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春潮滋润沙漠--人事部和上海市新疆兵团跨世纪人才培养记录_人事部论文

浦江春潮滋润沙漠--人事部和上海市新疆兵团跨世纪人才培养记录_人事部论文

浦江春潮润大漠——人事部和上海市为新疆兵团培训跨世纪人才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事部论文,大漠论文,潮润论文,上海市论文,新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屯垦戍边,一首吟诵了几千年的古韵长歌;继续教育,一个风行不到20年的新生事物。伴随着大西北的开发热潮,国家人事部近年来将继续教育引入屯垦戍边,在上海实施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跨世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这一富有战略远见的举措,不仅为走向新世纪的屯垦戍边事业再添生机和活力,更在东西部地区之间构筑起新的合作“桥梁”。

金秋时节,记者驱车在瓜果飘香的天山南北采访,万里行程,深感新疆之大,深感兵团的伟大,深感东西部合作前程的远大。从人事部和上海市为新疆兵团培训跨世纪人才的成功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智力支边”所迸发的巨大效应。

屯垦戍边人为先——人事部提出继续教育示范项目,上海市领导掷地有声:“为兵团培训人才责无旁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沧桑40年, 200多万兵团人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制服了肆虐的风沙和干旱,在千古荒原浇灌出片片绿洲。汽车在茫茫戈壁滩上疾驶,陪同我们的“老兵团”赵天益不时指指点点,这是兵团的某团,那是兵团的某连。而哪里有了兵团人,哪里就是一片绿色的世界。

兵团人与艰苦为伴,写下中华民族屯垦戍边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当年雄师十万铸剑为犁,苍凉荒漠泛起稻麦之香;五六十年代内地大批青年支边,浩瀚戈壁有了知识的滋润。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兵团的二次创业却遇到“瓶颈”制约——人才匮乏。

兵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汤云夫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在兵团干部队伍中,高中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一半,专业技术干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3.8%。兵团缺少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专业人才, 特别是懂金融、外贸、外语的人才奇缺。而现有人才的流动仍是“逆差”,每年出的多,进的少,以至于兵团新上马的一个化工项目要选位总工程师,竟然“踏破铁鞋无觅处”。

人才问题困扰着兵团,也引起国家人事部的重视。1994年9月, 人事部派员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后认为,要把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发展下去,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是百年大计。然而,人才从何而来?据当时参加考察的人事部考核培训司副司长张庆龙介绍,为解决兵团的人才问题,人们确实费了不少脑筋,但比较来比较去,大家还是倾向于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培训提高兵团现有的干部。

经过半年多的论证和磋商,1995年5月, 人事部决定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跨世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作为继续教育的示范项目,委托上海市人民政府协助完成。对此,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批示,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时任副市长的孟建柱表示:“兵团是全国的兵团。上海与兵团有特殊感情和血缘关系,为兵团培养人才我们责无旁贷!”

说到上海与兵团的“血缘关系”,人们都会敬佩60年代10万上海知青奔赴新疆屯垦戍边的壮举。在兵团农五师,我们还听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上海女知青顾惟君在博尔塔拉草原办起马背小学,风里来,雨里去,年复一年,接受教育的孩子们一茬一茬长大了,她却积劳成疾累垮了。回上海治病时,她所在的边境团场因为经济困难,拿不出这笔钱来。当时还在上海工作的江泽民同志知情后,很快派人去看望,并送去1万元医疗费。 顾惟君在生命垂危之际留下遗嘱:骨灰一半撒进黄浦江,一半撒在博尔塔拉草原。

如今,当年的上海知青已人到中年,岁月的流逝虽难改乡音,但大漠风霜为他们平添几分豪放。他们对上海为兵团培训人才有特殊感受。今年暑期,上海行政学院几位教师到兵团考察,那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说:“人生难得是理解。我们虽然远离繁华扎根边疆,但今生无怨无悔,只要家乡还记着我们就行了。”

关键是换脑筋——两个月的强化培训和“知识爆炸”,参加培训的学员惊叹:“天天都有新感觉!”

