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研究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研究

李胜娟[1]2008年在《普通高中化学与新大学化学、无机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部于在2004年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当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4省(自治区)率先启动。此后两年,江苏、天津、福建、安徽等6个省市渐次进入。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2010年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将全部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叁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这必然会对大学化学教学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使用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人教版高中教材与我校用人数比较多的《新大学化学》、《无机化学》等教材进行对比,研究高中新教材与大学教材的知识点关系,通过对比使大学化学教师能够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两个教学层次相关方面的比较,对新课程改革后大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随之而来的大学化学教材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我们对大学化学教学的一点建议。

张弓[2]2016年在《中美高中化学主流教材主题编写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教材是主导课程的首要因素,关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体现在教材改革方面。随着新课程的提出与深入,教材的发展正从“教材”向“学材”的转变,教材改革在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人才培养、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基于对中美两国化学教材的多角度深入剖析,以期对我国现阶段化学教材的修订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本论文加绪论和结论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为了明确本篇论文研究的的目的和意义笔者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化学教材的文献和现状。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药物研究,化学学科在科学中的地位从来都是很重要的,化学教材的发展也由化学自身的应用发展决定。第二章从理论知识阐明教材的功能,课程改革以及教材改革的方向,包括对教材的评价原则,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对中国人教版教材以及美国主流教材概念与应用进行了具体的比较研究,在本章中也概述了比较教育理论。第叁章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化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结构,化学教育现状,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科学分析,结合国情,总结出在内容编排上呈现的特点与不足。对美国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和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在内容编排上呈现的特点,尤其是实验部分的栏目设计,探究设计。第四章主要围绕主题教材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相关论述,结论部分基于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对主题教材编写的建议,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便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之中已有的合适看法创设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关联。主题教材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设计,是本着一个社会性的培养目标,进而确定内容体系。

衷炳华[3]2007年在《高中新课标叁套必修化学教材STS教育内容比较》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全世界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受到巨大的挑战。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教科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文选取了高中新课标叁种不同版本的化学必修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文献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及STS教育理念出发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叁套不同版本必修教材STS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通过对叁套不同版本教材STS教育内容的深入分析,帮助广大教师使STS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必修课程的内容上。充分认识到加强STS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本论文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以及STS教育理念,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由来。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回顾与发展。第叁部分是论文的研究基础,包括第3章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第4章STS教育与化学新课程和第5章叁套新教材STS教育内容比较。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总结部分。

赛汉其其格[4]2013年在《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究和深入分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工作。教材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示范作用,同时将实际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精神连接到了一起。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载体的应用学科,实验在其教学中所占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全套)(以下简称课标教材)已经使用了5年,这本教材与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全套)(以下简称大纲教材)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化学实验部分在数量和分布、内容的选择及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课标教材相对大纲教材有新增、改进和删除的实验内容,这样的变化在教学上具有哪些实际意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无论在教材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高中化学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查找文献、比较分析等方法,认真研究和解读新课标的新理念,重新认识新形势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并解读新课标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大纲教材和课标教材为例,对教材中实验内容进行了比较,从实验类型、实验数量、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课标教材中新增、改进和删除的实验内容作了初步统计和分析,力图展示新课标教材实验教学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改进教材和教学的建议,包括加强实验呈现的安全性、增加定量实验及加强与教材使用者的对话和交流;重视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对部分实验进行整合教学,提高教师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能力等。研究表明: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标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编写上体现了《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最终目的,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万莉[5]2007年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构建特征及其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即将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由于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分模块设置,高中化学概念知识部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化学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表现在化学概念体系结构、知识呈现方式的不同。这些变化对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查阅的大量文献看,现在资料中对新高中化学课程概念体系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我们选择新高中化学课程概念体系作为研究课题,探讨在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系列问题。深刻理解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化学学科观念的基础。要使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反映出新课程理念,关键是把握新高中化学课程化学概念知识体系、合理运用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1)查阅建国后不同时期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同一时期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化学课程化学概念知识体系的变迁,分析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化学概念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变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历史地看待化学概念的教学,为新课标化学课程中的化学概念教学提供参考。(2)通过分析《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比较其中化学概念知识体系、教学理念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化学概念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兑现行叁套高中化学实验必修教材中的化学概念的比较,讨论并归纳出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概念构建的特点,为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3)在查阅大量国际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结合高中化学课程化学概念构建的特点,提出了新课程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4)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化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一分析了这些策略的使用范围及运用策略时的注意事项。综上所述,本文着重论述了化学新课程概念体系构建特征,以及化学新课程体系下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本文最后探讨了影响新课程概念教学的其他因素。

