必要措施,生态修复为水体水质长效保持的保障,此为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中的三个重要子项。
参考文献
[1]《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2015.08).
[2]《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2).
论文作者:揭小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水体论文; 河涌论文; 海河论文; 高程论文; 清淤论文; 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