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整合--论21世纪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的发展趋势_科学论文

冲突与整合--论21世纪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的发展趋势_科学论文

冲突与整合——简论21世纪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人文论文,冲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9; C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2)03-0025-04

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 会科学两个部分。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世界的学问,是教人求真的学问,自然科学的运 用即自然科学技术则是教人求用、致用。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 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保证人们过上富足生活的必要条件,无 论如何人类都不会放弃对自然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追求,因为没有人愿意回到蒙昧艰 难的过去;人文社会科学是关于价值和意义的学问,价值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有用性进行 评价的规范系统,意义则是人们对价值规范及其指导下的日常生活实践所进行的总体反 思,是对人之为人、人的目的、人的价值、人的道德、人的幸福等问题的寻根问底的考 问。人文社会科学同样是科学, 同样包含着求真的追求,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即人文技术则是教人求善。人文社会科学 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富足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维系社会和谐发展(注:关于和谐发展 ,参见刘长明撰写的《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一文,发表于《济南 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的必要条件,是使人过上幸福和谐安详的生活的重要前提。 从本质上讲,在基本的物欲满足之后,人类更渴望的是精神的享受,因为人的精神是人 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东西,求善的追求是人之为人的终极向往,是避免人异化为动物 或异化为机器的主要精神力量。

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用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话说就是:“自 然科学是兵,社会科学是帅。”兵为帅之器,帅为兵之神。自然科学之兵和社会科学之 帅在产业革命之前自然科学还十分幼弱的时候,曾经有过最初的和谐。产业革命之后, 伴随着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繁荣的自然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僭妄,自然 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功利主义时代走上了一条不和谐的发展之路。这种僭妄在千年之 交、百年更始之时走到了它的极至,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危机。人类为避免“ 共同灭亡”的厄运,必然也必须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勃兴人文社会科 学,使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归其位,用科学的和谐带领人类走上幸福安康的和谐 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将在冲突和整合中走向 新的和谐。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曾经有过最初的和谐。

事实上,在古代,人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人们的主体力量十分幼小,人们对 自然的认识还相当肤浅,谈不上运用科学去改造自然,人们除了从自然中获取必要的生 活条件之外,便是对自然的顶礼膜拜。而人对人本身、对人与人之间协作重要性的认识 ,却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所以,人类社会中最先发展繁荣的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其 后才是自然科学。

大约在公元前数世纪,世界上即形成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和古希腊等多个文明 中心,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中国和古希腊为核心的两个“文明中心”,中国文明 中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孔子、荀子等,古希腊文明中心的代表人物是德谟克利 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这 些大思想家们所关心和研究的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处于绝 对的一统地位,各门自然科学尚未成熟,多数自然科学尚处于哲学或其他人文学科的母 体之内。尽管这两个文明中心存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它们的基本精神内核还是相通 的,那就是注重人的精神操守和理想人格,强调天人合一及人与人的和谐,追求一种低 级的“原始的圆满”。其后,两个文明中心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中国进入封建专制社会 ,开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千年不归路,直至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 门,中国才开始了苦涩艰难的反思、求学、追赶路;而西方在经历了“一切科学都是神 学的婢女”之黑暗中世纪后,科学终于在千年沉默后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既复兴了古 希腊时代的人文精神,也开启了与中世纪宗教相抗衡的新人文精神,其精神蕴涵主要是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尊重人的感性生活;反对蒙昧主义,强调人的知识和德行;反对 专制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言论自由及多元开放的文化观念。文艺复兴同时也打开了被 神学所禁闭的自然科学的大门,使各门自然科学渐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产业革命之前,科学尚处于低级的整合阶段,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尚未完全分离 ,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也没有完全分化开来,那时的哲学家、科学家大多数都是百科全 书式的人物,他们的知识面并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学科,那时的学校所传授的仍然主要 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幼弱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上还是和谐的。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的爆发,产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资 本主义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加剧,社会分工极大的刺激了科学的分化,加速了各门自然科 学的发展进程。可以说从18世纪产业革命至今,自然科学一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自然科学这棵幼苗终于在20世纪长成了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科学的天空中 ,人文社会科学渐次退守一隅。

自然科学的繁荣遮蔽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光芒,黯淡了人文社会科学家们的斗志,导致 了人文社会科学数百年的沉默。这种自然科学之兵对人文社会科学之帅地位的僭妄导致 了科学的不和谐,当这种不和谐被功利主义思想推向极致的时候便诱发了人类的一系列 危机。

