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_肖奕

某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_肖奕

武汉大学

摘要: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瞻远瞩,庄严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全面规划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壮阔蓝图。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十九大报告上,更是提出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尚存在重视不够、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鉴于此,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重要性切入,分析建设生态文明,进而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对策

引言

多年以来,我们片面地追求了经济效益和产能的快速增长,许多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粗放式的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就因为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当然,每个阶段的决策部署甚至是理念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也无须过多批判。可喜的是,现如今,从上到下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也彻底摆上了议事日程,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众多环境友好型公司得到了巨大的鼓舞支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意义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一刻都没有停止,对产能的过度追求、对工业发展负面影响预判的严重不足、发展理念的粗放等原因造成了现在全球性的危机,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环境受到难以挽回的污染,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严重短缺,这些都是破坏大自然的惨痛结果。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已经对正常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北京雾霾、“癌症村”等报道也屡见不鲜。我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追求一种“和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既要保障社会的进步发展,又要保障好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和长久的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大计,也是必然的战略选择。如果依然选择粗放的发展模式,各种资源、环境与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最终将由人类自己吞下苦果。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选择建设生态文明,一个民族的崛起,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为基本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然成为了支撑和发展绿色经济的中坚力量,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更何谈社会和谐。

二、浅谈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几个对策

1、要让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从思想上、从政策制定上、从决策部署上都要向绿色发展倾斜,保护好发展好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益的企事业单位,加大投入。对从工业革命到当前一个时期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了然如胸,并不断提炼,结合当前形势,创造性地提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并勇于尝试,敢迈步子。一定要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判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显要位置,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做法。同时,政府应该主动作为,推进绿色理念向人民百姓渗透,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发动一场人民的绿色革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像关注生命安全一样的关注绿色发展之风,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不唯经济指标,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

(1)奖励鼓励机制

对本市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单位在政策上、税收上、资金上、考核上及评价上予以照顾,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大力奖励,在全市形成一种争相发展绿色经济、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己任的风尚。对有志于从事绿色发展之路的有才青年要大力支持,在技术上和金融上提供帮助,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大胆创新,比如像ofo之类的新兴企业要正确引导,使其依托绿色发展的大势,增强其生命力和创造力。

(2)红线制度

在打击环境破坏的进程中,应该进一步收紧制度的笼子,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制度出相应的制度规定,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实际用途予以限制,制定严厉的环境保护法规,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执行定点定量的污染物排放原则等。在方方面面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约束政策,划出明确的红线。重点对污水废气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检查督导,严格各项考核制度,对不达标、不合格的地方,要坚决进行整改。对无法消除污染的要坚决进行关停,宁可不发展该类企业,也不能先破坏污染,再花力气治理。

(3)责任制度。

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分区划片、包干到人,对责任区内出现的不合格企业进行挂钩指导,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各类不良后果要亲自督导办理,上级部门要定期进行考察考核,对多次整改无效的要进行严厉问责,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定级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对任期内的任何批准项目,实现终身负责制,避免出现只追究经济快速增长、政绩工程而不顾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项目上马。

3、抓好生态环境的治理工程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许多污染和破坏,政府理应负起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牵头进行全面彻底有效的整治。笔者认为,大力整治的目的不仅是多少水变清了,多少污染企业被关停了,而是通过这样一种强硬的姿态,一种污染不解决不撒手的姿态,向全体人民群众展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此来推进和促进绿色发展之路升入人心。

4.结语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意义出发,简要介绍了我国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坚定意志,以笔者的几点思考为轴,粗略描述了三点实现绿色发展的途径,以期能够写好绿色文章,促进本市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工程向前迈进,顺利实现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诊断。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陈登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向度--种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分析视角[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3]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4]毕克新,王禹涵,杨朝均.创新资源投入对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制造业FDI流入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03)

[5]吴婵.有关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2017(04):4-5.

论文作者:肖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某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_肖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