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战略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国股市的事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不同类型论文,战略联盟论文,股市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面对着更快的科技变革、更短的产品周期、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激烈的国际化竞争(Volberda,1996)。为适应市场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获取宝贵的资源,以增加自身竞争优势。以中国企业为例,2012年3月11日,国内知名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共同签订最终协议,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受合并消息影响,一周内两家企业股价迅速上涨,其中优酷上涨27.35%,而土豆网股价涨幅更是达到156.53%。股价的飙升让土豆网能用良好的价格套现,也让优酷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制造了新的市场兴奋点。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Eisenhardt & Schoonhoven(1996)将战略联盟定义成“由战略资源需求和社会资源机会逻辑驱动形成的合作关系”。简单来讲,即战略联盟是企业获取有价值资源的工具。企业建立联盟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联盟伙伴以及采用何种资源整合方式。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部分解答。首先,本文从联盟企业规模差异以及资源整合方式差异两个维度出发将联盟分为四类,分别为对称—规模联盟、不对称—规模联盟、对称—范围联盟以及不对称—范围联盟。之后,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比较上市企业联盟公告引起的累计异常收益,验证了四种类型战略联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存在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不对称—规模联盟为联盟企业创造的短期价值要优于其他类型联盟,而不对称—范围联盟的表现最差。在不对称联盟中,采用规模资源整合方式比采用范围资源整合方式能为联盟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当企业寻求建立同质资源的合作时,选择与自身规模差异较大的合作伙伴更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而当企业寻求建立异质性资源的合作时,选择与自身规模实力相当的合作伙伴所带来的股市表现更佳。该研究结果为企业选择联盟伙伴及联盟企业进行资源交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回顾 1.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联盟是企业为占据或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其他企业获取资源的一种战略(Das & Teng,2000)。企业所拥有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资源储备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Eisenhardt & Martin,2000)。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积累有价值的资源是企业的战略需求。如果企业无法利用市场手段通过购买或兼并达到资源积累的目的,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则成为获取所需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首先要考虑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合作伙伴的资源储备规模以及联盟合作中应采取的资源整合方式。一方面,根据联盟企业双方拥有资源储备的差异可以将战略联盟分为对称联盟和不对称联盟;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资源整合方式的差异将战略联盟分为规模联盟和范围联盟(Hennart,1988)。 2.联盟企业规模差异相关研究回顾 Kalaignanam等(2007)认为,联盟中如果大企业和小企业的资产比值大于5,则该联盟为“不对称联盟”,若比值小于等于5,则为“对称联盟”。在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中,学者们非常关注企业规模差异对联盟产出的影响。企业规模与组织复杂性、组织结构和组织风格相关(Park & Ungson,1997),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在对称联盟中,联盟企业间相互合作的关系能帮助企业保证内部资源的流动性并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达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赢局面(徐二明、徐凯,2012;Hamel等,1989;Ohmae,1989)。一般而言,在不对称联盟中,大企业具有雄厚的资源储备,而小企业拥有独特的技能等无形资产(Chen & Hambrick,1995;Stuart,2000)。因此,合作双方都可从联盟关系中获取互补的资源和能力,实现价值增值。 根据现存文献,学者们更重视对不对称联盟的研究,可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一是研究战略联盟为大企业和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差异。研究表明,战略联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带来的收益存在差异(Alvarez & Barney,2001;Chan等,1997;Das等,1998;Koh & Venkatraman,1991;McConnell & Nantell,1985等)。