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头活水,促师生共进论文_郭敏

引源头活水,促师生共进论文_郭敏

——浅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 郭 敏

〔摘 要〕 新课改下,为了让课堂教学实现有效互动,作为教者的老师应该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说”的胆量,让学生敢说,同时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说。以激活思维,生本互动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探究交流的形式,因材施教,让学生会说。通过敢说、爱说、会说的说的锻炼,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 新课改 师生互动 激发兴趣 探究交流

1 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说”的胆量,让学生敢说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寡言,甚至想说而不敢说,屡屡欲言又止,这些造成了语文课堂的“寂寞”。究其原因,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些变化,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因而,他们不敢也不愿多说话。且其心理日趋成熟,顾虑也会增多,有时顾及到面子问题,说出来怕出错,怕别人笑话;有的同学怕自己语言表达得不够好,干脆不出声,别人也就无从评判等。这种心理势必造成学生从“不敢说”到“不说”,最终到“不会说”现象的出现。初为人师,站于三尺讲台之上,总觉得教师就应掌控一切,掌控自己,掌控学生,掌控课堂,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自己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严厉面孔面对学生,久而久之,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听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声音,经常见到学生欲言又止的神情,看到举手之时犹豫不决的样子,自己心里一度很不是滋味。后来静心反思,不断向老教师请教,原来一切问题都在自己“管得太死”,打击了学生“讲”欲望。意识到问题后,我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关爱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心朋友,把课堂活动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愉悦和谐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说”。同时,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说”的胆量,让学生敢说。每当学生被叫到回答问题想说又不敢说的时候,我总会加上一句“不要怕,勇敢说出你的看法,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看似平常的一句话,我感觉每次话音刚落,学生都会放松很多,从而说出自己的看法。当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也会及时地加以肯定,给学生加油打气,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很注意这一点,不管是哪位学生回答问题,不管是怎样的答案,我都从不吝惜赞美之词,我总会努力找出他答案的闪光点,让学生知道他有这个能力,下次还敢说,下次还想说。因而,在我的关爱、鼓励下,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这样语文课堂就“动”了起来。

2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说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

在学生敢说的前提下,教者应善于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说。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一次教学必修一课文《鸿门宴》时,我在黑板上详细的列出了课本中有关项羽、刘邦个性展示的语句,同时进行拓展延伸,加入了《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里相关的语句,学生看后,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启发了大家对人物的看法,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话项羽。同学们畅所欲言。一个个小手好似雨后春笋般的齐刷刷的“冒”了出来,有的同学刚刚说完,还没有等得及我说下一个时,他已经“噌”地站了起来,随即展开了相关的反驳,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仍然追着与我探讨对项羽其人的看法……学生在情趣浓郁、气氛融洽中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书中的人物,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深化。此外,我常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通过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让学生在和谐、融洽、轻松的环境下爱说、敢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样的课堂能不“动”起来吗?

3 因材施教,精心指导,让学生会说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

3.1 激活思维,生本互动。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内含许多利于互动的内容,如能提供丰富想象空间的“空白”点、感人的情景、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等。教师应充分挖掘出这些互动的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会“说”——与文本展开对话,实现生本有效互动。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用优美动听的“荷塘月色”作为导入音乐,配上优美的荷塘图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优美、动人的荷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激情满怀,各抒己见,语文课堂真正“动”了起来。

3.2 创设情境,探究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互动情境,如问题情景、对话情境、生活情境、课文情境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在课堂上会“说”,从而获得最佳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效果。生本互动让学生拥有了第一项发声的资本,它是平面的,而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却让它变成了立体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灵感的相互碰撞,是以一种声音启发、引导另一种声音的过程,而正是这种过程促成了学生之间思想的成熟,灵魂的丰盈。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我挖掘出课文中情节的“空白”点:荆轲刺杀秦王最终失败了,你认为促使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依此小组进行讨论,形成文书。我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究“空白”,真情注入“空白”。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进行了一次次对话,并展开了想象,填补了“空白”。有的说,荆轲原本是可以刺杀成功的,他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而最终失败,是他以天下苍生为念,有的说,荆轲失败是自己剑术不精,有的还说其实荆轲刺杀秦王是必然注定的惨败等等。学生拓展了文本的内容,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文本进行了有效地互动。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论文作者:郭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引源头活水,促师生共进论文_郭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