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_邱和声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_邱和声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青白江区 610300

【摘 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患者,纳入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7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资料,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累及系统、发生原因。结果: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35例(50.0%)、过敏反应15例(21.4%)、泌尿系统11例(15.7%)、循环系统5例(7.1%)、血液系统4例(5.7%)。在发生原因上,包括用药期间饮酒26例(37.1%)、自身体质因素20例(28.6%)、饮食因素12例(17.1%)、年龄因素9例(12.9%)、情绪因素3例(4.3%)。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期间,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且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较多。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管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头孢菌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类型,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的特点,相比于青霉素,不仅疗效高,而且过敏反应轻。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的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交叉感染,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基于此,本文对我院7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为临床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病例70例,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其中包括男性38例(54.3%),女性32例(45.7%);年龄位于23-78岁阶段内,平均(46.2±3.7)岁。患者病情涉及普外科22例、妇产科19例、急诊科15例、骨科12例、其他2例;用药种类:头孢哌酮16例、头孢唑啉25例、头孢曲松14例、头孢西丁9例、头孢替安6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2)没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排除用药禁忌患者;(3)排除近期使用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药物患者。

1.3 方法 收集7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资料,前者包括性别、年龄、病情、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后者包括用药种类、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等。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累及系统、发生原因,以此为依据制定防治措施。

2结果

2.1 不良反应表现 7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35例(50.0%),包括恶心14例、呕吐11例、腹泻10例;累及过敏反应15例(21.4%),包括哮喘4例、皮疹8例、药热3例;累及泌尿系统11例(15.7%),包括尿急3例、尿频6例、血尿2例;累及循环系统5例(7.1%),包括低血压4例、心室早搏1例;累及血液系统4例(5.7%),包括贫血2例、白细胞减少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7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原因包括用药期间饮酒26例(37.1%)、自身体质因素20例(28.6%)、饮食因素12例(17.1%)、年龄因素9例(12.9%)、情绪因素3例(4.3%)。

3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从冠头孢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头孢菌素C,经改造后形成的抗生素,其作用机制和青霉素相类似,能阻止细菌合成细胞壁,从而发挥出抗菌效果。临床用药表明,该药物的特点如下[4]:第一,抗菌谱广,尤其是针对厌氧菌的疗效更高;第二,对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第三,药物成分的半衰期短,但血清浓度峰值高,相比于青霉素过敏反应更少,因此临床应用广泛,得到医师的青睐。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需求也在增加,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5]:一是药物在生产的过程中,有可能和杂质相混合,这些杂质一旦和人体内的蛋白大分子相结合,就会引起抗原-抗体反应。二是生产商家的药物生产数量增加,临床用药剂量不断提高,从而形成用药安全隐患。三是研究发现,过敏反应和环境因素具有密切关联。举例来说,人们在焦虑、饥饿时,机体会处于应激状态,此时会影响体内抗原的形成,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四是患者年龄越大,各项器官功能减退明显,自身免疫力降低,也为不良反应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过敏反应、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发生原因包括用药期间饮酒(37.1%)、自身体质因素(28.6%)、饮食因素(17.1%)、年龄因素(12.9%)、情绪因素(4.3%)。具体分析来看,过敏体质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以皮疹、哮喘等表现为主,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用药的同时饮酒,会出现恶心、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表现,因为药物成分中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遇到酒精会降低乙醛脱氢酶的活性,继而提高血液中的乙醛含量,影响药物的代谢。患者如果伴有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更长,而且程度更重。另外,用药期间饮食方案不当,或者伴有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均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功效,从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的机体健康。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应该加强用药管理,具体操作如下[6]:首先树立科学用药的理念,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常见不良反应,为规范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结合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执行。然后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生理、病理、病情严重程度等,从而确定合适的剂型、剂量、疗程。以老年患者、营养不良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为例,应该选择疗程短的药物,并且避免大剂量用药。最后,用药前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尤其是不能饮酒,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及时告知医师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期间,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且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较多。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管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窦防修.基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索[J].医药与保健,2014,22(01):67-68.

[2] 朱庆亚.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6(33):166-166,167.

[3] 邓建英,莫钟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214-215.

[4] 朱健.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199.

[5] 孟凯,孟玉玲.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84-85.

[6] 陈海林,孙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z1):183-185.

论文作者:邱和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_邱和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