董文娜[6]2006年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必修化学教材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物化产物,它既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和媒介,在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以及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在2003年正式颁布,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正式实施。目前,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共有叁套,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2004年秋季开始在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四个试验区进行教学试验。新课程中提倡的教材多样化发展给教材研究带来更多课题,如何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何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这叁套教材中的必修化学教材的分析,希望为广大教师科学地选择和实施新教材提供依据,也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借鉴和启示。本论文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以及高中化学教材编制的要求,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由来。第二部分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第叁部分是论文的研究基础,包括文献综述和教材分析模型构建两大部分。首先,论文综述了中学化学教材的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对教材编制的研究、对教材分析评价的研究、对教材比较的研究以及课程标准对教材设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论文构建了教材分析的一般模型,从教材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和内容的呈现叁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教材分析部分,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按照我们所构建的教材分析模型,对叁套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必修教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分析,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按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标准主题对叁套教材逐一进行分析,列出了教材正文中体现该内容标准主题的具体知识点和栏目名称,并且指出了叁套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地方;二是把教材中的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情意类知识,分析了叁套教材中这五类知识的具体内容。对于教材内容的组织,一方面分析了教材的体系,另一方面选择典型内容(包括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STS内容、实验内容)对其具体组织思路进行分析。对于教材内容呈现,主要从栏目、插图、习题和编写体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启示。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叁套教材各自的特点,并

王晓娟[7]2008年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化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历次化学课程改革中,始终是改革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研究针对高中阶段“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知识特点,比较中美加澳四国化学教材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上的区别,同时对这四个国家的教材结构进行比较并对其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行剖析,为编制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教材寻求启示。比较研究得出如下启示:(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综合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发展需要对于高中化学教材的要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2)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化学教材应以“结构”为核心,反映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涵盖化学学科的重大成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科学性、逻辑性。(3)在教学内容呈现上,运用丰富多样、功能强大的教材栏目体系,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结构性、构建性、层次性。(4)在学生学习评价策略上,科学的学业成就评价对促进(不是迫使)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中可以设立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不论设置什么形式的练习题,都应该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文的知识范畴内,对重点、难点知识加以强化,体现教材的导向性、工具性。(5)在化学学习策略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最根本依据,不仅要体现化学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还要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教材除了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之外,示范性也应该是教材的本质属性之一。