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到底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从战略联盟中获利更大仍存在争议;二是分别站在大企业或小企业的立场,研究如何管理联盟伙伴才能使联盟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Katila等,2008;Rothaermel,2001;Yang等,2014等)。 3.联盟企业资源整合方式相关研究回顾 联盟伙伴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企业利用联盟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资源整合方式是影响联盟产出的重要因素(Hagedoorn,1993)。在规模联盟中,联盟企业将相似的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资源的规模经济效应,以更有效地共同完成价值链某一阶段的活动,如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或共同生产双方所需的原材料等。与规模联盟不同,在范围联盟中,联盟企业双方贡献不同的技能和资源,分别完成价值链上不同阶段的价值创造活动,如联盟中的一方负责产品生产而另一方负责产品销售(Dussauge等,2004)。 根据本文查阅的相关文献,国内外关于规模联盟和范围联盟研究相对较少。在国外,Dussauge等(2000,2004)的研究发现,规模联盟比范围联盟的稳定性更高;但范围联盟中的学习水平更高。Kalaignanam等(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规模联盟中的小企业比大企业获益更多。在国内,曾庆洪、蓝海林(2009)的研究结果却显示,规模联盟和范围联盟的稳定性不存在差异,与Dussauge等(2000)的研究结果相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联盟资源整合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并普遍忽视了在战略联盟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对称联盟,尤其是关于对称联盟和不对称联盟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比较分析更是一片空白。此外,在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文献中,大部分学者采用调研方法,由管理者对战略联盟进行主观评价,以此检验战略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郑景丽、龙勇,2012;Luo等,2007;Rindfleisch & Moorman,2001)。相比之下,利用二手数据研究战略联盟对企业价值影响十分匮乏(Kalaignanam等,2007)。 三、研究假设 针对前文中所提出的现有文献对战略联盟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从联盟企业规模差异以及资源整合方式差异两个维度将战略联盟分为对称—规模联盟、不对称—规模联盟、对称—范围联盟以及不对称—范围联盟(如表1所示),并对四种类型战略联盟引起的股票异常收益进行了比较。 1.战略联盟公告和企业异常收益 通过观察企业公告引起的股票异常收益检验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战略文献中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在之前研究中,学者们对联盟公告是否引起股票价格波动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Oxley等(2009)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发现尽管大多数结果支持联盟公告会引起股票市场的积极反应(Anand & Khanna,2000),但也有部分学者发现联盟公告不能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McGahan & Villalonga,2005)。如Das,Sen & Sengupta(1998)的研究表明,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没有影响。因此,作为本文后续部分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探究了中国股票市场对联盟公告反应的有效性。企业建立联盟的目的是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资源,从而增强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价值(Das & Teng,2000)。因此,本文认为,战略联盟成立的利好消息发布将会对企业股票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有正向影响。 :对称—规模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有正向影响。 :对称—范围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有正向影响。 :不对称—规模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有正向影响。 :不对称—范围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有正向影响。 2.四种类型战略联盟创造的企业价值差异 据统计,联盟或者合资企业的成功率非常低,50%以上的企业合作都以失败而告终(Kale & Singh,2009;Lunnan & Haugland,2008)。什么形式的联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战略管理领域学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投资者判断企业结盟后绩效表现的重要因素。建立联盟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取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以更低成本获取所需资源。这种资源与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相比可能是相似也可能是互补的。