张立文教授指出,目前人类面临着五大冲突,即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 人与人的冲突、人的心灵的冲突、人类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此五大冲突引发了人类的 五大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和价值危机[1]。看着满目疮痍 的地球、危如累卵的生态环境、脆弱不堪的物种系统,目睹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 怖主义横行、贫富悬殊日渐加大的当今世界,审视着自私地、贪婪地索取着的忙忙碌碌 的世人,体味着物质日渐富足、精神家园却日渐荒芜,人之为人的价值观念日渐衰微的 现世生活,我们的确感到人类确已处于深深的危机之中了。

诚然,我们并不认为自然科学及其技术与人类危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自然 科学及其技术的发展与人类危机的加深之间的巧合实质上是科学主义盛行、人文精神失 落,自然科学失去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导引所致。自然科学的价值在于教人求真,在于给 人类以做某些事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运用既可以有益于社会也可以有害于社会。“ 没有一种指导性的书籍能够告诉人们应该如何使用科学这种力量,才能给人类社会造福 或导致有损人类利益的结果。科学力量的产物或者有益或者有害,主要依赖于人类如何 使用它”。“科学知识使人们有能力去行善,也可以去作恶,它本身没有附带着使用说 明书”。科学技术既是“一把能够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也同样能够打开地狱之门”[2 ]。但人们又不能扔掉这把危险的钥匙,否则,即便是人们能够清楚地区分地狱和天堂 ,天堂也将永远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然科学不能够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难题, 科学主义的危害就在于它过分夸大了自然科学的作用,在科学主义者的眼中,只有自然 科学才算科学,科学成了自然科学的代名词,人文社会科学被逐出了科学之林。科学主 义者认为自然科学能够化解人类所有的困难,并把自然科学的原则运用到人类生活的方 方面面,从而消解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导致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世界 和越来越忘却了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教人求善,在于教人 直面鲜活的“生活世界”,过人之为人的和谐幸福的精神生活。自然科学及其技术有了 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就等于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自然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就能够造福 人类,而不是祸患人类了。然而产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盲目迷 信和崇拜,科学主义教育在教育中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应地人文主义教育逐步削 弱,许多国家的教育都忽视了价值、道德、理想、情操、责任、义务、感情和信仰等方 面的内容,培养了一大批对自然科学愈来愈窄的领域知道得愈来愈多和对人文社科愈来 愈宽的领域知道得愈来愈少的缺乏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工具型”人才,他们“不懂 哲学、不懂文学、不懂历史,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讲奉献,专门利己,毫不利人, 心胸狭窄,趣味庸俗,除了快快发财,不知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3]。这种作为 社会主体的人应有的价值理性的弱化,终于导致了对科技的滥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 。

伴随着自然科学的繁荣,伴随着功利主义的盛行,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 滥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产业革命之后逐渐走向了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在20世 纪末达到了它的极致。