刘云[8]2016年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学生一直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那么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科书编写“应把‘数学探究’等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该标准指导下编写而成的各套高中数学教科书,与传统数学教科书相比,在内容、体例、结构、组织等方面有较大变革。尤其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在教科书正文及附录中设计了众多的数学探究内容,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这种在教科书中设计探究内容以顺应知识转型社会背景的教科书编写新方式,给习惯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使用教科书来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同样居于主导的地位。面对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误解,所带来的用“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接受导学案上的数学知识”来替代“学生依据教科书设计进行知识探究”的错误做法,研究教师主体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论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师是否会使用教科书中的这些探究内容?会如何使用这些探究内容?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应该如何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等问题,以教师为主要对象,兼涉学生,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方面可揭示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为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提供来自实践和实证的考量。本研究将教科书视为课程的载体,亦为教学的工具,兼具课程文本和教学活动文本的双重身份,其本质属性包括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内容属性侧重的是教科书的编制取向、内容选取、内容编排与组织等方面的特征,关注的是教科书内容的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属性则指向教科书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属性,是教科书所体现或潜在地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性。借鉴教科书分析及使用研究的已有成果,本研究认为探究内容作为教科书中的一类特定内容,其亦具有特定的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本研究从探究内容的教学属性出发,借鉴教学设计“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目标”的叁维度架构,建构了探究内容的分析框架,并将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操作化界定为:教师选取探究内容、执行探究内容教学策略、实现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活动。本研究视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为微观领域内的课程实施,故而以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课程框架为理论基础,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及教师使用活动中对这些特点的践行,并探查了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具体而言,研究首先对课程文件、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已有研究成果以及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以构建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文本分析的框架。其次采用该框架分析了人教版(必修和选修2系列)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在内容呈现和探究对象、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等侧面的编写特点。再次基于内容分析的结论,使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样本教师使用探究内容时对这些特点的践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在数据叁角检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样本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建议。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结论:其一,探究内容文本分析框架由3个维度(探究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8个类目组成,包括:呈现探究内容的栏目、探究的对象、探究的主体、探究的组织、探究的技能、探究的水平、探究目标的类型和呈现。其中多数类目分为若干子类,如探究的对象分为陈述性知识探究、程序性知识探究、知识创造性应用探究和知识模仿性应用探究,而探究的水平则分为问题起始型、论据起始型、结论起始型和论证起始型。其二,文本分析发现,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在内容方面,教科书中设计了众多的探究内容,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章节正文中的思考、观察和探究小栏目,以及章节附录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实习作业大栏目;它们以引入数学新知识为主要意旨,72.4%的探究内容以数学知识的探究为对象(其中以陈述性知识居多,占58.7%,程序性知识仅占13.7%),余下27.6%以数学知识的应用为探究对象(其中创造性应用占11.8%,而模仿性应用则占15.8%)。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用书中对探究内容的指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62.2%的目标设计陈述及39.0%的探究内容教学建议陈述主体包括学生);强调应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究内容仅占18.1%,强调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来探究的仅占2.0%,明确标注多人探究的仅占4.2%,其余则未指出学生探究的组织方式;探究技能以基础技能为主(占总技能频次的84.1%),综合技能为辅(占总技能频次的15.9%),接近半数(48.0%)的探究内容训练的探究技能超过2种,在基础技能中推理、观察、比较最受重视,分别在50.1%、20.3%、18.1%的探究内容中需要使用,最不受关注的是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和形成假设的探究技能,分别在0.6%,0.6%和1.5%的探究内容中受到使用;探究开放水平以结论起始型最多占81.5%,证据起始型次之占10.2%,论证起始型第叁占6.0%,问题起始型最少占2.0%。在教学目标方面,73.1%的探究内容教学指导中陈述了教学目标,其中陈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比例最大,占到57.8%,陈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比例次之,比例为26.1%,陈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对最少,占到了13.3%;探究内容目标在陈述时以内部过程为主,占52.7%;其次是既不陈述内部过程也不陈述外显行为的,占10.0%,仅陈述外显行为的排第叁,占6.4%,余下的则为既陈述内部过程也陈述外显行为的,占4.0%。其叁,样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如下特点:探究内容的选择与改编方面,正文中的探究内容选用比例较高,观察课例中89.6%的探究任务得到了选用,问卷调查中64.8%的样本教师反映选用了教科书中多数探究内容,相对而言附录中的探究内容选用较少;教师较少对探究内容进行改编,观察课例中58.0%的探究任务未经过教师的任何改编,且教师的改编往往弱化了课堂上的学生探究(占58.6%),教师访谈中有5人改编弱化学生探究,有2人改编加强了学生探究。探究内容的教学策略执行方面,学生主体性地位获得了一定体现,问卷调查中仅5.8%的教师喜欢选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其余94.2%的教师倾向于给予学生一定探究机会,课堂观察中比例相当;教师倾向于师问生答的师生互动方式,问卷调查中84.7%的教师喜欢采取师问生答的方式来进行探究,课堂观察中这个比例为81.5%;学生更多运用基础探究技能来进行探究,问卷调查中教师选择让学生提问创造的比例最小,课堂观察中则综合技能使用频次仅占到9.8%;探究开放水平维度的考察则发现,学生的探究空间较小,课堂观察中探究任务的平均开放水平为2.23。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凸显方面,接受访谈的9位教师,叙述了自己在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时所关注的教学目标,有7位(77.8%)谈及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有4位(44.4%)谈及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另有5位(55.6%)谈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其四,样本教师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学生、教科书、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五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自身方面,65.6%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编写意图是提供师生开展探究教学的素材,但仅52.4%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探究任务应由学生来完成;72.4%的教师认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且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内容属性与教学属性的认同均值超过对配套资源的认同均值;处于5个探究内容关注阶段(信息、个人化、管理、结果、合作)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9.8%、77.3%、58.0%、73.3%、86.5%,表明教师主要关注探究内容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探究内容使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与其他教师就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合作等叁个方面;另外教师的个体能力水平和经验亦会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学生方面,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兴趣分别有71.1%、64.2%、61.1%的教师认同会对其探究内容使用带来影响,另有81.3%的教师反映班级人数太大,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实施。教科书方面,探究内容对考试的重要性、探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需求、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探究内容的难度、探究内容的启发性与必要性、探究内容的生活性、探究内容的可操作性等均会对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带来影响。学校环境方面教学时间紧、硬件条件缺乏、教学以知识为取向而非能力为本位及政策制度层面的文化如是否提供给探究内容使用有利政策和教研制度支持等,亦是制约探究内容使用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方面,对探究内容使用的影响则来自于科举制度的考试文化传统、实用主义的功利文化环境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文化传承。其五,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教师内在提升、教科书编制、学校环境改善以及社会整体文化等四个侧面提出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教师提升策略方面,对探究内容的选取与改编,教师应依据探究主线来取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流畅性”来增加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明确性”来改编探究内容、依据“教学的现实性”来创生探究内容;对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教师应树立合理的教科书使用观、从数学本质和数学探究的特征以及数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出发来引导探究、正确认识数学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性、并分清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的角色地位;对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合理呈现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教科书的编制方面,应通过广泛调研来确定并明确指出探究内容编制的目的,并正视不同教科书位置中探究内容编制目的的差异;探究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价值性、探究性、操作性、趣味性、层次性、文化性等原则;探究内容的呈现则应遵循集中性、完整性、问题性、阶梯性、阅读性、指导性等原则。学校层面应转变仅围绕高考的教学取向并在教研活动中关注探究内容使用。社会文化层面则应做到全面认识高中数学教育培养目标、家长和社会大众切勿给予学校教育过多外部干涉、高考命题应转向关注问题解决能力。论文分为8章,绪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现状透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影响因素、促进教师使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首次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编写特点和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主题新;2)研究着眼于教科书的教学属性,将高中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视为探究内容教学设计意图的实施活动,从探究内容的选取、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和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凸显叁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探查,研究的视角新;3)研究采用TIMSS课程框架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研究证实了其对探究内容使用这一微观课程实施领域的解释力,亦发现了课程、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因素对教科书使用及教学实践活动影响的交互性,揭示了教科书使用是一复杂的教育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结论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研究仅涉及TIMSS课程框架中叁个层面课程中的两个——预期课程与实施课程,且仅关注教师主体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未能够揭示探究内容使用的效果;2)研究采取多种工具收集数据,原始资料非常庞杂,掌握不易,故不排除数据分析时忽略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整体意义”,而只作了片面推断的可能性;3)研究受取样局限,故而更追求理解性和建设性的结论,而缺少一般量化研究的确定性、普遍性和推广性。