到上海培训,给许多兵团人一个惊喜。对此,兵团副政委张黎波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兵团人有艰苦奋斗的传统,问题就是太闭塞了!不怕你们笑话,我们有些团场的领导别说是到上海,就连火车有的都没有坐过。”他谈起一桩往事:1949年底,三五九旅719团的战士们14 天步行850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达和田,平叛任务完成后, 队伍奉命留在和田屯垦。这些老战士苦干了一辈子,不少人到临终也没有坐过火车,没有到过乌鲁木齐。

“老战士们的事迹足以让人落泪。但时代不同了,搞市场经济必须走出大漠。”张黎波说,现在兵团很多干部都是军垦第二代或第三代,他们最大的优点是热爱兵团事业,能吃苦,肯带头。缺点就是不太了解兵团以外的世界,特别是计划经济的烙印很深,观念相对滞后。

培训的关键是要换脑筋。为了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上海市人事局、市行政学院进行了精心研究和周密安排。针对兵团干部思想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验、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他们确立了“解放思想转观念,增长知识学经验,训练技能教方法,实习锻炼再体验”的四阶段训练内容,每期安排了12类24门课程。还安排了10天在上海有关单位挂职实习,半个月到新加坡学习考察。

在课程设置上,每期培训班都开设了近50个专题课,并大致形成了一定逻辑顺序的六个梯度,即解放思想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现代企业论、现代营销论、科学管理论、干部素质论。既有总量的高强度,又有学科的深度;既有理论性比较强的课,又有很多操作实用性很强的课。他们还根据兵团学员的“胃口”,对课程设置作必要的局部调整,或删、或增。问卷调查显示,98%的学员认为课程设置“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近3年来,上海行政学院抽调最优秀的教师, 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员授课。他们还请了全国闻名的“扭亏大王”万德明、三枪集团总经理苏寿南、农工商集团董事长罗大明等20多位上海名人为兵团学员作报告,使兵团学员们在“知识爆炸”的氛围中,活跃思维,得到充实和提高。一位师领导谈起在上海参加培训时的情景,激动万分:“那可真的天天都有新感觉!”

为了把好事办好,人事部、上海市和兵团三方领导高度重视,通力合作,保证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项目启动时,兵团财政暂时有困难,上海市领导慷慨地答应:“钱的问题好说,没问题。”三年来,上海财政部门共拿出100多万元资助培训工程。

两个多月的强化培训,响鼓重锤,使兵团学员见识大长,思想产生飞跃。有位学员在总结中写道:“60天的学习,洗头换脑,悟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真谛;左观右看,找出了捉襟见肘、步履艰难的症结;深思细想,理出了戍边稳疆、屯垦求活的思路;坚定信念,看出了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希望。”这由衷之言,也是参加培训学员们的共同心声。

思路决定出路——上海培训班带来了冲击波,兵团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这些人怎么变化这么大?”

有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参加上海培训的同志陆续回到兵团后,变化确实叫人吃惊。他们崭新的观念、思路以及做法,在兵团形成巨大的冲击波。

这次我们从北疆到南疆,接触了六个师的30多位到上海参加过培训的同志,还看了他们写的一些论文。无论是在座谈会上,还是私下交谈,他们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是兵团中改革开放意识最强烈的一群。

《思路=财路=资金=发展》,这篇论文是地处伊犁的农四师供销合作公司党委书记陈爱玲参加上海培训的收获。这位精明能干的女书记对记者说,到上海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过去兵团对有贡献的企业经营者主要是精神鼓励,她学习回来后提出,考核企业经营者是否称职,主要看他所领导的单位上交利税是否增加,职工工资福利是否增加,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对他们大胆进行奖励。今年年初,她在公司内部大胆进行了干部任用、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陈爱玲的变化使老经理感叹不已:“这个小陈呀,怎么变化这么大?”