拥有不同种类资源的联盟在处理企业间关系时侧重点不同,在配置同质资源的过程中更注重资源交换效率,而在配置异质性资源时更强调合作和学习(Dussauge等,2004)。以此为判断标准,本文对四种类型联盟为企业创造的短期价值进行了分析对比。 (1)不对称—规模联盟与对称—规模联盟的比较。在规模联盟中,联盟伙伴贡献相似的资源和能力,将同质资源整合在一起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协作完成价值链上相同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相似的资源基础以及共同的任务目标使规模联盟中的企业具有协作的意愿,为追求共同利益而共享资源,从而相互依赖产生协同效应,有效地提升了联盟整体绩效(Luo等,2008)。 在规模联盟中,资源与信息的相似性能够有效降低联盟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监管成本(Wang & Zajac,2007)。同质资源的配置更强调资源整合效率,而资源整合效率高低更多地体现为企业间的协调成本(Gulati等,2012)。在对称—规模联盟中,联盟企业双方拥有相近的资源储备和议价能力。在争夺联盟控制权过程中,实力相互接近意味着企业之间在合作的各个方面为争取和扩大自身利益,协调成本则会在摩擦中不断提升。在不对称—规模联盟中,实力的不对称使得联盟控制力掌控在大企业手中,从而降低双方在资源控制争夺过程中所发生的损耗。因此,不对称—规模联盟比对称—规模联盟具有更高的资源整合效率,反映在股票市场上则表现为投资者更青睐不对称—规模联盟。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不对称—规模联盟公告引起的企业异常收益高于对称—规模联盟。 (2)不对称—范围联盟与对称—范围联盟的比较。在范围联盟中,合作伙伴贡献互补性的技能和资源,并分别完成价值链中不同阶段的价值创造活动。这种资源整合方式为企业在新的商业领域中扩张创造了机会。此外,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干中学”接触并学习对方的异质性知识和能力,增强自身的资源储备。比如,在一方负责产品制造而另一方负责销售的营销联盟中,产品制造方可以通过合作接触到合作方所拥有的市场,并能利用这些市场销售企业其他产品,而产品销售方则可以学习制造方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等,为自身开发产品创造条件。因此,参与范围联盟的企业间整合异质性资源时,彼此间的合作意愿与学习更加重要。 在范围联盟中,联盟企业都追求以更快的速度从合作伙伴处获取异质性知识,产生“竞争性学习”行为(Hamel,1991)。因此,企业在获取联盟伙伴的异质性资源的同时,还要保护自身的关键核心资源外泄,所以,范围联盟具有稳定性低的先天缺陷,这对企业的合作意愿具有负面影响。在不对称—范围联盟中,大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能更快结束学习过程,所以,小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合作意愿。而在对称—范围联盟中,联盟企业规模相近,双方所拥有的资源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当,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信任危机,增强了企业间的合作意愿,有利于知识、资源和能力在企业间的交换流通。因此,对称—范围联盟比不对称—范围联盟更加稳定,能为联盟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反映在股票市场上则表现为对称—范围联盟能引起更高的股价异常波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对称—范围联盟公告引起的企业异常收益高于不对称—范围联盟。 (3)不对称—规模联盟与不对称—范围联盟的比较。规模联盟和范围联盟因其资源整合方式的差异,在进行价值创造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为联盟稳定性差异和联盟内部资源和知识流动性差异。Dussauge等(2000)的研究发现,范围联盟比规模合作式联盟更加不稳定,即范围联盟在成立后更容易被重组或者被联盟的一方完全接管。在规模联盟中,伙伴双方具有相似的资源和能力基础,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联盟资源。与此相反,范围联盟中潜在的竞争关系会提升联盟绩效中的风险因素。 由前文中的论述可知,当联盟中企业规模不对称时,更有利于发挥规模联盟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联盟配置同质资源的效率。与此相反,联盟双方的不对称会进一步破坏范围联盟的先天不稳定性,提升联盟绩效风险。因此,本文认为,不对称—规模联盟比不对称—范围联盟更具有优势。 在对称—规模联盟中,联盟企业拥有同质资源,且资源储备相差不大,因此,合作双方对联盟控制权的争夺会增加协调成本,降低资源整合效率,减弱联盟的规模经济优势;而在对称—范围联盟中,联盟企业拥有异质性资源,相近的企业规模能增强联盟稳定性,并提升双方企业的合作意愿,使范围联盟的先天劣势得到改善。权衡与比较协调成本增加和异质性资源优势所带来的正负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不对称—规模联盟公告引起的企业异常收益高于不对称—范围联盟。 四、研究设计 1.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Swaminathan & Moorman(2009)提出的方法对我国上市企业联盟公告数据进行了收集和筛选,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中国上市企业联盟公告的数据库。从万得(Wind)底层数据库中抓取沪深两市的所有公告文本,大约120万条。然后,在这些公告标题中搜索有关联盟的关键词,如:“联盟”、“联合”、“合作”、“合资”、“共同”等,作为检索联盟公告的依据,共得到2400余条公告信息。 (2)筛选双方都是上市企业的公告。因为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测量联盟整体绩效研究战略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以,选择的联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双方均为上市公司;二是在一个或多个战略领域具有紧密合作关系(Yoshino & Rangan,1995)。