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煤层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周光友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周光友

宜宾市蜀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繁荣煤矿 四川省宜宾市 644614

摘要:煤矿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企业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能源。目前,随着煤层自燃发火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仅给企业效益带来了影响,而且对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本文主要对矿井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和防治自燃的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煤层;自燃发火;防治措施

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其中煤炭自然发火引起的矿井火灾占总发火次数的90% ~ 94%。我国大中型煤矿生产企业自然发火矿井占56%,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占累计可采煤层数的60%。每年自燃形成的火灾高达400 次,煤自燃氧化形成火灾隐患近4 000 次。煤层自燃主要是指暴露在空气中的煤,在经历氧化放热之后温度逐渐升高,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温度升高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当达到着火点(300-500℃)的时候,煤层自身就会燃烧,这种现象就是煤层自燃。为了能够将煤层自燃现象有效防治,企业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对煤层自燃发火规律进行充分掌握,并且要了解引起煤层自燃发火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煤层自燃的有效防治。

1.矿井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

1.1煤具有自燃倾向性且呈破碎状态堆积至一定厚度

当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较大的煤遭受到挤压而破碎并沉积到一定厚度的时候,煤便有可能自然发火,而堆积地比较薄的一些浮煤因为产生的热量比较少而且蓄积的热量条件差,所以很难发生自然发火的现象。针对煤的破碎程度与煤自燃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般情况下,浮煤积攒到1 毫米左右的时候最容易引起自燃;其中在浮煤堆积的厚度方面,前苏联的一个学者曾经也提出过浮煤自燃的临界,他指出浮煤堆积的厚度达到40 厘米的时候,最容易引起自燃。但是在实际上,浮煤自燃的临界厚度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根据煤自身的特性、煤体温度以及漏风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应该依据煤矿现场的实际状况确定浮煤自燃的堆积厚度。

1.2有持续的通风和供氧条件

氧气是致使煤发生自燃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当含有足量氧气的风持续不断地吹向破碎的煤体的时候,煤体的自然发火的过程才有可能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并出现自燃的现象。

2.防治自燃的技术措施

2.1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正确地开拓巷道布置,合理有效的开采方法,对煤层发生自燃发火的控制影响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煤矿采矿技术人员必须从开采设计到煤矿开采的施工管理,都必须考虑煤层自然发火的问题,既要保证煤矿生产又要兼顾防止煤炭自然发火。从防止煤炭自燃发火的角度,我们应当考虑对巷道进行合理的布置,也要求矿井的通风系统必须完善、煤层切割较少、回采率较高、采空区容易封闭,能够有效防治井下自然发火。

2.2通风方面的措施

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中漏风的数量与方向往往是煤炭自燃发展过程转化的决定性因素,防火对于通风的要求是:风流稳定,漏风量小和通风网络中的有关区段易于隔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空区面积大,漏风量相当可观,但风速有限,散热作用低,在工作面的运输巷和回风巷、停采线、过断层地带,煤层变薄跳面的地方有大量的浮煤堆积,最易发生自燃。所以每工作面回采完毕即进行封闭,以减少浮煤堆积地点的漏风量,防止自燃。

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采用“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新风与污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小。每个采掘工作面均有独立回风系统,它的优点是降低矿井总风阻,增大矿井通风能力,减少漏风,易于调节风量,在火灾时期便于控制风流,隔绝火区。回采工作面采完后及时构筑密闭墙,加强对采空区的密闭管理。

在合适地点设立双向风门或预设反风风门,既可全区实现反风,也可局部实现反风,以防火灾事故扩大。井下风门均安装闭锁装置,使一组风门不能同时敞开,确保风流稳定。井下各风门、风量调节设施等位置进行了合理设置,以尽量降低负压,控制漏风。

2.3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阻化剂是将卤化物或水溶液渗入煤体的裂缝中,并覆盖在煤体的表面,进而使煤体隔绝氧气。与此同时,卤化物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并覆盖在煤体的表层,进一步隔绝氧气,防止煤自燃。但是阻化剂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其不易均匀地分布在煤体表层,并且喷洒的工作技术要求较高,其实施的难度较大;与此同时,阻化剂会腐蚀矿井下的设备,甚至危害到矿井下人员的身体健康。

2.4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进度

科学组织生产、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推进度,不仅是提高煤炭产量、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而且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减少煤炭的氧化自燃,对防止煤炭自然发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采空区氧化带内残存的浮煤氧化自燃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工作面推进度,如果推进速度较快,则煤炭在氧化带内滞留时间较短,在煤炭自然发火之前进入窒息带,就不会发生氧化自燃;反之,推进速度较慢或受到限制,便可能发生氧化自燃。

2.5加大防火安全投入,加强检查,实现监测监控

为做好防灭火工作,云台矿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防火领导小组,设置专职人员加强矿井防灭火工作。对个各密闭每周至少检查2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对进风巷道内的密闭.要求班班检查

3.总结

随着煤矿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建设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煤层自燃发火现象的防治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由于煤层自燃发火本身具备主动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掌握煤的自燃所要经历的过程以及自燃的影响因素和条件。然后,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进行防治,以此来保证矿井无自燃隐患。

参考文献:

[1]吴博,巩振荣.横河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煤矿现代化,2012(05).

[2]周心权,邬燕云,朱红青,吴兵.煤矿灾害防治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2(01).

[3]王士涛.白集煤矿煤层自燃潜在因素及防治措施[J].煤炭科技,1994(01).

[4]梁建光.煤层自燃发火防治措施[J].山西焦煤科技,2009(04)

论文作者:周光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_周光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