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制度改革的显著成就--对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回顾_社会保险论文

劳动制度改革的显著成就--对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回顾_社会保险论文

劳动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劳动制度改革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改革论文,述评论文,成绩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劳动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镇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劳动力数量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几年来,劳动部门始终把就业作为劳动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促进农业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和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加强转业培训、开展生产自救、实施失业保险、发展劳服企业,为解决长期失业者和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目前,全国有500万人参加了再就业工程,300万人参加了职业指导,160万人参加了转业转岗训练,339万人得到救济,24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三是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区域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实行国家政策指导,城乡协调发展,市场调节供应,社会提供服务的就业新格局。

解困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经营化轨道。劳动部门始终把解困工作作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克服困难,积极工作。这主要是:确立了解困和再就业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困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落实解困责任制、筹集帮困资金等方面有了明显进展;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按照中央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建立起解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开展督促检查,促进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经验交流和政策研究,推动各地解困工作的深入开展;采取措施,筹集资金,保障了困难企业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健全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保障。这几年,劳动部门把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总结,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改革都有了新的突破。1996年以来,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提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在推进大病统筹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务院的布置,在九江、镇江进行了试点,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对试点经验进行了总结,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逐步明确。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了实施范围,在重点扶持再就业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条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制定了加强工资收入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工资总额增速过快和工资收入差距过大的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一是试行了工资增长指导线办法,试点范围扩大到9个省市,进行了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工资的试点;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工效挂钩办法;三是对部分工资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行业企业实行了工资控制线办法;四是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五是加强了对企业工资外收入的综合治理;六是加强了经营者工资收入管理,提出了经营者年薪制办法。

劳动关系与监察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新型劳动用人制度基本确立。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用人制度,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劳动部门抓住《劳动法》颁布实施的时机,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建立新型劳动制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并积极采取措施,进展比较顺利。到目前,全国城镇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达10716.2万人,占同口径职工总数的97.4%;乡村集体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从业人员达1820万人;私营企业达393.1万人;个体工商户达198.9万人。(2)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全面开展。全国已建立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立案处理劳动争议13.8万多件,近年来的结案率达到95%以上。同时,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三方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开展日常巡视监察、劳动用工年检和对群众举报案件进行专查等活动,预防和及时纠正了劳动违法行为,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初步建立,劳动者整体素质有所提高。这几年,针对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劳动部提出了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初步建立。到目前,全国已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3000所,国家题库初步建成并开始运行。几年来,共组织1400万劳动者参加考核鉴定,其中1000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推进技校和训练中心等实体的改革,促进办学规模扩大和培训质量提高。到目前,全国已有技工学校4467所,在校学生199万人;有就业训练中心2719所,年培训人数274万人;新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为了鼓励广大职工学习钻研技术,劳动部举办了奥林匹克技能大赛,1995年设立了中华技能大奖,两年共评出了20名全国拔尖的能工巧匠和200名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一举措在企业和职工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促进了岗位成才。

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得到加强。在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方面,劳动部突出抓了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制,强化了安全监察,严格了事故查处。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劳动部狠抓了事故隐患治理与监控,提出了“九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的建议。在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方面,认真开展了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监察,加强了对职业危害的防治,企业伤亡事故有所下降;改革了工时制度,实行了五天工作制。在矿山安全监督方面,出台了《矿山安全法》和《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并认真抓好宣传贯彻工作。

劳动法制工作取得进展。全面落实《劳动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标准,制定了与《劳动法》实施相配套的法律规章。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劳动法制建设成绩显著的五年,劳动工作开始步入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的轨道。

标签:;  ;  ;  

劳动制度改革的显著成就--对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回顾_社会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