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论文_徐芳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危重症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转运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护理组患者转运交接的各项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运过程中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转运交接情况,显著提升其满意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急危重症;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47-02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且危险性高,初期经过急诊科抢救后,仍须作进一步的观察与治疗[1]。通常情况下,患者应转运到重症观察治疗室进行专门的护理与治疗,但由于其突发状况较多,一旦运转期间护理措施失当,易致使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从而引发医患纠纷。相关研究显示[2],急危患者运转途中出现恶性事故的风险高达71%,甚至比未运转患者高出约9.6%。因此,运转过程中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将探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诊的共计110例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各55例。护理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8.23±4.68)岁。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8.56±4.0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方式对患者进行转运,其内容包括①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家属签字后采取平车运转;②家属协同,运转中医护人员应严密关注检查血压氧气袋情况,并持续进行输液等。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其方法:①创建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其人员组成为1名组长和8名护理人员,主要负责人为护士长,护理人员挑选标准为:本科学历或本科学历以上,年龄在26~30岁之间,工作认真,临床护理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小组成立后,邀请无缝隙护理权威人士对其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理念及方法、转运交接流程等;②完善转运流程:转运前,提前对每例患者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并经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商讨转运方式的可行性。其评估项目主要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及运转进程中的安全隐患等。此外,还应提前将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气囊等设备准备齐全。转运中,转运护理人员应至少5年的转运工作经验,且责任感强及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强;③规范交接内容:自行对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单进行设计,应包括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到达急诊科时间、各项生命体征、血氧、血糖、急诊处理及用药情况等,并保证在运转后患者身边所带物品不发生遗失。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进行比较。转运交接情况包括电话询问次数、责任推诿次数及危急值漏交次数等。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其项目内容包括设备转运、电话询问、生命体征、贵重物品及交接时间等5项,每项20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5.0软件分析,采用(x-±s)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率”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交接情况

护理组电话询问次数、责任推诿次数及危急值漏交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转运交接情况比较 例(%)

3.讨论

急诊医学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护理任务最繁重繁重的科室,护理工作稍有差池,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此外,急危重症患者虽脱离危险期,但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须实施运转以进一步的明确诊断。然而,我国目前患者运转缺乏必要的规范[3]。因此,探索高效和规范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管理方案一直是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的研究重心。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护理手段的广泛应用,有关专家发现[4],在转运过程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干预能够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进程。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由美国湖地医疗中心推行的护理方案,强调以人为本,并以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业务流程重组等为主要手段,充分体现其科学性[5]。通过创建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能够汲取全体成员的才智,进而使得运转工作的交接能力与执行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使用本科室自制的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单,在交接工作中,可有效避免口头交接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使得交接规范性更强,从而减免工作的失误;通过完善转运流程,可针对患者运转中的突发状况进行更加有效地防范,从而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加速其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转运交接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其转运交接情况。

综上所述,转运过程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急危重症患者,能够使其转运交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翁泽华.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1):3368-3370.

[2]黄伟文,陈天喜.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6,29(8):278-279.

[3]魏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84-185.

[4]苏琴,顾琴,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9-141.

[5]徐旭,尹钰,张丽,等.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体会[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7(8):71.

论文作者:徐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论文_徐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