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学生;择业意向
引言
高职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一致性较低,这个现象也使得高职院校在招生环节出现以下现象:报考学生专业选择和专业兴趣匹配度很低。这是造成学生入学后学习缺乏动力,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原因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影响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因素,并提出树立正确择业意向的建议。
1 择业意向与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相关
职业倾向是职业观中的行为成分。指人们在职业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 有以下五点:
(1)献身倾向,是人们政治理想、职业理想高度发展的表现,以天下为己任、不图名、不图利、顾全大局、分配、忠于职守、勇于献身。
(2)成就倾向,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表现,为了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往往忽视职业收入和社会声望等需求。
(3)兴趣倾向,从兴趣出发选择职业,在青年人中常见。
(4)衣食倾向,只把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讲实惠、重收入。
(5)交往倾向,重视人际关系,在性格外向或人际关系受过挫折的人身上尤为明显。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对职业倾向的关注渐趋明显,影响到继续专升本学习、就业的选择。职业价值取向,就是个体对什么职业有价值或无价值的固定态度与看法。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实际上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取向。它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个体的价值观念,是他对外在事物与他的工作之间所存在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工作,会被他认为有价值,而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工作,会被他认为没有价值。因此,同一工作,需要不同的人对它的价值判断也会不一样。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观、生活态度、人生目标等方面的结合,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每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高职学生对职业特性的评价和取向有着不同的主观判断从而导致了个人职业价值
观的差异,所以,有些人希望自己的工作充满挑战,越刺激越好;有些人却希望自己的工作稳定,变动越少越好。由于各种原因,美好的向往不可能完全实现,我们很难找到完全满足自己需要的工作,所以常常需要在众多的条件中做出取舍,这时职业价值观就起着重要作用。
职业价值观分为以下类型:(1)自由型(非工资工作者型)特点:不受别人指使,凭自己的能力拥有自己的小"城堡",不愿受人干涉,想充分施展本领。(2)经济型(经理型)
特点:他们断然认为世界上的各种关系都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也带有金钱的烙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类型的人确信,金钱可以买到世界上所有的幸福。(3)支配型(独断专行型)特点:相当于组织的一把手,飞扬跋扈,无视他人的想法,为所欲为,且视此为无比快乐。(4)小康型特点:追求虚荣,优越感也很强。很渴望能有社会地位和名誉,希望常常受到众人尊敬。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由于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时反而很自卑。
由于高职学生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人们对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主观评价。从社会来讲,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各种职业在劳动性质的内容上,在劳动难度和强度上,在劳动条件和待遇上,在所有制形式和稳定性等诸多问题上,都存在着差别。再加上传统的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各类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声望地位便也有好坏高低之见,这些评价都形成了人的职业价值观,并影响着人们对就业方向和具体职业岗位的选择。
2 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择业意向
2.1 树立学业意识
高职学生对自身学业表现的觉知、努力学习的动力意志力,开发自身学习潜能的意识。高职学生有区别于普通高校学生的一些特点: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缺乏极强的自控力。一部分学生会入学时就有明确的目标,例如“专升本”,这类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心理素质较好,有极强的自控力和意志力。这两类学生的学业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三年后的毕业去向。
2.2 增强专业满意度
学生在报考某所院校时,有些学生的专业是家长选择的,学生迫于压力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入学以后对就读专业无感,甚至出现中途转专业的念头,这种逆反的感受或情感反应,代表的是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一种特殊态度。
2.3 树立择业意向
高职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去向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或者不需考虑,家庭条件较差的毕业生才会认真去思考。个人对择业最终结果的信念、计划或期望。学生的地域差异也会出现择业意向覆盖面的宽窄。例如:北京地区的高职毕业的择业意向会包括1.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的态度2.直接择业或间接择业3.就业行业的选择4.月薪期望值5.择业途径取向。
2.4 择业意向的研究
通过笔者对本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跟踪调查显示,专业满意度和学业意识对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有一定影响,专业满意度大的毕业生择业意向平均高于专业不满意和专业无关紧要的毕业生。专业不满意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水平在专业上差异不大。择业意向水平在自我认识、自我信心两个维度来自非农户的学生高于农户的学生。
2.5 优化择业意向的建议
加强对专业不满意学生学业意识与择业意向的干预与指导,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进行专业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和职业目标。
2.6 家校联动共建择业意向
家庭环境在就业方面起着基础作用,老师作为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要积极主动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择业意向教育。家庭和学校统一教育会起到更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择业意向关系到高职毕业生的人生之路,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进的旺、出的畅”关系到就业政策的实施,关系到家庭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一定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不同层面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红梅:《中外学校职业指导比较研究探略》,职业技术教育,2000。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职业论文; 意向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专业论文; 毕业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