既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和谐在一个功利主义时代导致了人类的一系列危机 ,那么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就必须先从勃兴人文社会科学,重振人文精神,重 新找回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和谐开始。当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重新走向 和谐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冲突将不可避免。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整合的主要动力有:第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科学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各有其不同的作用,自然科学是对“物”的世界的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是对“人” 的世界的认识,要想全面准确地认识完整的世界,二者缺一不可。社会的发展正是借助 于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而不断向前推进的。认识的准确与否、认识的水平如何都将影响 到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20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繁荣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沉默导致了科 学的失衡,而失衡的科学诱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人类在新千年、新世纪到来的时候 ,已经走到了一个“要么共同生存,要么共同毁灭”的十字路口。社会要和谐发展,人 类要共同生存,就必须从勃兴人文社会科学、重振人文精神、重新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 社会科学的关系、重新确立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开始。否则,人类就将面临 “共同毁灭”的严峻考验。恩格斯说过,社会的需要往往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世界推向 前进。21世纪,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必将有力地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 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重新走上协调发展之路,从而用科学的和谐带领人类走上 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个人发展的需要。人之为人,不仅有生存和物质方面的需要, 更主要的是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富足,但富足 的物质生活并不能保证人生活的安详幸福。看看腰缠万贯只知在吃喝嫖赌、醉生梦死中 寻求刺激的款爷们,看看绫罗绸缎衣食无忧却找不到精神依托的富婆们,我们就能够明 白只有精神方面的富足、只有人内在精神的和谐才会让人感觉到幸福美满。在个人发展 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自然科学,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给人以技能,人可以藉此 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获取谋生的条件;人文社会科学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人可以 藉此获取人之为人的精神内涵。一个人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积淀成这个人的精神内涵 ,这种精神内涵的整合表现为人格,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就是人的具体行为。缺乏精神 内涵的人会失却其应有的人格魅力,会不可避免地体味到与社会、与他人以及自己内在 心灵的冲突。一大批“穷得只剩下钱”的人的存在说明了人精神生活的可贵,进而也说 明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建构人完整的精神圣殿的重要性。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自由的 和谐的全面发展已经越来越具备了外在的物质条件,这种外在物质条件的具备必然呼唤 失落的人文精神的回归,唤醒人文社会科学的勃兴。因此,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也会推 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第三,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科学的发展注定要经 过一个“和谐——不和谐——更高层次的和谐”的发展过程。科学发展的最初的和谐是 一种低级的和谐,是人类尚不能认识自然更不能改造自然时候的一种被迫无奈的不自觉 选择;产业革命之后的不和谐是人的科学意识觉醒和人的主体力量过分张扬的结果,当 这种不和谐走过了头的时候,便带来了人类的一系列危机;21世纪的和谐是一种全新的 和谐,是在人类的主体力量发展到足够强大和人类的自觉自为意识足够觉醒之时人类理 智的抉择。目前,自然科学早已呈现出在微观方面越来越深入和在宏观方面越来越综合 的倾向,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也已经展露出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的迹象 。这也预示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整合是大势所趋。

然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自然科学和人 文社会科学在整合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冲突的原因是:第一,功利主义价值观作 崇。功利主义是在物质生活尚不富足时所产生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资本主义时 代发展到了顶峰。在功利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人们急于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时代, “有用”成了衡量一切的准绳,“有用”的科学技术自然也就成了人们顶礼膜拜趋之若 鹜的对象,而对于人们的物欲看似“无用”的人文社会科学无疑会受到世俗的冷落。21 世纪,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还会大有市场,而且它也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人 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整合必然遭遇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阻击。第二,自然科学的繁荣 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孱弱所至。目前,自然科学的发展正呈现出勃勃生机,而且其加速发 展的势头有增无减,相反地,人文社会科学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沉默之后,还相当孱弱, 让如日中天的自然科学让出“帅”位给尚未一展锋芒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是一件非常困 难的事情,更何况自然科学的发展可能仅仅需要少数精英的引导就可达成,而人文社会 科学的勃兴需要唤起全体民众的参与,因此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整合的困难就更加 可想而知。第三,现实方面的困难。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社 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经费远远大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奖项远远多于人文社 会科学,自然科学家的地位远远高于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改变这种积淀已久并且早已为 民众所认可的现象决非一日之功。

同时,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它是全人类自觉自为 的结果。自觉自为的水平不一,整合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么主 动整合,要么被动整合。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传统的民族,中国 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以综合见长,因此,中国有希望走上率先整合、主动整合的道 路。

中国要想走率先整合和主动整合之路,首先各级政府必须同时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和人 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并落实到各项相关政策中去。江泽民主席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接 见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明确指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 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 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 要。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与自然科学工作者要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进步。”江泽民关于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的讲话,无疑给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 。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各级政府只要能够把它落到实处,中国科学界在痛失了自然科学 发展的先机之后,必将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勃兴和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整合中做出 自己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其次,广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共同努力,不仅应当尽快 使人文社会科学在求真的科学化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唤回 世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信任,而且应当积极宣讲人文社会科学的道理,让每一个人都体 会到人文社会科学对于架构自己精神大厦的重要性。第三,要在教育中贯彻人文社会科 学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道理。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教师的手中掌握着民族的未来,从 小用和谐的科学培养孩子和谐的心灵,孩子们就会体验到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一大批 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就会成长起来,人文社会科学的勃兴也就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如果说20世纪是人文社会科学沉默和科学主义盛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互不和 谐的世纪,那么21世纪必将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冲突和整合中走向新的和谐的 世纪,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融合的世纪,是人文社会科学勃兴和自然科学昌盛并 各归其位、协调发展的世纪。

收稿日期:2002-03-06

标签:;  ;  ;  ;  ;  

冲突与整合--论21世纪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的发展趋势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