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南洋小学 527526)
摘要:读写结合是根植于中国语文教学领域的传统菁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在阅读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观念得到了小学语文界的广泛认同,并经过了长久的实践。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随着时代的推进,语文教学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读写训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一、读写结合的概念
狭义的读写结合可以理解为“读什么写什么”,也就是说读了写人的文章就写篇写人的文章,读了游记就写篇游记,这种理解下产生出来的读写训练,必定是将学生当作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而广义上的读写结合不仅应包括读写的短期结合,更应关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长期结合。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论述过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汉,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可见,狭义的读写结合多是从技巧入手,例如对文本结构上的模仿;而广义的读写结合还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情感表达,通过读,唤起学生相似的经历。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读写分离
尽管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读写分离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仍把阅读课和写作课作为两种不同的课型来定位,并且认为二者间是互不干涉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偏重引导学生去探究文本本身,而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渗透。同样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则完全撇开了阅读,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其实写作是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它本身也是一种阅读,是一种高要求、深层次的阅读。写作应是派生于阅读课堂的,阅读课堂最终也应是为写作服务的。
(二)机械练写
第二个误区则是机械练写。执教者具有一定的读写训练的意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过分强调形式,认为读写之间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对应的,读什么就写什么。学了写人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人;学了游记,就要求学生仿写游记。这种读写训练带有很强的机械性,是一种形而上的结合,表面上是进行了仿写,落实了读写结合,实际上却在指导时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的体会,换言之,就是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表达方法的指导。这样的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与全局意识。
(三)只读不写
只读不写,是指“多读自然就能写”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持有者不在少数。曾有名作家在与小学生座谈时也这样说:“我小时候读了很多的书,这些书成为了我后来写作的基础,读得多了自然就能写了。”我们应该承认阅读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不要忘记从“读”到“写”中间还应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习得。虽“文无定法”,但“有章可循”,教师在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表达的基本要领、基本规律教给学生,有了这些方法的支撑,学生写起文章来才更有章法。
三、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调动感官,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发自学生的内心意愿,而这种内心意愿则来源于学生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读写结合时,不但要考虑如何通过读写结合点的选择和运用,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根据文本提供的表达范式或话题写自己想写的话,还要考虑的是从文本中习得典型的句群构造方式、构段方式乃至基本的文章表达顺序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讲,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智力活动,它毕竟不是游戏,读写训练更是如此,学生的读写兴趣不会自然产生,它需要教师运用技巧,刻意地激发,逐步地帮助他们建立起读写的规则,使学生以阅读为乐,以作文为乐,使学生读写出发点和归宿都建立在一个“乐”字之上。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于读写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多感官参与。不认识事物就无法反映事物。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眼看、耳听、鼻闻、手做、口说,五官一齐动,使学生对事物产生直接的、具体的认识,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第二,多样化训练。小学的读写结合训练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儿童好奇心强,爱好广泛,喜欢变化。把指令性的作文训练转变为多课型、多渠道、多样化的训练,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训练的效果也更好。
(二)联系生活,结合活动
要指导小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结合生活进行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个事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镜头,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新环境,新朋友,新生活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简单的话,虽简单,但要做到“完整”这个要求,如:“我们的教室很整洁”、“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等。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当学生逐渐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和词语,就可以上升为小练笔,每天练写一句话,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家里的,学校的都可以。这样的练笔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不会感觉到有负担,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写作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指向观察训练和自由观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向观察就是老师有目的地确定某处景物、人物等为观察对象,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尚不能完全做到有目的地留意观察对象。利用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可对学生采取指向观察训练,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喷泉池,观察同学的外貌、动作。学生明确了观察的是何物,加上儿童特有的好奇心,对认识事物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观察能力。为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有意在班级里设计一些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锻炼仔细观察的能力。例如举行一次
“拔河比赛”,观察人物神态再写下来;在课间十分钟进行“画鼻子”活动后学习写一次活动等。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乐趣、学习的有趣,就会产生写的兴趣。而观察生活的习惯养成了,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就能融会贯通,生活中的一物一景自然而然就成了生发妙文的最佳资源。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界,读写研究的步伐从未停止,无论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积极探寻着读写结合的内在规律。读写结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菁华,就如一座丰富的宝藏,有许多的资源等待我们去探寻和研究,如如何更合理地把握“读”与“写”之间的“度”,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
参考文献
[1].高会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陈燕平.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作者简介:李升凯(1982.1—),男,汉,广东高州人,本科,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
论文作者:李升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方法论文; 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