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往往重视优美语言的熏陶,但对于情感因素的融入还做得不够。音符里面跳跃的也是诗情画意,也是一种优美语言的熏陶,这些正是音乐与语文之间的相通之处,那么音乐和语文的整合正是新课改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语文课堂; 音乐;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0-167-01
一、前言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一堂课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讲很难做到自始至终、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背景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背景音乐的定义及特点
1、背景音乐的定义
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缩写,音量较小,它是一种能创造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抒情风格的、轻松的,强烈激性的乐曲都可作为背景音乐。
2、背景音乐的特点
科学家研究表明:小提琴、钢琴演奏曲对人有镇静安抚的作用,民族乐里的古筝、琵琶演奏曲的镇静效果特别明显。古筝曲灵动悠远,扣人心弦,用这些古朴的华夏音乐陶治情操、感染学生,既能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又使学生更加热爱炎黄文化。
三、背景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两利
1、背景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调整学习状态。
音乐以声音、韵调抒发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听觉。学生课间经过十分钟的休整,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时,有一个注意转移的过程。课前运用音乐来吸引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音乐中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可消除课前的疲劳并静心投入于学习之中。
2、背景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六朝时的文论家刘勰说过:“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诗与音乐相互为用。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情绪进入课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果恰当使用背景音乐,就能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我校张传奎老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先凭借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哀乐,同时张老师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学生在低沉的背景音乐中走进了送别总理的情境里,入情入境地进入对课文的阅读与感悟。
四、背景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三个作用”
1、渲染作用
例如1)在教学《再见了,亲人》可以用一曲深情的《送别》把学生带入当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激发。例2)学习课文《月光曲》采用流畅的钢琴曲作为背景;《十里长街送总理》播放哀乐;小音乐家扬科悲惨地死去,“拉”起《二泉映月》……事实证明,较好地运用背景音乐,能渲染气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想象作用
小学生富于想象,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天生的,而依赖于教师的诱发。如果在小学低段的作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背景音乐启发学生想象:一曲《春江花月夜》可让人想到春夜的美好: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一轮明月映照着一江春水,不远处传来鸟的鸣叫……让学生敞开心扉并记录下自己的一感一悟。
3、美育作用
人处在欢乐的情境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悲伤的情感,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教师极大的激情,学生也能觉得非常轻松,让他们浸润在美的氛围中,如果此时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感染,久而久之,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背景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整合
整合是系统科学的方法论,不是一般的应用,也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
(一)方法
1.配乐朗诵,感悟文本。在进行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体裁的课文教学时,配上一曲恰当的音乐进行朗读,欣赏诗文语言美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月光曲》时,配上钢琴曲《月光》,在音乐中朗读能更好体味月光的轻柔、飘渺、朦胧;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配上《黄河钢琴协奏曲》朗诵,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能越读越激昂,充分感受作者豪迈的气魄和黄河磅礴的气势。
2.低吟浅唱,升华情感。
例如教学《水调歌头》,不光要配着伴奏音乐朗诵,还要跟着原唱哼一哼,用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掌握诗文的情感脉络。
(二)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包括:录音机、电视机、DVD、电脑都可以成为媒介。当然,扩音设备越完善,质量越高的信息技术环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
(二)原则:把握整体性
背景音乐的选择和使用不能脱离教师、学生、教材任何一个对象。选择的背景音乐要与教材内容吻合,还要根据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需要而进行有效选择。
六、背景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应把握的三个“适度”
(一)适量
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使用音乐,只会是本末倒置,使学生形成听觉疲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凸显语文的本体地位,音乐只能是配角,而不应该成为一堂语文课的主角。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量身定做”,适量地使用音乐。
(二)适时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放音乐。导入时,可放画音结合的音乐,用情景交融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朗读或背诵时,播放课文的主题音乐,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对课文的记忆;书写或写作时,放一些轻音乐,可安定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适合
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背景音乐,才不会使学生的情感走入误区。背景音乐一般有抒情、雄壮、悲伤、欢快四种类型。整合中使用的背景音乐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情感类型选择最合适的作品。
七、结语
背景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要通过使用恰当的背景音乐来建立起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享受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成的有趣地语文课堂,用背景音乐来扮靓小学语文。
论文作者:席瑶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背景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情感论文; 课文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