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疗效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论文_罗玲,黄静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疗效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中风后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采用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地西泮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7.8%(44/45),对照组总有效率71.1%(32/45)。两组比较干预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治疗对中风后患者失眠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耳穴压豆;中风患者;失眠;观察与护理

失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以及睡眠质量下降。失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失眠缺少明显病因,因为心理或者主观因素形成的。继发性失眠是由于身体疾病、精神障碍、滥用药物引起的,通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一般地,中风患者由于忧思过度引发长时间失眠,使患者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长时间失眠会使中风患者的肌体睡眠机制发生紊乱,加重中风的病情,导致食欲下降。严重影响中风的康复。因此,对于中风患者的失眠应当予以重视。本次针对中风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及步骤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10号至2016年5月10号的中风后失眠患者,依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选取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5-80岁,患病时间一月至一年;干预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4-79岁,患病时间一月至一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患病时间、失眠的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失眠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进行。排除病患存在精神障碍相关症状的因素干扰。此实验中,将中风病患的失眠障碍作为唯一的判定标准。中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时间至少超过一个月,每周发生超过3次。其主要失眠症状表现为:难以入睡、浅眠易惊醒、醒后睡不着、白天倦怠疲乏等。失眠显著引起中风患者白天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情绪忧郁或者过于激动,正常饮食病能力下降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晚口服一次地西泮2.5mg,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耳部,用探棒在神门、交感、皮质下等耳穴处按压,寻找敏感点。找到敏感点后,在敏感点处轻轻加压。使用75%的医用酒精对患者的耳廓进行整体消毒,待酒精干后,在患者耳部选取的穴位上,使用用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进行粘贴。医护人员用拇指和食指按压王不留行籽所贴的耳部穴位,按压过程中,使患者持续的感觉到耳部按压处有胀、麻、热、痛等感觉。此治疗以七天为一疗程,治疗持续进行三周。两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3~5次,每穴位2分钟。

1.2.2 护理方法

耳穴压豆护理:治疗前,医护人员向患者说明治疗注意事项及作用取得患者的理解。详细询问患者耳廓皮肤是否对胶布及酒精过敏。治疗人员操作时注意手部消毒,预防感染。保证耳穴埋籽期间的干燥,发现王不留行籽周围潮湿应及时更换。教会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以便后期患者能够在耳穴埋籽的情况下自行按压操作。

1.2.3 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规定进行评价。治愈:睡眠时间每晚达到6小时以上,睡眠质量为熟睡无梦,没有夜间惊醒,睡醒精神充沛,精神饱满,饮食正常。改善:睡眠较之前延长3小时以上,精神较之前略微好转,饮食稍差。无效:睡眠时间没有明显变化或者失眠加重,使病人难以入睡,精神倦怠,并且有较明显的负面情绪。

1.3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三周时间治疗对比,干预组的治愈人数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治愈和改善的患者占总患者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

3 讨论

中风作为老年人突发的疾病,具有发病迅速,治愈缓慢的特点。恢复期呈现肢体障碍,行动障碍。如若患者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4]等多种老年病,需要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对老年人身体形成综合耐药性。中风是目前世界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据统计,有4/5的中风病患都会产生中风后遗症,且致残率非常高。其中伴有失眠的患者还会出现脑血栓、脑溢血。长期给老年人带来精神折磨和长期痛苦。中风后的失眠会造成病患原本严重的病情更加恶化,影响运动功能恢复速度,同时相关的并发症更加严重。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出现从失眠到脑栓塞的恶性循环,中风症状也会逐渐的想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

耳穴压豆法是我国中医研究而成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在《黄帝内经[5]》中就记载,耳朵是众多经脉聚集的地方。耳廓某部位出现变色、压痛敏感,能够代表人体躯干和内脏的病状。因此,耳廓作为人体的缩影,人体的内脏和四肢躯干,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反射区与之对应。“神门”具有调节大脑皮质兴奋的作用,其位置处于耳朵的三角洼处,通过撵揉,具有镇静、消炎等作用。古代《灵枢·经脉》认为,位于耳尖上的穴位属于太阳,因此神门穴位于太阳支脉上,和脑部的关系密切。同时,耳穴压豆在缓解中风症状的同时,对不同的脏器都具有调节作用。

以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进行临床试验,发现耳穴压豆法对失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病患也没有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以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效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方法能够明显改善中风患者失眠症状。从而减少患者对西药的过分依赖。使用起来安全方便,患者可以自行在家操作,值得在中风患者失眠病症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毛继先,方习红,杨青等.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失眠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6):829-830.

[2]吴国英,方凌云.耳穴埋豆改善中风患者失眠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85-3486.

[3]王超,刘湖水.耳穴压豆在老年中风失眠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475-475.

[4]黄乃好.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36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6):49-50.

[5]祁佩云.耳穴压豆治疗失眠5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9):1822-1823.

作者姓名:罗玲(女)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护士长,本科,410006

论文作者:罗玲,黄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疗效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论文_罗玲,黄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