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藏产业过疏与邮电集约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经营论文,西藏论文,邮电论文,试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期间,西藏邮电通信发展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邮电技术体制突破了传统技术模式,通信技术装备出现了质的飞跃,电信网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发展以卫星、光缆传输为主体,并逐步由模拟向数字技术过渡。邮政运输和内部处理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二是在国内率先大面积推广VSAT小型地面站技术,一举解决了地(市)、县长途传输极端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县县通长话,并带动了地市县市内电话程控化。三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趋于强势劲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199.6万元,是“七五”期间的十倍多, 为原定“八五”投资规模的 193%,企业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这三个突破为九十年代后五年及二十一世纪西藏邮电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藏邮电通信在“八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藏邮电职工的艰苦创业和团结奋斗,也离不开国家邮电部和兄弟省市邮电企业的支持。由于西藏产业过疏和产业规模过小,带来了邮电通信业“过疏”问题,加之全区各邮电企业至今尚未彻底转变经营机制(市场营销在西藏邮电几乎是空白),习惯于粗放式经营,严重制约了全藏通信建设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1995年, 中央国有邮电劳动生产率全国为96548元/人,而西藏自治区只有27933元/人,只有全国邮电的28.93%、不仅远远低于全国水平,而且远不及青海、新疆。全藏通信网还不健全,通信网只设到县邮电局,县局以下尚无支局所,广大农牧民的用邮用电仍很困难。各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城镇长途电路紧张,用户打电话难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研究西藏邮电通信产业“过疏”问题入手,采取确实措施,以期走向集约化建设和经营。
西藏土地面积122.8万平方公里,人口228 万, 其中农业人口占到86.1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6人,大大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117人的水平。这便意味着,占全国不到五百分之一的人口要去开发占全国土地面积近八分之一的西藏。在西藏内部,也是不平衡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及主要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流域,是人口最为稠密地区,每平方公里平均在10人以上。而位于藏北高原的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20人和0.75人,成为西藏主要的畜牧地区;黑阿公路以北的羌塘高原被称为“无人区”,便无产业可言。
西藏邮电通信发展的第一大困难仍然是过疏,必须为228 万人口的生产生活设立足够多的邮电局所,而且必须在低负荷下从事邮政、电信业务,形成基建、人力、物力的闲置和浪费。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1、西藏通信业的要素分布的集中程度过低, 在一定程度上显出封闭、独立性。这对通信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出苛刻要求,影响到建设资金的高投入。西藏因自然条件和能源条件的限制,对通信装备和附加设备的可靠性、适应性提出了苛刻的技术支撑条件,一般采用一主一备或关键部份一主二备的标准配置,备件超标备存,使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均高于全行业标准。
2、西藏通信业的要素利用水平低,要素之间的耦合效益差。 1995年,西藏完成中央邮电业务收入9237万元,比上年增长42.3%,是西藏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能力很低,每平方公里业务收入仅75.22元,不仅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还不及青海的五分之一。在边远的阿里地区邮电局,1995年业务收入与通信成本费用之比为1:3.85,即投入3.85元费用才能获得一元钱的业务收入。八十年代中期,笔者担任山南地区邮电局计财科长时,对浪卡子县进行过一次投递成本测算,用户订一份报纸,邮电局收入2.75元,而业务支出高达45.16元。有时,为了按时将一份电报信件送到用户手中, 投递要走上百里的路,甚至自己带上伙食,开着拖拉机,绕9100平方公里的羊卓雍湖转一圈,单程就要七天时间。
3、西藏通信产业“过疏”,在企业规模上表现为职工人数少, 全藏邮电企业1995年底有职工3380人。其中作为龙头局的拉萨市邮政局、拉萨市电信局各为四百多人,大多数地区邮电局才二百人左右(含县局职工),绝大多数县邮电职工人数在5—12人之间。 “过疏”表现在效益方面,企业自身只有微薄的经济效益,而以此换来的是西藏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在邮电通信上受益最直接的是自治区旅游、外贸和采矿企业,还有金融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日喀则外贸企业过去没有直拨电话,一个发至尼泊尔的商业信息,需经日喀则——拉萨——北京——尼泊尔转达,一个来自尼泊尔的商业信息,需经尼泊尔——北京——拉萨——日喀则转达。信息的曲线转达,既耽误了时间,又增加了费用,最后得到的是过时的信息,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全区开通直拨电话后,外贸部门装机最多,改善了通信联络条件,使贸易总额年均增长36%。
4、从全国来看,西藏远离商市,远离经济中心, 远离重要贸易通道,远离海洋、限制了其经济地位的提高。从西藏内部来看,自治区行政中心拉萨离最远的地区行署所在地1800公里,离最远的县份2400公里,县与县之间、地与县之间从未通过客车。高寒缺氧,一年四季吃不到新鲜蔬菜,生活奇苦。上述因素大大减低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用说内地人才自愿来西藏,就是自治区邮电学校毕业生很多不愿到地区、县上去。在全区邮电部门,人才集中在拉萨,地县分布稀少,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成为阻碍通信发展和经营水平提高的不利因素。
以上分析仅是一家之言,不过我们仍可从中得出结论:通信产业“过疏”是制约西藏邮电建设效益和经营效益的一个基本性问题。这个问题若不重视,西藏邮电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将是一句空话。
1996年初,西藏自治区邮电管理局提出了“九五”期间通信发展“993”奋斗目标,作为全藏邮电职工努力的方向。 即“九五”期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产9亿元,五年间实现业务收入9亿元,2000年当年完成业务收入3亿元。到“九五”末,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8.9%, 达到66378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过疏”问题, 推进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推行集约化经营。
一、要加强西藏邮电通信的市场指向,适度集中生产要素,有效地克服过疏给通信企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没有集约化,西藏邮电是没有希望的。可采取迂迴式集约型发展战略,也就是适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电信业务,特别是长途电话和传真业务,增加盈利,增强企业的积累能力和邮政、电信两者的关联度,以促进西藏邮电这一基础产业的牢固,保持全藏邮电通信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二、在坚持普遍服务的前提下,在西藏这一特殊的边远的民族地区,要优先发展地市以上政府所在地城镇的邮电通信。这就是西藏邮电通信发展结构的选择适应过疏现象并努力改变过疏现象。在地市以上城镇重点地发展通信,由其带来的好处几乎是无限的,不但使生产要素得以集中利用,把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会带动西藏地方关联产业和服务业乃至整个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经营管理。目前,西藏各邮电企业既无专职营销机构,又无专职营销人员,一谈到市场营销,很多职工不知为何物。在西藏一些地、市、县邮电局的职工头脑中,长期以来坐等用户上门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通信市场的竞争,这种旧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逐步建立经营(营销)机构,力求选配“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和有敬业精神的人员对全局经营实行统一归口管理。通过宣传教育使职工做到,凡是市场有需求,用户需要服务的邮电业务,都应主动提供,主动去揽收,主动去推销。
四、国家邮电部的投入和兄弟省市区的支持,仍是今后一定时期西藏邮电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实践已证明这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西藏邮电通信近几年虽然有长足发展,但与兄弟省市区相比,仍然相当落后,仍不适应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邮电通信的发展对西藏经济的发展和边防的巩固,关系极大。因此国家邮电部应继续关注西藏的特殊性,增加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和内容,在政策上继续给予倾斜,增加对西藏邮电建设的投入;邮电部和各省市区同行应帮助西藏培养人才,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西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西藏邮电是一块有希望的土地,经过几代高原绿衣人的不懈努力,西藏邮电一定会走出“过疏”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