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川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性的文学素养,非常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突破困境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突破策略
古往今来,但凡强大的民族都非常注重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可以说这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之路。中华民族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一直被誉为文明古国,有较多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去学习与传承,学生唯有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与传承,才能确保今后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国际,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而高中语文课程作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多重困境,所以本文对这些困境及突破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文化传统的困境分析
1、老师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面临着高考,较多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课堂总是围绕成绩进行教学,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将全部的时间都放到了掌握答题技巧中,反复讲解常考点,强调答题的得分点等,一切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此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就像是没有灵魂的学习工具。对于那些教材中安排的阅读、诗歌等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老师往往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背诵,和教材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未能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与之发生情感共鸣。
2、学生的学习过于功利性
教育部门为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会将代表性的古典文学作品选录到教材中,以便于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快速理解文言文及古诗词,通常不会反复朗读与理解其情感所在,往往会直接利用各类辅导书来对其进行翻译。长期以往,必然会局限学生的大脑活跃空间,难以感知作者表达的观念及思想情感,无法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即使在近些年考核标准逐年合理化、全面化的背景下,较多学生的急功近利学习心理依然存在,总是习惯性的去探索答题技巧,忽视了对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中语文中采取的传承教育方式总是存在缺乏活力的现象。老师依然运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备课时未根据学生的实情来创新设计教学方案,总是过于依赖辅助备课资料,缺乏创新思想,自然学生课中难以深层次去理解与鉴赏课文的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总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再加上课堂时间的有限,较多老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常会在讲台上不断的讲解,并未预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忽视了教学实践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语文课堂的学习过于枯燥,失去了学习兴趣,试问此种教学背景下,如何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突破传承传统文化困境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
老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引导者,更是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时的重要桥梁。无论是对于语文课内教学而言,还是课外实践而言,都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部门需要意识到高中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的学习落实于实际的工作中,如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定期让老师进行学习等方式,让老师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学生价值观梳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循循渐进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对文言文、诗词等蕴含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课前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针对其传统文化内容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明确其价值所在。比如在学习“离骚”时,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等句子,将诗人忧国忧民与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等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其场景进行想象,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传承先辈的热爱祖国情感及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
2、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上文提到学生进行文言文、诗词等学习时常过于依赖辅助资料,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文化素养低,难以深入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导致的。因此,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逐字的学习向深化内在精神价值的学习过渡。对于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要向学生提问:“文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传统、民族气节、公众价值观是什么?”让学生逐渐养成每节课的学习中都自我提问与探寻的习惯,相信通过长期以往的努力之后,学生会学会更多待人处事的道理,不断的修身养性,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创新教学方式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创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增强民族荣誉感。比如在学习“木兰诗”时,首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好的PPT课件,让学生对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了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及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其次,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微视频对文章的内容及人物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并将“平沙落雁”设为背景音乐。相信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能更为精准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感受花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及对父亲的关爱和报销祖国的高尚品德;最后,要播放与花木兰相关的影视片段,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对人物品质及精神内涵进行精准把握。
【总结】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得以世代相传,其优秀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高中语文课程作为帮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需要明确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其困境进行深入性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不断的突破,相信唯有如此,才能顺利将文化瑰宝送到学生智囊中,成为国家所需的杰出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王晓艳.教育现代化. 2017(12).
[2]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高原.中国校外教育. 2017(02).
论文作者:柏清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困境论文; 素养论文; 对其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