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提高听力障碍新生学校适应的教育措施论文_石凤球

小议提高听力障碍新生学校适应的教育措施论文_石凤球

惠州市博罗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 惠州 516100

摘 要:适应学校生活是听力障碍新生特别是住校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从听力障碍学生涉及行为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校态度五个方面的调查来探讨他们的学校适应问题, 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并以案例为基础分析适应不良的原因,提高学校规章制度的趣味性。

关键词:听力障碍 新生 学校适应

一、问题的提出

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一年级是听力障碍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年,儿童从幼儿园或家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环境的过程。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及学校管理的约束都是其心理适应的一个严峻挑战。听力力障碍儿童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在学校中学习,如果其学校适应方面良好,学习就会很顺利;如果是适应不良的话,必然会影响自身学习,也会给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每个父母对待自己智力障碍孩子的态度不同,要么过分溺爱,要么就漠不关心甚至粗暴对待。不良的家庭教育致使听力障碍儿童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任性、固执、依赖、自理能力差。他们在进入小学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些新生由于在新学校的不适应,经常请假回家,严重影响了学习。因此听力障碍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听力障碍新生学校适应表现

学校适应是指儿童在学校环境中,个人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满足自我成长的各项需求,并与学校的人、事、物积极互动,和教师、同伴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符合学校规范,在自我需求和环境需求之间取得和谐的结果。其中包括四个方面:情绪适应、行为适应、学校文化适应、人际适应。

根据上述对学校适应的理解,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以案例的形式对听障新生学校适应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行为适应。

案例:黄某,女,9岁,听力障碍一级,学习成绩良好,担任班长职务,平常表现良好,但是偶尔会一整天都趴在桌子上,什么都不做,意志非常消沉。

分析: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制约,相对普通儿童,听力障碍儿童会表现出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孤僻、敏感等人格倾向,心理活动过程有时会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案例中的黄某趴在桌子上一整天是因为考试考得不好,被家长批评了。究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听觉反馈,其对信息的处理比较滞后,有很长时间的不愉快经历,心理韧性较差,面对挫折或者他人的批评积极面对的情况不多,表现缺乏自信、害羞、退缩。

2.情绪适应。

案例:李某某,男,8岁,先天性听力障碍。来到学校后,经常想回家,为此情绪很低落,一到父母来学校看他就非常高兴,父母走后就表现得非常焦虑。

分析:(1)听力障碍儿童特殊的情绪情感决定。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总体特征倾向于消极型,缺乏积极乐观的情绪。也有研究表明,听力障碍儿童容易激动和烦躁,情绪变化比较快,经常会感到紧张,对别人不信任。这些,可能是因为听力障碍视觉损伤使他们的听觉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的感知途径以听力为主,导致他们获取的外界环境信息不完整,他们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这就导致了新生学校适应困难。

(2)对家长的依赖。由于听力障碍新生在入学前对父母是依赖的,入学之后,离开父母,就使他们无所适从,产生焦虑。听力障碍新生来到学校后,接触了不同的的人,对自己的缺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特别是在父母严密保护下的这些孩子,情绪会变得异常不安。

3.人际适应。

案例:杨某,女,8岁,先天性听力障碍,开学之初不知道怎么和同学相处,两个星期后能和班上的同学一起玩,喜欢找老师聊天。

分析:众所周知,学前的教育与训练可以给我们的听力障碍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听力障碍儿童接触的第一个微观社会关系是家庭,也是塑造听力障碍儿童个性、形成其品质、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态度、家庭成员待人处事的态度、家庭成员的交往圈和家庭氛围等都无一不对听力障碍儿童起着重要的影响。听力障碍新生进入学校后,他们的很多活动都依赖教师,特别是寄宿生更加依赖老师,接触老师的时间比较多,从客观上讲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密切的。在同伴关系方面,我们都知道听力障碍儿童之间的信任感都很强,喜欢和自己的同伴一起玩耍,但是又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不能理解和宽容他人。

