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世界民族分离简析_军事历史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世界民族分离简析_军事历史论文

90年代世界民族分离主义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义论文,年代论文,民族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初,苏联瓦解为15个国家。前南斯拉夫联邦裂变为5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埃塞俄比亚也分离产生了新的独立国家——厄立特利亚。日本学者宇多文雄认为,上述国家的分裂,“对世界多民族国家内部必然带来一种示范作用”。(注:〈日〉宇多文雄,《关于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民族译丛》1994年1期)西方甚至有人预言:“在迈向21世纪的过程中,民族分裂会加强,在今后20年至30年间,世界上的国家将增加50%以上,总数将超过300个国家。”(注:郝时远《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及对我之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33页)的确,一些国家和地区接着出现了民族分离主义浪潮。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思考。但是,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民族分离主义势头不会加剧。世界多民族国家基本不会分裂。

苏联及前南斯拉夫等国的解体,一些新的主权国家的出现,不是极端民族主义兴起的标志及民族分离主义活动所致,而是由于上述国家社会性质巨变及意识形态逆转的结果,也是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终结的产物。

新独立的国家大都是从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中分裂而生,它们的独立大体是与原主权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同步,其过程基本是和平的。

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党在昔日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沙皇殖民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社会主义苏联。俄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并在理论与实践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斯大林等人民族沙文主义所致,在民族问题上存在一系列重大失误,再加上后来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使民族矛盾日益严重,只是还没有达到失控的程度。

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初,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还不十分明显。1991年3月,在苏联就“是否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作为革新的平等主权共和国保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全民投票时,投赞成保留联盟的占76.4%,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抵制投票。但是,苏联在实行戈氏的“新政治思维”的方针路线后,取消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提出向“主权共和国联盟”过渡,从而导致政治及民族危机,使民族矛盾及冲突恶性发展。各加盟共和国同中央对抗,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冲突及各加盟共和国内部的民族纠纷不断激化。

1989年底,由立陶宛带头,波罗的海三国宣告脱离苏共,其后三国最高苏维埃又分别通过了恢复独立的宣言、决议和法令。此时,作为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不是维护联盟的统一,而是由俄联邦议会通过“主权宣言”,带头搞分离。膨胀的大俄罗斯主义认为其他加盟共和国是自己繁荣的“包袱”,要尽力“甩掉”。这使各加盟共和国有被抛弃之感,也纷纷仿效。“8.19”事件之后,苏联共产党被解散。一个世界超级大国倾刻间就被瓦解。

前南斯拉夫联邦也是如此。巴尔干半岛民族及宗教矛盾历来十分复杂尖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南斯拉夫特殊的政治地缘环境及以铁托为首的南共联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形成的崇高威望,才使南各族人民维系在以社会主义民族自治的国家旗帜之下,保持了联邦的统一。但是,铁托去世后,前南斯拉夫立即发生民族危机。在抛弃社会主义旗帜的同时,民族分离主义乘机而起,并最终导致国家的分崩离析。同样,捷克斯洛伐克也是非共产党政府成立之后,两个民族才发生离异的。超民族的政治文化占统治地位时,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得到遏制,反之,就会恶性膨胀。

苏联等建国的政治基础一旦被削弱或取消,以血缘为基础的民族政治必然要占上风,国家必然要崩溃。因此,苏联等国的分裂,包括两个德国的统一,更主要的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果。其原因中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的成份并不高。

苏联及东欧国内政治巨变是与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斗争息息相关的。

苏联成立后,西方各国一直利用民族问题,对它进行颠覆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更利用苏联并吞波罗的海三国及其民族政策中的沙文主义,煽动苏联境内民族主义情绪,瓦解苏联。

美国和西方国家一直不承认苏联并吞波罗的海三国的合法性,支持三国独立的要求。1991年夏,美国总统布什访苏时,就明确表示把允许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作为美国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的主要条件之一。在苏联国务委员会1991年9月6日正式承认三国独立之前,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就已提前予以承认,有的还提前派去了外交使节。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在全苏立即引起了“多米诺”效应。苏联解体之后,新独立的国家立即获得西方大国的承认。民族分离主义在冷战对峙中成了西方阵营瓦解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催化剂。苏联、东欧集团瓦解及国家性质发生变化后,原东西方对立两极格局终结,新的民族国家应运而生。这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

