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论文_万年亮,全柳霞(通讯作者)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400)

【摘要】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28例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B组31例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NIHS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B组,并且A组患者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颅显微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结局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术后神经恢复良好,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060-02

随着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的不断进展,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呈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已证实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独立高危因素[1]。临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提倡及早手术治疗,降低脑组织损伤的进一步发生发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28例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2~75岁(62.5±6.9)岁,病程2.5~24h(9.2±1.6)h,出血量<40ml者19例,≥40ml者9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1例,其他部位7例;B组31例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4~78岁(63.1±5.6)岁,病程2.2~24h(9.0±2.0)h,出血量<40ml者21例,≥40ml者10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3例,其他部位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高血压脑卒中对症治疗,其中A组患者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首先根据CT明确出血情况、出血量、周围累及情况并设计骨窗或骨瓣部位,显微镜下分离侧裂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皮质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完全吸出血肿,保护好血肿与脑组织间的交界区,静脉性渗血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深部操作时尽量少使用电凝,最好在显微操作下将出血血管从组织中吸出后准确烧灼,止血材料覆盖血肿腔,依据止血的情况选择性于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引流时间依据术后复查CT情况决定;B组患者则进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CT下定位血肿位置并设计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穿刺,采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沿设计路径缓慢刺入血肿腔中心点,并在引流棒的指引下将应留软管徐徐置入血肿中心处,小心抽处部分血肿。剩余血肿,根据病情分次注入尿激酶后逐步清除,每次2万U混合5ml生理盐水,夹管2h后开放引流管引流,调整引流管位置并冲洗血肿腔,当血肿量<5ml后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内随访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共包括11各项目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7d内再出血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NIHS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B组,并且A组患者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手术用时、再出血率比较

3.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神经缺损程度优于B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原则为控制血压以及及时的血肿清除,目前外科手术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尽可能缩短神经元的受压时间,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结合本组手术方式认为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切口小,开颅,能够有效节约患者抢救治疗时间,并且显微镜下操作医源性创伤较小,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较低,能够充分使脑组织松弛,避免了脑组织的牵拉性损伤[2];由于显微镜具有良好的照明和灵活调节的便利,并直接预防再出血;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则通过微创穿刺引流以及尿激酶溶解血肿块达到血肿清除的作用,对于其血肿清除的完全性以及尿激酶应用的安全性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明确统一标准。

综上所述,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结局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神经恢复良好,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健,马玉健,郑晋.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092-4093.

论文作者:万年亮,全柳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对比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论文_万年亮,全柳霞(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