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调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承包权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切实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就目前而言,土地确权多是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解译、判断和测量、考察等,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定,遥感影像作为土地确权中的主要参考资料,直接影响着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着工作的实际效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遥感测绘在土地确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遥感测绘;土地确权;应用
1土地确权的重要性
1.1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确权的本质是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只有国家和政府从法律层面对农民土地进行规范性保护,才能强化农民的特权意识,为农民的土地物权提供保证。土地确权可以对土地流转和征收过程进行保护,确权是将土地使用权赋予农民,目的是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流转所创造的价值,并分享土地增值后的收益。土地确权可以保护农民利益。目前,农村的保险体系还不完善,在住房、养老等环节,农民不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在土地确权后会使农民的这些利益得到保障,避免了农民的利益损失。
1.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后可以形成比较明确的责权,使土地可以更加流畅地进行合理分配,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土地确权后可以实现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整理和包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明确了农村土地的农业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房屋用地资源,实现对传统二元体制的突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3完善农村市场要素
土地确权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土地权利是农民的物权。土地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粮食安全功能、发展功能和保障功能等,对土地进行确权有利于发挥土地的最佳效应,有利于市场要素的完善。土地确权加快了资本下乡的速度,提高了土地管理水平,有利于各种现代农业组织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和产业化转变。土地确权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市场效率,能促进农村土地的承包及流转,提升了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2土地确权中遥感测绘的应用
2.1选择纠正模型
在对遥感影像纠正模型选择时,比较常见的模型有两种:一是有理函数模型,属于一种通用型的几何处理模型,与传感器相互独立,不需要用到成像工程中的几何参数信息就可以保证较高的拟合精度,在高分辨卫星遥感影像的实时处理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其本身具有通用、高效的特点,而且操作非常简单;二是严格轨道模型,该模型能够结合遥感成像环节的平台参数以及卫星姿态等,构建目标地物坐标与像点坐标的几何关系,从而实现对遥感影像的纠正。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一般不会提供具体的卫星姿态和轨道信息等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优先选择有理函数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选择影像重采样方式
为了对影像的分辨率进行统一,方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共享和影像处理,需要对其信息重采样,即在一类像元信息中,插入另一类像元信息,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最邻近内插法,其基本原理是选择距离像元位置最近的像元值作为新的数值,处理速度较快,但是可能出现像素信息损失的问题,可以用来表示分类或者专题离散数据;二是三次卷积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可以通过增加邻近像元数量的方式,使得重采样结果达到最佳,不过算法本身相对复杂烦琐,耗时较长,能够得到地物纹理的细节,在遥感影像重采样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三是双线性内插法,测量采样点到邻域像元的距离,通过加权计算的方式得到栅格值,能够得到较为光滑的重采样结构,不过同样存在着纹理特征丢失的问题,适用于对地形表面连续数据的表达。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的实际需求分析,三次卷积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地物纹理特征丢失的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对土地边界的确定。
2.3做好影像色彩处理
就多源遥感影像而言,不同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色彩差异,为后续的处理增加难度,需要做好相应的色彩处理。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人工调色,或者整景匀光匀色的方式进行影像色调的调整。匀光匀色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影像的色彩质量,同时进一步增强影像本身的对比度。在实际处理中,一般是从遥感影像中,选择一张具有代表性色调的影像,将之作为色调基准影像,然后对剩余的影像进行匀光匀色处理。如果采用的是多源遥感影像,色彩差异较大,则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多张具有代表性色调的影像来作为基准影像。匀光匀色方法可以实现对于影像色调的批量处理,效率相对较高,不过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影像信息丢失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影像的质量,需要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明显的细节纹理损失,或者影像中存在遮盖地物的黑斑,导致地物难以进行准确解译,则需要运用人工调色的方式进行影像的色彩处理。
2.4选择影像融合方法
从提升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丰富影像信息的角度,应该做好遥感影像的融合处理,依照特定的算法,对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更加全面丰富的信息。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遥感影像融合方法众多,这里选择3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进行简单分析:一是主成分变换融合,可以针对波段不同、分辨率较低的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结合灰度拉伸对单一波段中较高分辨率的图像进行处理;二是比值变换融合,将遥感数据的3个波段依照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后,得到融合后各个波段的具体数值;三是乘积变换融合,基本原理是运用乘积组合算法,对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直接合成,可以对某些特性信息的表现进行强化。在对影像融合方法进行选择时,应该从融合的目标和图像本身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立足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具体情况,应该依照遥感影像波段的光谱范围、地形特征等,选择更加趋近自然色彩、能够提升解译信息量的影像融合算法,确保得到的影像层次丰富、色彩自然,同时具备清晰的纹理。以某山区土地确权工作位置,考虑到陡峭的山势以及特殊的地形,在Erdas软件的支持下,选择比值变换融合方法,可以实现对耕地边界信息的准确解译和判断。
2.5做好耕地变形处理
考虑到农村土地处于不同的地质地貌,如果位于山坡或坡底,由于遥感图像的角度和投影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出现耕地变形问题,导致耕地边界的判读变得非常困难。在分析耕地变形面积时,必须判断其是否位于多源遥感图像的重叠区域。由于摄影角度的不同,耕地可能与重叠区域处于同一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结合重叠区域的图像选择方法,可以对耕地的变形面积进行修复和替换。如果没有找到替代图像,则需要采集立体图像模型,然后对变形区域的DEM进行修正。在对区域图像进行校正后,应重新进行更换和恢复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土地确权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土地确权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支持,能够有效地减少外业实地测量的工作量,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度,充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于遥感影像成果的需求。不过,遥感测绘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中的实际应用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专业技术的深入研究,以确保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马敬桂,樊帆,韦鸿.农村土地确权情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6(04):66-69.
[2]杨俊卿,涂维亮.当前农村土地确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01):32+34.
论文作者:万继路,王进魁,秦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确权论文; 遥感论文; 影像论文; 土地论文; 农民论文; 地物论文; 耕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