4.学校态度。

案例:李某某,男,先天性听力障碍,性格比较开朗,但是经常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大声喧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分析: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普通儿童一样,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然而我们的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续,学校生活的各种条条框框约束着学生,已经没有像在家里面那么轻松了,听力障碍新生从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一下子转变到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三十五分钟,出现不适应是正常的。在学校入学之初的教育中,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讲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作为一名儿童都有好玩的心理,下课了他们会在教室或走廊上打闹、玩耍,没有时间观念,直到上课的时候他们才赶着去厕所,这也很好地说明了他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当笔者问到老师是否讲过一些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回答“讲过”,但是都觉得老师讲这些太枯燥了,没有兴趣听。

三、教育对策

1.提高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趣味性。

我们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要求每个成员都应该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的规则、条文等。但是,这些规矩和要求只单单老师单调的说教,学生是很难记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和规范要琅琅上口、简单易记。儿歌、游戏等形式都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笔者曾尝试过一些比较有趣味的学习规则的方法,比如上课铃响后,让学生在班长的带领下边拍手边打手语,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与表情结合:“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手放平、脚摆正,安安静静等老师。”课堂内,要学生说一说“上课怎样坐”——“身正、肩平,胸挺起”,“小手”——“放放平”,“眼睛”——“看老师”,“脸上”——“笑眯眯”……在一问一答中,学生轻轻松松地明确了要求并掌握了规范。与以前相比,增强学习规则的趣味性,收到的效果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很多。

2.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生活自理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他们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包括实现独立和就业的基本前提。所以在一年级里,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保证听力障碍新生在学校中独立的条件。我们可以从穿衣、洗漱、叠被、物品摆放等逐一进行指导和反复训练,使新生不断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穿脱衣服比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激励和引导他们养成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个性。要让学生意识到班级、学校卫生人人有责,大家要共同爱护自己家园,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小事做起,摆脱依赖。在家长方面,要取消包办代替,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有的家长认为生活上多替孩子考虑,会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其实不然,生活上的依赖会干扰和阻碍学生自立精神的形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凡是孩子应该做的,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家长应该树立这样原则:你能干的我绝不帮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要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

3.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强新生的自信心。

老师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一些新生议论最多的是教师,回家以后同自己的父母谈论得最多的也是教师。面对这些纯真、可爱的新入学的听力障碍儿童,教师应当以满腔的热情去爱他们,使他们感到学校比家庭更温暖,教师是最公正、最善良、最慈爱、有学问的人。教师更应用真情去感动他们,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赖,从而消除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和疑虑,逐渐对校园生活产生依恋和兴趣。同时教师要着眼细小方面,时刻对听障儿童进行赞美教育。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每个人都希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是每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真诚的赞美正好满足了人的这种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孩子适当赞美在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好的品德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听障学生更需要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你今天很乖,没有随便在教室走动。”“×××,你今天的坐姿很端正。”……就是简单的一句赞美,就会激励他一连几日坐姿端正,遵守课堂纪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教育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行为道德上的规范训练、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功能等,但它也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要着重强调环境的熏陶,父母也要配合学校教育,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学校。但是有些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有些听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因为这个孩子有残疾,都会生第二胎,把听力障碍儿童当作一种负担,不重视对他们的教育,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就可以了,对孩子不管不顾。也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的残疾是由自己造成的,对孩子表现出亏欠,因此他们对孩子表现出过分溺爱,任何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以至于听力障碍新生来到学校后,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严重不适应学校的生活。还有的家长,并非以上的两种情况,他们对自己听力障碍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单单因为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他们无从着手。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在教养方式上给予相应的意见。我们可以定期地对家长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指导家长了解和满足听力障碍新生身心的需要,共同寻求孩子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四、结语

听力障碍儿童适应性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其发展历程同样关系重大。我们在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和家长的辅助作用,促进听障新生适应学校,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让听力障碍儿童能够在学校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侃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2]刘传礼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陶勑恒 小学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刘晓洪 陈和利 江西省6-14岁儿童义务教育现状分析[J].江西教育,20109,(09)。

[5]王永丽 等 儿童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109。

[6]董增云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7]汪清华 中小学生家庭环境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8]刘在花 适应行为群体差异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63,(9):82-85。

[9]刘万伦 沃建中 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87-90。

论文作者:石凤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小议提高听力障碍新生学校适应的教育措施论文_石凤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