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美国相关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问题论文,美国论文,弱势群体论文,中国论文,不匹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和美国学者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的就业所面临的障碍相比,我国学者所进行的针对这些人群的就业障碍研究还是相当有限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这些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在就业时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关注不够或者认识模糊不清。
国内由于大量城市中心“退二进三”的地产开发和由此带来的人口迁移,人们就业与居住地之间“空间不匹配”的现象,在国内也有可能存在,作为第一步,我们应该首先鼓励更多学者对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的就业所面临的各种特殊障碍的专题研究。
美国学者对于“空间不匹配”混杂的研究结论,总体上表明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的就业所面临的障碍,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下,不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或者解释。对于国内学者而言,不但要关注上述宏观就业扶持政策的研究,也应该更多关注在某一城市内部(中观层次)和雇主和谋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微观层次)造成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就业困难的因素。
对于国内每一具体城市而言,把失业和下岗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他们在就业时所面临的困难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略了在这一整体下,不同亚群的划分,以及针对这些亚群开展相关研究,往往不利于我们把握失业和下岗人员所面临的具体困难,进而制定具体的分类指导政策。
美国学者的关于JA和妇女家庭责任对就业结果影响的研究表明,从个人的角度上来研究就业障碍问题,是最终合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前提。因此,应该鼓励学者们开展这些原则和框架的研究,以促进一线的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工作。
摘自《现代城市研究》(南京),2004.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