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和谐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1-0011-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一重大命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敢于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执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和谐在社会和谐中处于核心位置。我们党不仅要搞好党内和谐,还要致力于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首先执政党党内要和谐。只有党内和谐了,执政党才能始终保持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发挥对社会和谐的引领、主导和表率作用,进而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
一要强化党的指导思想,促进党内思想和谐。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根本。党的思想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一个政党要和谐、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一个民族要和谐和振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执政党。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8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战胜各种困难与风险,团结与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当今社会,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的特征,它必然要反映到我们党内来,使一些同志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甚至导致一些党员思想混乱,造成党内思想不统一、不和谐。因此,促进党内和谐,必须首先强化党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在此基础上,用党的先进思想理念引领、整合党内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严己宽人、缓和冲突、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党思想共识,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提升全党的精神境界,坚定共同理想,坚持共同信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尤其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要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位置,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指导意义,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能力。尤其是每位党员要坚定自己的信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教育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群众,带头宣传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领群众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要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促进党内意识和谐。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是党内和谐的核心。党的宗旨是指党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是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党组织和每个党员一切言论和行动所遵循的准则。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作为执政党,我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但最根本最核心的是要始终牢记和坚持党的宗旨。当前,在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中,对于我们党为什么执政,依靠什么执政,应该怎样执政,并不很清楚。这势必影响党内团结和谐。一个工人阶级的执政党,如果党的宗旨意识不强,就不能自觉地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不会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就不能有效地执掌国家政权,更谈不上党内与社会和谐。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全党始终牢记和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全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带动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最终目标决定了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促进党内和谐,必须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使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共产党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允许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自于人民,执政的成败和地位得失取决于人民的认同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重托和支持是执政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力量源泉。因此,必须教育和促使每一个党员干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要强化党的崇高理想,促进党内目标和谐。目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目标是党团结统一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所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科学判断,代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根本要求,是由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验证的人类最高价值追求。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天起,“为共产主义真理而献身”,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神圣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80多年来,正是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社会主义信仰矢志不移,众志成城,战胜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邓小平指出: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理想和信念乃人之灵魂。倘若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牢固、不坚定,势必意乱神迷,行为出轨,走向反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党内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一些党员在思想上出现了迷惘,他们觉得共产主义太渺茫,“遥不可及”;一些党员觉得现在是市场经济,少讲点虚的,多搞些“外快”更实在;尤其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物质条件引诱,一些党员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甚至腐化堕落。大量事实说明,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邓小平说得好:“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胡锦涛鲜明地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站得更高,眼界更宽,心胸更开阔,就能更好地促进党内和谐,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信念。全党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崇高理想信念,事关党内和谐,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因此,促进党内和谐,必须强化崇高理想,使每一名党员充分认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每一名党员都是党和人民事业中的螺丝钉,作用不可低估,实现崇高理想信念离不开千百万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
四要强化党的组织原则,促进党内组织和谐。组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政党既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不是每个党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党内和谐的基础是党组织的和谐。党的组织涣散,全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根本谈不上党内和谐。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我们党要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整体,不仅要靠它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而且要靠它的组织原则的科学性。民主集中制是正确处理党内关系,调动党员积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没有党内充分的民主就不存在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就会走上集权和专断,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同样,没有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就会泛滥为自由主义,党组织也会丧失约束力和战斗力。我们党曾经出现的并仍旧在个别党组织中蔓延的家长制、宗派主义、分裂主义,是与民主集中制相背离的,严重损害党内和谐团结。因此,促进党内和谐,必须强化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全委会、常委会工作规则,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推动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更为广泛的民主决策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要实现党的组织中的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与“一把手”、上级党的委员会与下级党的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和谐。一要不断促进党员和党员的关系和谐;二要不断促进党员与党的委员会的关系和谐;三要不断促进党的委员会与“一把手”的关系和谐;四要不断促进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的关系和谐。
五要强化党的组织纪律,促进党内作风和谐。党的作风和谐是党内和谐的根本特征和集中体现。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党内和谐的保证,是处理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我们党是一个以严明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在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正是靠着严明的纪律,我们党才能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克服重重困难,排除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正如江泽民指出:“我们有着许多优势。具有严明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就是我们党历来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优势。”遵守党的纪律,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现阶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党的组织和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体制机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漏洞,使得一些党员发生违反党的纪律,甚至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前,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阳奉阴违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党内团结和谐,败坏了党的形象。严肃党纪,已经成为当前维护党的纪律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因此,促进党内和谐,必须强化党的纪律,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地、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把大力倡导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同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作风结合起来,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促进整个社会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