苏联和前南斯拉夫联邦的瓦解及新主权国家的建立,之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以非暴力的方式完成,也是由上述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首先,与一般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不同,苏联的解体并非发端于非主体民族。在苏联分裂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恰恰是主体民族俄罗斯。俄罗斯继波罗的海三国之后自己首先要求“独立”,而且还支持了其他非主体民族的独立要求(捷克斯洛伐克也基本如此)。这是主体民族沙文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抛弃了原来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后民族精神空虚的表现,也带有一时的冲动与狂热性。这使得原联盟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在分离过程中避免了暴力冲突。双方都鼓吹自己的“民族”主义,都赞成建立各自的“民族”国家,没有为离异而流血。

此外,苏联与前南斯拉夫联邦原来政治体制中的某些特征,也为新的主权国家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苏联及前南斯拉夫联邦都实行民族自决联邦制。1917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了《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确定俄国各族人民平等和拥有主权,包括分立和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等主要原则。1922年12月30日,全苏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宣言和条约,也强调了完全自愿和平等的结盟原则。它规定,苏联是以“民族区域原则和联邦主权与平等成员自愿结合为基础的;这些成员拥有退出联邦(脱离)的权利”(注:《苏联大百科全书》第27卷,253页)1922年,苏联宪法还规定了各加盟共和国在宪法上具备主权国家的各项必要条件。这也为加盟共和国主权赋予了法律上的实际意义。这样,苏联在法律上存在联盟主权和加盟共和国主权的双重体系。

前南斯拉夫也是如此,从70年代初开始,诸共和国就开始了与联邦政府实行分权的过程。1974年,前南斯拉夫联邦议会通过的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各共和国有退出联邦的权力,并形成了共和国之间有协商一致、机制分权模式,从而使各共和国在政治、经济上都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

这是苏联和前南斯拉夫为解决民族矛盾而建立的政治体制的尝试。然而,恰恰是这种体制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了分裂的法律依据和现成的国家机器。所以,分离民族独立后,基本上保持了政治稳定。这是其民族分离主义成功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总之,冷战之后一系列新的独立国家的出现,是在特定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政治背景是其他有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的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

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早就存在着民族分离主义的活动。如英国北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及加泰罗尼亚人,中亚的库尔德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菲律宾棉兰佬岛的穆斯林等。他们长期以来就采取暴力手段,谋求与主体民族分离。在苏联及前南斯拉夫解体之后,这种活动更一度加剧。原先比较平静的西方国家,民族主义也受到一定鼓舞。如法国科西嘉人和布列诺尼人,比利时讲佛莱芒语公民及加拿大魁北克省讲法语公民,他们虽然也早有分治要求,但现在独立倾向有明显加强。此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苏联及前南斯拉夫解体后新独立各国,其内部发生了民族分离主义的“多米诺”效应。俄罗斯联邦某些自治共和国又谋求独立,格鲁吉亚也出现了阿布哈兹分离的要求。南斯拉夫又面临着科索沃地区和黑山共和国分离的危险等等。一时间,好象民族分离主义的连锁反应波及整个世界。

但是,综观全世界一些国家及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笔者认为没有多大前途。现存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将保持其领土主权完整,不会分裂出新的国家实体。

首先,这些存在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的国家与地区,没有苏联瓦解时的政治变化的背景,单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口号,很难在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中得到认同。再者,今日的世界已非冷战时期,新的多极化国际格局已初见端倪。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人民认识到,国家的安定与团结,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普遍反对暴力与政治动乱。民族分离主义者错把苏联及前南斯拉夫瓦解的特殊历史现象当作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他们加紧从事分离主义活动,从而引起国家及国际政治动荡,故很不得人心。

联合国多数会员国是由多民族组成,均警惕民族分离主义的活动。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认为,要是世界上两千多个民族都要建立自己的国家,那样的世界无法想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但在涉及自身利益后,则对世界民族分离主义采取了慎重的态度。因此,一些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一般很难得到国内及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虽然一度有加剧之势,但一般还没造成严重后果。这些国家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产生民族矛盾的直接原因。但是,这些有分离要求的民族,一般不采取武装斗争手段,(北爱尔兰除外)而希望用和平方式来解决。1996年10月,加拿大魁北克省举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是不赞成分离的公民取得了微弱的多数,从而使加拿大避免了国家分裂。最近,北爱尔兰问题也签署了和平协议。这说明,在经济发达及国民文化素质较高的国家,公民不会完全为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所左右,一般对民族分离等重大问题会采取理智的态度。美国对魁北克的独立要求持反对态度,扬言如果魁北克省独立,美国与加拿大的经济互惠协议将宣告无效。这恐怕是一些魁北克人持冷静态度的原因。现在,西班牙巴斯克人及加泰罗尼亚人的独立呼声越来越小。比利时讲佛莱芒语居民、法国科西嘉岛居民以及意大利北部居民的分离要求,大体只是存在于政客竞选的口号之中,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在俄罗斯联邦内部,现在有独立倾向的民族均比较小,并不具备原已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的地缘环境,一般并不与原苏联境外国家接壤。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也绝不再允许其联邦分裂下去。如果说,在苏联瓦解之时,民族主义是叶利钦用以动摇社会主义大厦的手段之一,那么现在他又以民族主义为武器来维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及民族自尊心。一些人“甩包袱”的心理已经消失,日里诺夫斯基等民族主义分子又开始鼓吹昔日俄罗斯的“光荣”。在车臣问题上,俄当局不惜以武力将其制服。此举已经对国内其他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出兵车臣没有什么实质性反应。其他境外势力(如伊斯兰国家)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支援。所以,从车臣局势的发展看,搞分离的民族不会再成什么气候。同样,俄罗斯出于国内形势考虑,也不会支持阿布哈兹从格鲁吉亚分裂出去的要求。

