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文关怀_人文关怀论文

城市人文关怀_人文关怀论文

城市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闻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人行道的“盲道”上一根电线杆未拆除,一个盲人一头撞了上去;有的路口红绿灯转换太快,腿脚不便的老人被困在路中央进退两难;一场台风过后,桥洞积水多日无人管,行人只好涉水而过……而国外的相关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在人家那里,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完备;汽车经常为行人让路;路面排水系统反应敏捷……于是,我想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这一话题。

现在不少人都想到城市要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管理规范化,有谁想到城市也要“人文关怀化”呢?当然,前面五化中也包含着人文色彩,但还应该对人文关怀专门给予关注才是。联合国为何要在全球评选“人居环境奖”?就是为了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就是以人为出发点,肯定和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正当需求、运用人的知识来造福人生。说白一点,城市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城市建设要考虑到人民群众赞同不赞同、满意不满意,要维护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建“人民的城市”而不是“市长的城市”,这就要多建设“民心工程”,杜绝“首长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应当说,近年来在一些城市“人文关怀”已初露迹象:

如杭州、宁波等城市,采纳市政协委员提案,取消市区公厕收费,购进低踏板的新型公交车便于老人上下车;为方便盲人,逐步在主要步行道上设“盲道”,在路口设绿灯通行时的蜂鸣器;在火车站增加卫生设施,取消罚款;在全市各公园、小区普遍设置健身器具与健身小径;扶危济困、自愿献血、自愿参加反扒志愿队形成一股社会风气;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社区建设创出了特色,等等。这一切都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建设“人民的城市”的成果,也体现了城市的一种人文特色。

城市在人文关怀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怎样学习深圳做法,给外来打工者以更多的援助、关心与理解?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与管理中,如何真正体现“公交优先、行人优先”的原则?怎样适应“老年化社会”即将到来的现实,为“银发”人群提供多方面的便利?商家如何为顾客、医院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微笑服务”?如何在城市立体绿化中科学把握种草种树的比例,为市民增加一些遮阳挡风的绿色屏障?怎样加强对“的士”、公厕、公共电话的消毒工作,以防止病菌流行?如何增加一些路段的路灯与一些公共场所的坐椅?如何借鉴桂林等旅游城市的做法,增加免费公园数量、开行免费旅游专线车?怎样控制玻璃屏幕大楼与餐饮店的数量,防止对居民的光污染与油烟污染?如何学习深圳将市府大楼建成可公开参观的“市民大楼”,对城市的行政管理作人性化的改革?等等。

以上是与人文关怀直接相关的,还有与其间接相关的。比如,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外国的一长溜汽车可以为一群爬过马路的红蟹或青蛙让路,而在国内不少城市中却当街宰蛙杀蛇,间接地有损于城市的人文形象。这次去欧洲,发现那里的麻雀根本不怕人,不像我们这里,“除四害”除得麻雀得了“恐人症”;瑞士琉森湖中的野天鹅、意大利威尼斯广场上的成群鸽子,都乐于与游客亲近,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城市的人文色彩。俄罗斯的博物馆、纪念馆中有一半与文化名人有关、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在西欧各国,名人故居、名人遗迹也四处可见,而国内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名人辈出,不乏有国际影响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大藏书家、大航海家等,但遗憾的是却难寻文化名人命名的路、桥、楼、馆,难见文化名人雕塑,文化名人博物馆、纪念馆也不多,这同样不利于城市人文形象的构建。又如,人文关怀也可通过城市建筑反映出来。旅欧期间到过的巴黎、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海德堡、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大都有保存完好的成片历史文化街区与广场,承继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精神,吸引了大量游客。法国《世界报》惊呼上千个“曼哈顿”在中国的城市崛起,这到底是喜是忧?不少人以为城市现代化就是摩天大楼化,结果误导了各地的城市建设。我国许多城市像是同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清一色的火柴盒、冷冰冰的庞然大物淹没了城市的个性和人文特色,也失去了城市的亲近感。

一个作家写道:“眼看城市的楼房一天比一天高,高架道路一天比一天多,心中的失望却日复一日地加重。”为什么?因为城市越来越变为“冷面美人”,而非温馨亲切、能给人以心灵温暖的家园。要解决这个问题,增加城市的人文关怀、走城市建设的人文化道路是唯一的选择。

标签:;  

城市人文关怀_人文关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