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陶静,邹新蓉

陶静 邹新蓉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目的: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从2013年8月开始,到2015年7月结束,接收入院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共计7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78例患者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法。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计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4.6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0例,所占百分比为0;对照组共5例,所占百分比为12.8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肾病综合症中,不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还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临床效果;肾病综合症;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88-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收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共计7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8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9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1至57岁的范围之内,平均(36.92±7.13)岁;病程在0.2至5年的范围之内,平均(2.9±0.7)年;合并高血压者,共13例;高脂血症者,共1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2至59岁的范围之内,平均(37.04±7.58)岁;病程在0.3至6年的范围之内,平均(3.1±0.6)年;合并高血压者,共14例;高脂血症者,共12例。两组在年龄与合并症等方面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均不具备任何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1]

1.2.1伴有心脑等系统功能损害的患者。

1.2.2近期接受过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1.2.3患病类型为继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患者。

1.2.4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的患者。

1.2.5有相关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1.3 方法

实验组39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2],其内容详细如下:

1.3.1西医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应用利尿剂;降压;改善饮食结构(主要以低钠与高优质蛋白为主);使用抗生素;降脂;给予强的松,初始剂量为1毫克/(千克×日),此后,再以7日为周期,逐渐减少用药剂量,最后以10毫克/日的用药剂量,行维持治疗。

1.3.2中医治疗[3]。

结合中医辨证疗法,给予本组39例患者相应的中药方剂。其配方为:茯苓,15克;熟地,20克;丹皮,15克;金银花,10克;当归,15克;淫羊藿,20克;甘草,6克;丹参,15克;白茅根,20克;蝉蜕,15克;黄芪,30克;金银花,10克;泽泻,15克;山药,20克。若为气阴两虚者,需于此配方中加入枸杞,15克、白术,15克;若为脾肾阳虚者,需于此配方中加入党参,20克、酒萸肉,20克。方剂配好后,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煎煮。取药汤约300毫升,并于早、晚对其进行分服。连续治疗21日。

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其治疗的方法以及使用药物,均与实验组相同。治疗周期为:21日。

1.4 临床观测指标

于患者用药后,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作相应的数据记录。结合观察结果,计算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疗效分级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其判定标准,详细如下:

治愈。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胆固醇水平低于8mmol/L;尿蛋白检测结果程阴性;甘油三酯水平低于3mmol/L。

显效。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蛋白水平低于1g/日。

有效。肾功能恢复良好;尿蛋白水平低于3g/日。

无效。症状未改善;尿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1-无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经临床观察,可知:实验组并无1例患者于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本组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柯兴样体态的患者,共2例;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者,共3例,本组的发生率为12.82%。两组发生率相比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人体出现肾病综合症时,往往会表现出三方面的特征,分别为:1)水肿;2)大量蛋白尿;3)高脂血症。当肾器官出现病理性变化后,肾小球毛细血管所具有的通透性会大幅度升高,致使血浆蛋白更易穿透血管壁,进而直接性的提升了患者尿液中蛋白量的水平,导致其发生低蛋白血症。此时,肝脏代偿功能增强,使得胆固醇变多,继而引发高脂血症。而血浆渗透压的病理学改变,则是诱发水肿的重要因素。现阶段,肾病综合症的治疗,多用激素类药物。虽此法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在用药后,也常常会发生诸如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等不良反应,以致于病情反复多发,难以控制。

中医认为:“外邪侵袭以及内伤脾肾是肾病综合症的主要致病因。当脾肾功能受损时,水液难以气化与运行,进而引发水肿。脾肾亏虚,久之引发低蛋白血症与蛋白尿。”有研究,表明:利用中医辨证疗法[4],对肾功能受损者进行治疗,不仅能起到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同时还能达到保护肾功能以及改善酸中毒的目的。

本次研究的结果,充分表明:实验组39例患者在加用中药方剂后,无不良反应者。本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4.6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于肾病综合症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5],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改善,预防不良反应,总体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王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7):92-94.

[2]陈仲勤,康建华,梁景强等.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18):57-58.

[3]李英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2639-2640.

[4]韩文杰.中西医结合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4):123-124.

[5]安辉,李幼林,曹晓华等.中西医结合分阶段辨证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5):43-44.

论文作者:陶静,邹新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陶静,邹新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