去年,位于石河子市的农八师决定将6家亏损企业委托农场代管, 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兵团人的观念上,从来都是工管农,怎么能让农管工?一些职工表示:“宁肯待业也不去种地。”正在上海参加培训的师副政委罗永智让电视台到上海采访下岗女工,连续播放,解决大家的观念问题,同时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这才慢慢平静了。罗永智深有感触地说:“搞市场经济,兵团人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

在库尔勒的农二师,参加过上海培训的28团团长王志军和29团团长张昌霖一唱一和,一个说“解放思想,黄金万两”;一个说“观念更新,万两黄金”。这两个团场都盛产库尔勒香梨,前些年因为是“卖方市场”,香梨生产多多益善,这两年客户开始挑剔大小,5 公斤二级果才能卖到1公斤特级果的价钱。在市场变化面前,很多人不知所措。 两位团长果断决策:“增加特级果,减少一级果,消灭二级果。”从过去闭着眼睛抓产量,到现在追求商品率的提高,反映出兵团人观念的变化。

在阿克苏市的农一师,我们遇到了建材化工厂厂长程小山。这位当年的上海知青正在忙活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准备股票上市。师里的同志告诉记者,以前兵团推荐这个企业搞股份制改造,他们一直不积极。去年程小山从上海参加培训回来,好像变了一个人。程小山自称是“茅塞顿开”,他说:“以前当厂长看重的是产量、销量和账面利润,现在要看的是国有资产的回报率,搞企业不能做亏本买卖。”

程小山的“茅塞顿开”很有代表性。我们发现,不少参加上海培训的同志正在把自己的思考变为现实。在南疆喀什的农三师,年轻的副师长刘新齐带我们到中吉边境的吐尔尕特口岸,看了他们专营出口贸易的办事处。他说,三师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走出三师闯天下”,发展对外通商已见成效。农五师85团由于经营规模小,是个贫困团场。政委张希广参加上海培训时写出《抓住机遇,再造一个85团》的论文,回来后付诸实施,团场两年开荒1万亩,种植的棉花和甜菜都获得了丰收。

上海培训班带来的冲击波,搅动了兵团的一潭秋水。兵团政委王传友称赞上海培训班办得“有特色、有效果、有吸引力”。师、团两级干部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这一培训。工一师政委傅援朝还多次到兵团为企业干部请缨,争取培训名额。兵团组织部的同志说:“这次培训不是要我去,而是争着去,形势喜人。”

亲戚越走越近——培训工程架起合作之“桥”,兵团与上海再签协议: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春华秋实。随着第六期培训班的结业,历时3 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跨世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年间,在人事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上海市共为新疆兵团培训了300名年轻干部。其中师级干部44人,团场领导115人,大中型企业领导113人,综合职能部门领导28人。 这一继续教育项目的成功,创造了东西部合作培训人才的范例。

上海与兵团合作培训人才,直接受益的无疑是新疆兵团。但上海的同志认为,兵团学员到上海,带来了兵团的精神和经验,加强了兵团和上海之间的合作,同样是对上海的支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兵团与上海之间的很多同志由相识到相知,成了老朋友。这种新的“人缘关系”,就像纽带和桥梁,把兵团与上海之间联结得更近、更紧。据不完全统计,兵团学员与上海企业之间3年共签订了近百个意向性合同。 虽然目前合同兑现的不多,但渠道已经开通,为进一步扩大合作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亲戚越走越近”。我们高兴地获悉,在人事部的支持下,新疆兵团党委与上海市政府最近达成协议,两地合作培训干部的工作不但要继续下去,而且要成为一项长期合作的事业。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合作是篇大文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在这个合作中,关键是“桥”的问题。“桥”通则业兴。从上海通往兵团的人才“桥梁”上,我们看到了东西部地区合作升腾着的希望,这就是——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标签:;  ;  ;  

浦江春潮滋润沙漠--人事部和上海市新疆兵团跨世纪人才培养记录_人事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