由两位独立评审对公告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阅读,并对分类不一致的情况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最终共得到102对上市企业的战略联盟公告。 (3)剔除不可用数据。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性,本文剔除了三种数据:公告日期缺失或模糊的联盟数据、在公告日附近3个交易日内有其他重大公告的数据以及在停盘日发布联盟公告的数据,最终获得86对有效的战略联盟公告信息。 (4)确定战略联盟类型。由两位独立评审对联盟公告文本进行分析,以判断联盟采用何种资源整合方式(规模或范围),将联盟分为两类。分类标准和样本示例如表2和表3所示: 然后,根据联盟企业的市值之比是否大于5,进一步将联盟分为四类,最终得到24对对称—规模联盟、22对对称—范围联盟、17对不对称—范围联盟和23对不对称—范围联盟。 (5)收集股价信息。本文通过R软件编写程序在雅虎财经中自动抓取了联盟公告前240个交易日至联盟公告后20个交易日的股票信息。 2.事件研究法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测量并比较不同类型战略联盟公告为联盟企业创造的累计异常收益,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根据市场有效性假设,事件研究法认为,股票市场拥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某重大事件带来的影响并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受事件影响的股票实际收益会偏离未受影响的正常收益。事件研究法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确定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具体过程如下: (1)预期正常收益的计算。本文采用市场模型计算正常收益率,即选择事前估计期(联盟公告前一段时间)的股票数据作为样本,以市场指数收益为自变量,个股收益为因变量,进行回归获取个股的预期正常收益,即: (3)事件窗口的选择。目前,学术界对事件窗口的选择没有统一的参考范围。一般而言,学者们希望选择的事件窗口既能包含信息泄露引起的股价提前反应,又能排除事件信息之外的干扰因素(Swaminathan & Moorman,2009)。本文将窗口期的长度定为3天,对公告前10个交易日至公告后10个交易日共19个窗口期内的异常收益率进行了观测,并选择t检验结果最为显著的事件窗口进行了报告(Geyskens等,2002)。 3.联盟整体绩效的测量 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联盟双方企业因公告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进行加权平均作为联盟整体绩效。一方面是因为现有关于联盟的文献几乎都会将联盟其中一方定义为“焦点企业”,而没有把联盟看成一个整体探讨合作伙伴双方的性质对联盟整体价值创造的影响;另一方面,联盟公告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股票价格影响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联盟公告对小企业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CAR)的影响比大企业更大(Anand & Khanna,2000;Kalaignanam等,2007),而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这种差异。若企业i和企业j之间建立了联盟,则联盟整体绩效的计算公式如下: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 1.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影响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t检验验证联盟公告在不同事件窗口期内引起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0存在显著差异(Brown & Warner,1985)。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联盟公告日附近的(-2,0)、(-1,1)、(0,2)三个窗口期内,CAR值与0之间存在显著地差异,说明联盟公告对股票的异常收益率有积极的影响。其中(-1,1)这三天的效果最为显著,联盟公告引起的股票价格波动达到了1%(t=2.515,p<0.01)。分析结果不仅支持假设,证明了联盟活动可以创造企业价值,同时也说明中国市场上存在微弱程度的信息泄露,企业股价在联盟公告披露前2天就已经开始变动。 同样,本文也检验了四种不同类型联盟公告在不同事件窗口期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0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表4中的检验结果来看,对称—规模联盟、对称—范围联盟和不对称—范围联盟在事件窗口期内都能引起企业股价的正向异常波动,分别在(-1,1)、(-2,0)和(-1,1)三个窗口最为显著,引起的异常波动分别为1.8%(t=2.802,p<0.01)、0.9%(t=1.309,p<0.1)和2.5%(t=3.025,p<0.01)。该结果显著地支持了假设、假设和假设。 然而,不对称—范围联盟公告引起的异常波动最高只有0.8%(t=1.051,p=0.152),因此,假设未能得到支持。本文认为,此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联盟过程中采用的范围式资源整合方式不够认同。正如前面的论述,范围式资源整合方式是联盟双方分别完成价值链上不同阶段的价值创造活动。该类型联盟中双方企业各司其职,更像价值链上下游的合作(如生产商和销售商)。投资者不能从中感受到类似于规模联盟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冲击,因此,不能给企业带来异常收益。对称—范围联盟公告只能在p<0.1的条件下较弱地影响股票价格变动,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现实。 2.