南斯拉夫情况较为复杂。西方国家从地缘政治利益出发,虽然不明言支持科索沃、黑山的分离要求,但不断向南联盟施加压力。但是,由于希腊、马其顿诸周边国家均不允许一个扩大的阿尔巴尼亚出现,南斯拉夫也决心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科索沃及黑山的分离很难得逞,即使分离成功,也是前南斯拉夫瓦解的余波,而不是新民族分离主义再度得手的标志。

亚洲中东的库尔德族共有2,000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土耳其、伊拉克、亚美尼亚、叙利亚等国,长期谋求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是,该民族已失去了建国的最好时机。现在,上述诸国均不允许一个独立的库尔德人国家出现。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猛虎”组织武装活动一度非常严重,但目前该国形势已有所变化,在政府武装打击下,“猛虎”组织被严重削弱,其活动虽然会长期存在,但已难以危及国家的统一。

亚洲其他一些国家虽然也大都存在民族问题,但还没达到失控程度,且有的也在逐步解决。如菲律宾棉兰佬穆斯林,就已放弃了独立的要求。阿富汗内战前途未卜,有人预言它可能一分为三。这有些危言耸听。国际相互制约的力量在阿富汗的未来将起决定性作用。

在非洲,虽然民族、部族冲突表现得极为严重,索马里、扎伊尔、布隆迪、卢旺达、苏丹、利比亚等国都处在动乱之中,但民族分离主义倾向还不十分明显。非洲国家民族动乱有历史及种族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经济贫困,所以,一般都没有较复杂的以意识形态对立为前提的国际背景(冷战时期除外),大国的介入还不很明显。联合国也不支持这些国家的分离倾向。经济极端贫困的国家并没有滋生民族分离主义的肥沃土壤。新的国家的出现,必须有一定的立国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地理条件。非洲一些发生民族冲突的国家,其本身立国的基础就很薄弱,更难以分裂出新的国家。个别地区即使有立国的经济条件,但其分裂成功与否,主要还得取决于世界及周边国家政治斗争发展的需要。当前,非洲出现民族动乱的国家经济均已崩溃,由此而产生的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已给国际社会造成不堪承受的重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独立承担分裂民族的沉重包袱。因此,目前非洲的地图不会出现新的变化。

面对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的加剧,西方有人甚至声称:“民族主权的逻辑实际排除了多民族国家存在的可能性”,并预言:“民族主义的思想仍然能够通过从政治上动员忿恨不平的民族组织来摧毁欧洲的一些国家”。(注:罗伯特·海登《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美《巴尔的摩太阳报》1991年1月6日)

但是,这些耸人听闻的预言破产了。欧洲与世界没有变得更加零乱。一些人渲染民族分裂主义的兴起是别有用心的。他们唯恐天下不乱,肆意歪曲民族自决权的精神,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在多民族国家中实行“定期自由选举”的权利,借此来分裂和肢解他国。更有人妄图把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有共同语言文字及血缘关系的统一民族分裂开来,另立什么“国家”。这些企图注定是要破灭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组成。这些国家的多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已能融合在一起,构成稳定的国家结构,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面对民族分离主义活动,各国人民均提高了警惕。在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各国首脑在发言中一致表示,反对民族分裂和恐怖主义行径,要求充分尊重历史现状,避免使用武力。这说明民族分离主义已遭到国际社会一致反对。

总之,未来世界多民族国家基本上不会再分裂。

标签:;  ;  ;  ;  ;  ;  ;  ;  

20世纪90年代世界民族分离简析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