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吴胜霞1,任萍2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830023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分别行分层次护理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血液达标率、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发症率及12月内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血液达标率、心脑血管并发症率及12个月再入院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护理中,分层次护理管理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分层次护理管理;价值

高血压为慢性病,近几年来,我国高血压疾病患病群体不断扩大,可导致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病情危重,致残率或病死率较高[1]。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以我院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探讨分层次护理管理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4±3.5)岁;平均收缩(压162.4±8.7)mmHg,平均舒张压(92.3±4.2)mmHg,合并可控危险因素1种、2种、3种及以上分别为55例、65例及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岗位职责,严格管理。观察组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根据护士能级管理制度、护士学历、职称、核心能力将护士划分为N1~N3三个层级[2]。具体护理管理操作如下:(1)可控危险因素干预流程的制订: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按照评估、识别、报告、确认、分析、计划、实施和评价八个步骤制订护理管理危险因素干预流程,制订护理管理计划[3]。(2)干预内容如下: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方法,以书面、宣讲等形式进行告知;建立患者个人高血压危险因素管理档案,便于患者的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对患者的饮食、运动、服药依从性等行为进行干预,循序渐进控制不良因素,达到逐步改善预后的目标[4]。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且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年,记录不良事件。(3)护士分层次管理:N1护士为助理护士,其工作内容以基础护理为主,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做好安全防护,尽量减少患者发生意外事件;N2护士熟练掌握了临床的各项护理技能,主要承担责任护士的工作内容,负责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计划;N3护士为专科理论及技术较强的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带教能力、责任心,主要承担责任护士组长的工作内容,负责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监督护理计划切实实行,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负责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工作的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血压达标率等指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2月后血压达标率比较经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血压达标85例,血压达标率为85.0%(85/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50.0%(50/1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12个月后血压达标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再住院10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例(2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个、2个、3个及以上靶器官损伤各有15例、10例、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8例、6例及4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中老年人为高血压的高发群体,并且常常合并血脂异常、吸烟、肥胖、高血糖等多种可控因素明显相关。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与血压水平和存在的危险因素明显相关。根据相关研究,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5]。比如科学合理营养,可大幅消除高血压危险因素。而对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控制体重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且也可间接预防低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分层次护理是按照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分层次进行护理,并且界定各级护士的能力,然后科学合理分配资源,做到护理效果的最大化。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层次护理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1)观察组100例患者血压达标85例,血压达标率为85.0%(85/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50.0%(50/1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再住院率、并发症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证实分层次护理管理的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给予分层次护理管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立恒,张丽群,李阳.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6,09(04):1787-1790.

[2]张月霞.分层次护理管理对120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2):89-93.

[3]费忠擎.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2(06):64+73.

[4]蒋红艳,吴丹凤.高血压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护理特点[J].临床合理用药,2014,28(10):123-124.

[5]岑爱萍,蒋高霞,张颖等.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21(14):968-970.

论文作者:吴胜霞1,任萍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吴胜霞1,任萍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