四种类型联盟公告对企业异常收益影响的比较分析 从表5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类型联盟为企业创造的短期价值(异常收益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对称—规模联盟和对称—规模联盟在(-3,-1)和(-2,0)窗口期内的比较结果,分别为t=1.899,p<0.05;t=1.414,p<0.1,验证了假设;对称—范围联盟和不对称—范围联盟在窗口期(-2,0)窗口期内的比较结果(t=2.077,p<0.05)支持了假设;不对称—规模联盟和不对称—范围联盟的在(-3,-1)、(-2,0)和(-1,1)三个窗口期内的比较结果,分别为t=2.415,p<0.05;t=3.395,p<0.01;t=2.775,p<0.01,充分地支持了假设。 因此,本文中提出的所有假设,除假设外,都得到了数据的支持。此外,尽管本文没有专门针对对称—规模联盟和对称—范围联盟的绩效差异提出假设,但是,在检验过程中对两者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引起市场波动的差异均不显著。 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研究了不同类型战略联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异,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战略联盟研究文献做出了贡献。 (1)本文从资源规模储备和资源整合方式两个维度将战略联盟划分为四种类型:对称—规模联盟、不对称—规模联盟、对称—范围联盟以及不对称—范围联盟,为进一步对联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通过从国内股票市场获取的二手数据,对四种类型战略联盟为企业创造的短期价值进行了比较。国内外战略管理文献对联盟产出的研究已有了大量的讨论,但这些研究对联盟绩效的测量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调研的方式获取管理者对联盟绩效评价的主观数据,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无法直观地检验联盟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尤其在国内,运用客观数据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本文采用由中国股票市场获取的二手数据对战略联盟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及不同类型联盟创造的价值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检验,填补了该项空白。 (3)本文证实了不同类型联盟对企业的贡献存在差异,并对企业选择联盟伙伴和联盟方式提供了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不对称—规模联盟为联盟企业创造的短期价值要优于其他类型联盟,而不对称—范围联盟的表现最差,这种类型的联盟甚至不能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在不对称联盟中,采用规模资源整合方式比采用范围资源整合方式能为联盟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当企业寻求建立同质资源的合作时,选择与自身规模差异较大的合作伙伴更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而当企业寻求建立异质性资源的合作时,选择与自身规模实力相当的合作伙伴所带来的股市表现更佳。 七、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进一步改进和深化。一是数据的局限性。相较于国外,国内建立战略联盟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偏少且主要集中在2003年之后,本文通过严格筛选只获取了86对样本,相对偏少;二是研究方法单一。本文仅采用t检验对不同类型战略联盟为企业创造的短期价值进行了比较,未来的研究可从更多影响因素入手,利用更多的研究方法对此深入探讨;三是无法对四种类型战略联盟在长期内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进行比较。虽然Kale等(2002)认为,通过测量联盟为企业创造的短期价值与通过经理人评价得出的联盟长期表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在长期内,战略联盟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本文仅对四种类型联盟为企业创造的长期价值做简单的定性比较分析。 从长期看,范围联盟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即不对称—范围联盟因其先天不稳定性有可能面临解体或重组,甚至存在小企业被大企业兼并的可能性(Dussauge等,2000),而对称—范围联盟在长期合作中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合作双方异质性资源的交换和流动效率,有助于为联盟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规模联盟的目的是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联盟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联盟企业之间贡献的资源相似(Dussauge等,2004),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双方都比较容易复制对方的资源和能力。从长期看,在不对称—规模联盟中,小企业可能因无法帮助大企业创造价值而遭到抛弃;而在对称—规模联盟中,联盟双方具有势均力敌的议价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协议或合同等正式文件对联盟行为进行治理,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因此,本文认为,对称—范围联盟为联盟企业创造的价值最大,对称—规模联盟稍差,而不对称—规模联盟和不对称—范围联盟最差。当然,该分析结果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检验。标签:股票价值论文; 联盟营销论文; 企业资源整合论文; 异质性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 联盟标准论文; 文献回顾论文; 股票论文; 规模收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