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有效降低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则应严格落实沥青路面施工工作的各项技术要点,只有在施工工序中充分把握施工质量,针对施工工序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早防范,才能够真正提高市政道路的路面施工水平、促进我国市政道路行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问题
1.1路面裂缝
从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原因的不同,其路面裂缝又可以分为反射裂缝与疲劳裂缝两种,所谓反射裂缝,就是指公路半刚性基层开裂所产生的路面开裂现象;疲劳裂缝则主要是指在公路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荷载等影响因素所造成的裂缝情况。由此,在路面裂缝的防治方面,确保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良好设计配比、确保实际沥青路面压实度达标,则成为重中之重。
1.2车辙病害
车辙病害属于最为常见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由于沥青路面在车流车辆载荷的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则极易出现竖向永久变形。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防治必须从提高路面本身的密实度与高温稳定性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根本防治车辙病害。
1.3路面水损坏
沥青路面水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麻面、脱皮、松散以及坑槽等质量病害。从路面水损坏病害导致原因上看,其根本作用在于公路沥青层内部渗入水分,且车辆荷载反复对路面产生相应的泵吸作用,因此,路面积水会对沥青路面产生长期的冲刷作用,最终使得病害问题出现。
1.4路面沉陷
沥青路面的沉陷主要是由于公路路基结构遭到破坏而导致的一种病害情况,从施工角度上说,要想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强化、严格对下承层施工质量的检验,从而在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路基承载力能够满足公路的质量要求的同时避免、控制沥青公路使用后期所出现的路面沉陷问题。
2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应用
针对上述沥青路面的常见质量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建议: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施工流程,做到规范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预防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出现。
2.1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选择
沥青混凝土面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久性、耐磨性、抗滑性及良好的施工和易性,要铺筑高质量的沥青路面,必须对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提出严格的要求。对所用的原材料必须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1.1沥青质量控制
应按照设计文件的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受力特点,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沥青种类。进场沥青必须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试验。有些沥青三大指标合格,但耐老化性能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沥青薄膜加热后质量变化、残留物针入度比、软化点增值中有不合格项。
2.1.2集料质量控制
粗细集料形成沥青混凝土的矿质骨架,其质量和性能的好坏对沥青混凝土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粗集料形成沥青混合料的主骨架,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高温稳定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并且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粘附特征,粗颗粒形状最好接近于立方体。粗集料的粒径和级配应该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同样,细集料同样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也需要拥有与沥青良好的粘附能力,细集料其他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要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同时,料场的集料原材规格要一致,尽量减少变异,并要合理堆放避免离析。
2.1.3填充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采用的矿粉通常是憎水性石料磨细成的,由于填充料的粒径非常小,比表面积大,使得混合料中的沥青用量增大,从而增大了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因此看出填充料同样也是沥青混凝土的重要一部分。成品矿粉应干燥、洁净且无团粒。
2.2拌制
就目前而言,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工序中的沥青混合料拌制方法主要包括热拌冷铺与热拌热铺两种,其中,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拌制方法的应用则更加普遍一些。从施工方法上说,热拌热铺需要用到专用拌和站和试验检测室,即在拌和场地中,由场地内的试验检测室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其温度一般控制在70℃左右。而拌和站则主要起到施工材料均匀拌和的作用。
2.3运输
在进行沥青缓和聊的运输工序时,施工人员在正式装料前应先将车槽以一层薄薄的植物油洗洁剂进行涂刷覆盖,并且,在装料之前要确保车厢底部不存在多余的残液,从而有效避免汽车底板粘黏混合料的情况出现。同时,在装料时,施工人员应遵循“一后一中”的装料顺序,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来回移动装料过程中,常见的混合料离析问题也能够得以有效避免。此外,在运料车装满施工材料以后,为了防止以拌和好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降低过快,此时,施工人员还可以在装载车上覆盖、绑扎篷布。当沥青混合料运送至施工场地以后,其卸料过程也需要有专人进行指挥,而为了提升路面施工混合料摊铺工作的连贯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也应提前确保运输车辆的装载性能与具体运输车辆的数量。
2.4沥青混合料压实度的质量控制
引起沥青路面产生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损害,因此要设法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加大压实度。改善压实工艺,提高压实度成为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关键。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如果碾压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容易破坏集料的嵌挤作用。初压时,通常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由外侧向中心碾压,超高路段碾压时要由低侧向高侧碾压,方便路拱的形成,初压区的长度要与摊铺机的速度相匹配,不得超过20m。复压宜采用重型的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不宜少于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且路面已没有明显轮迹;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作业时,要求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终压时,可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者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终压遍数一般少于2遍,当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省去终压。振动压路机碾压SMA,要遵循的原则为“紧跟、慢压、高频、低幅”。要在碾压时及时检测和监控,技术人员经常指导,发现问题马上返工重补,做好压实度,降低空隙率,减少水损害,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水平还没有达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要求,使得沥青路面过早的发生种种损坏,例如水损害、车辙与开裂等,加大后期养护维修工作的力度,使得国家浪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作为施工的核心内容,需要考虑的因素复杂并且繁多,但是,为了保障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加大对此项内容的研究,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J].四川水泥,2016,01:239.
[2]敬守印.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低碳世界,2016,03:149-150.
[3]赵瑞洪.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5:171-172.
[4]武星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6,Z1:80-81.
[5]王建君.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建筑安全,2016,3112:67-69.
论文作者:陈建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沥青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路面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裂缝论文; 病害论文; 压路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