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类型,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工程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公路桥梁的寿命和质量。结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以提高公路桥梁的质量和寿命。
关键词: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在近年来,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施工企业没有对其利用合适的压实处理方式,导致我国的软土地基工程存在严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具体表现在公路桥梁路面出现沉降的现象严重,无法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使人们的出行安全受到严重限制。
1 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是对桥涵软土地基施工影响的重要因素,其涉及到土质条件、软土地质的形成。从土质条件的角度看,其与软土地质的质量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土质质量好,软土地基才会更加坚硬,可以进行桥梁施工,以此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各施工企业需要对软土地质施工情况进行有效勘测、分析,根据各地质特征,制定出相应的硬化措施。如对土质较黏的地基,可以采用压实技术来处理,由于各区域软土地基构造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施工前应该对软土地基组成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采用科学措施来处理。
1.2 工程设计不合理
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防止软土地基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工程设计作为软土地基施工的关键因素,主要展现在缓和过渡设计中。从具体角度来说,公路桥梁施工为分段的,各个环节土质情况大不相同,从而使得路基强度也会存在差异。为了促进各个阶段的连接,就要建立缓和过渡阶段。如果沉降量比较大,将会出现桥梁断裂等状况。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实现软土施工的科学设计。
1.3 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工程施工中,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尤其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中,其能够规范施工环节,还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而通过分析现在影响软土地基施工的因素,可以发现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其影响因素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工程正式开展前,有些工程管理人员对软土地基没有采用相应措施加以处理,也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桥梁施工质量受到了影响。
2 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2.1 前期勘察
软土地基处理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在路桥工程设计阶段,就应尽可能避开软土地基。但当前国内建设用地已经趋于饱和,很多路桥工程项目必须在软土地基上施工。这就需要技术人员需对路桥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要查清现场是否存在着古河道、暗塘、暗浜、填土、查明现场软土层的范围、厚度、成因、分布规律、物理力学性质、层理特征、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均匀性、渗透性、基岩的埋藏条件等。
2.2 表层排水处理
相关人员需要在表层的黏性土中适当的增加添加剂等物质,进而提升地基平稳性,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地基强度和性能。软土地基敷垫砂层一般位于地基上部,含水量比较高,土层相对偏薄,由于砂垫层自身具备排水能力,因此砂垫层在地基中可以担具排水职责,可以更好的减少填土内部水位,给施工设备应用提供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假设软土地基土层中分配不均匀,这时将会发生土层局部沉降现象,如果发生该现象,则应该采用敷垫材料的方式,借助抗剪力及抗拉力等方式改善沉降现象,提升地基承载力,从而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2.3 强夯法
一般来说,如果桥涵地基边坡高度大于20cm,可以将其视为陡坡地段,可以使用强夯法。在具体使用前,应该对实地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并做好试夯,以此保证施工参数、工艺的合理性,提高软土地基强夯的质量。在开始强夯施工时,需要在8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每隔6m左右强夯一次。在使用强夯法对公路桥涵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桥涵土质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做出准确判断。如果土层的饱和度很高,可以使用强夯法来强夯,若是饱和度较高的地基需要混入一定的砂土层,才可以顺利强夯。在试夯时,需要对每次强夯的参数引起重视。一般来说,每次的夯击次数需要控制好,约为5次,夯锤的重量约为12t,在强夯路堤时需要保证焊点,按正三角的方向来布置,强夯时,夯锤的落距要控制好,约为2~3m,且单点应控制在约1~3级。强夯法和换填法相比,施工成本比较低,但经济耗损很高,对设备的性能要求很高。同时,强悍法的施工周期较短,因此,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桥涵地基施工中强悍法应用较为广泛。
2.4 挤密法
在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应用挤密法的工作原理在于,借助桩孔形成中形成的侧向挤压作用挤密桩间土,之后把桩孔利用灰土等材料夯实。这种施工方式也被称之为灰土桩挤密法。通过适当的应用灰土及土桩,能够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这种施工方式中涉及的资源量比较多,应用较为便利,能够实现就地取材,并满足当前公路桥梁施工要求。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相关比例,通过人工地基或者施工设备进行地基成孔,之后把火山灰灌入其中,实现夯实和缜密,形成桩体,石灰体中含有一定的掺合料,和生石灰充分搅拌之后将会发生反应,让生石灰体积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堵塞管道。通过应用砂石桩法,能够借助震动等,在软土地基中填入适当的碎石,以此形成直径较大的密实砂石桩体。
2.5 加固涂装施工
该种加固处理方式主要是利用深层搅拌法,以此对软土层进行加固施工处理。深层搅拌法是使用软土地基加固饱和的方式来操作,使用石灰等工程建设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施工材料,采用深度搅拌的方法让其达到某一状态,从而产生化学反应,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构成稳定的地基,确保整个桥涵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安全。
2.6 加载法
加载法施工方式可以引导地基轻度,从而减少填土路面沉降现象出现。地基固结沉降方式,可以防止地基间隙水压的提高,这种方式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对大气压加载法有着推动的效果。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上部和中间砂层的地基较为适合应用减少地下水的方式,有关人员通过在施工区域内插入钢板进行维护,以此让地下水位降低,保证不会给四周环境带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得知,填土加载法和沉降时间及荷载重量之间有着一定关联性,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路面质量的把控,减少沉降量。假设不能确保地基平稳性,需要根据缓速加载法的方式,做好施工全面勘察工作,由于地基沉降现象和实际关系无法进行把控,因此需要对残余沉降情况有所了解,避免地基出现损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一直以为是社会的基础工程建设,其建设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公路桥梁的施工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基于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软土地基施工的重视力度,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砂子垫层的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工作,保障排水固结的有效施工,使软土地基的结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推动我国公路桥梁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辉.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97.
[2]孙皓.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J].交通世界,2017(34):142-143.
[3]金岳檑.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34):146-156.
论文作者:张国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桥梁论文; 公路论文; 方式论文; 桥涵论文; 土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