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本文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要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如何将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生态理论研究进行结合,提出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要素研究与应用框架。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生态要素;研究;应用
前言
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就是将城市的雨洪管理系统部分还给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的构成较为复杂,构成因素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且关系较为复杂,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工作难度较大,跟传统的城市排水规划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大的不同。现阶段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与应用的重点是低影响开发,而对于城市的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的关注力度较小。现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以城市规划以及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缺少海绵城市规划中生态要素的研究和应用。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从生态学方面入手,与已有的生态学研究体系相结合,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要素进行整理和总结,展开生态要素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工作,为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支撑,从而不断提高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生态效益与可持续性。
一、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要素
我国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引发相关文件,明确将生态优先确立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提出了生态系统保护、低影响开发以及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三条城市规划建设道路。生态要素在这三条城市建设规划道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态要素主要包括海绵城市功能的生物承担对象和功能发挥的生态机理。
1.1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中的江河湖泊、湿地沟渠等区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保留足够的涵养水源,保留足够的能够应对大强度降水的草地、湿地、林地等区域,保持好城市规划建设前的水文特征。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是进行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首要途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区域的生态系统水文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方法涵盖了建设地区以及周边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种生态空间层面上的建设途径。
1.2低影响开发
所谓的低影响开发,就是要合理适度地控制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在进行城市的开发与规划过程中,要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区域,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建设的不透水区域大小,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于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破坏。除此之外,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进行湖泊沟渠的开挖工作,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的水域面积,从而有效保证了天然降水的储存、渗透以及净化。低影响开发途径包涵了下沉绿地以及植草沟等方式,属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1.3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是针对在传统的粗放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模式中,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手段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恢复与修复、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除了可以对已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外,还可以对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在内的各类生态系统进行“近自然”的改造工作。这种途径主要是对城乡地区的各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修复与提高,是一种生态系统功能层面上的建设途径。
二、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应用
2.1研究内容
生态学是对生物和生态环境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的一门学科。生物包涵了各类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环境则涵盖了生物有机体之外的全部有机与无机因素。现阶段,生态学主要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以及生物灾害的控制、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2.3研究体系
因为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学科分支。现阶段,生态学科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
三、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要素研究与应用
3.1生态学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延伸
在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中,生态学的研究和实际需要存在着错位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部分的生态学研究,尤其是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生态学的研究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水平。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能够给很多的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平台。
生态学领域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延伸表
3.2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学研究
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就是将城市的雨洪管理系统部分还给生态系统。在城市中,绿地、林地、植被、江河湖泊等生态要素承担着降水的储存和净化,以及污染的降减,生态要素的研究与应用对于城市规划建设中海绵功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中会牵涉到很多的生态系统要素与问题,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进行生态学研究的延伸。比如,在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在进行绿色屋顶的建设工作时,会涉及到植物的选择、基质土壤的配置等生态学延伸内容;在进行海绵设施的透水以及污染的处理功能维护工作时,会涉及的生态学研究的延伸内容包括植物的生活周期、植物群落的演替以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等内容;雨水湿地、调节塘以及植草沟等的建设会涉及到植被的选择以及微生物群落的构建等生态学内容。
总结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属于国家层面上对城市建设的生态系统的研究。将生态要素应用于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生态学体系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平台的对接效果。相关的部门、单位及研究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生态要素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从而推动生态学研究工作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周昌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海绵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生态学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论文; 要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