李贵香[9]2008年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的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对教科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微观的评价,是教科书评价研究的趋势,也是对教科书评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研究以国家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化学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评价学理论、化学课程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教材评价的先进经验和其他学科教材评价的研究成果,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联系化学课程的新理念和化学新教材的发展趋势,构建了以量化为主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的理论研究、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评价的应用案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定理论的产物,构建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教科书中化学实验呈现的原则?二是如何构建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解决这两个问题离不开化学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评价学理论、化学课程和教材理论等理论的指导。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国内外不同版本的化学教科书中实验的呈现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从教学论和教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理性的论证和分析,笔者初步建立了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安全性、探索性、过程性、情景性和时代性5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构成,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赋予了相应的权重。该评价指标体系既可对教科书中的实验进行定性分析,又可利用评价量表对教科书中的实验进行量化评价。最后,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案例的形式,对正在使用的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呈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皇甫倩[10]2012年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习题的比较和研究》文中提出习题在中学化学课本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习题能够有助于学生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它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了深刻探析新课标下各个版本化学教科书的习题配备情况,研究清楚究竟哪个版本能够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哪个版本的习题能够真正符合大纲的革新,哪个版本习题在数量、难度上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本文选取了当下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叁套新版高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为研究对象。本文分别从习题的数量、难度、素材和层次性等几个方面对叁个版本教材的习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从习题的数量上看,人教版教材中的习题数量共计473道,位居叁版教材之首;苏教版教材中的习题数量较少,共计为352道;鲁科版教材中习题的数量是最少的,共计为329道。从习题的类型上看,叁版本教材的习题具有以下叁个共同的特征:①传统题型(如: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仍占主导地位;②开放性题目(如:实践性习题、实验设计)的比例有所提高;③习题的设置体现知识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以及题目的灵活性。在习题的素材上,叁版本教材习题中的涉及生活类的习题的比例都不高。在习题的综合难度上,苏教版的习题在“背景”、“推理”和“实践性习题”四个因素上均高于人教版和鲁科版,而在“探究”方面则略低于人教版。从图形的整体形势来看,叁版本教材均侧重于“推理”,而对“实践性习题”则较为轻视。在习题的层次上面,叁个版本的教材后习题与课文中习题的难度均大体相同。通过对这叁种版本教材习题的分析,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与新大学化学、无机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 李胜娟. 吉林大学. 2008

[2]. 中美高中化学主流教材主题编写比较研究[D]. 张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 高中新课标叁套必修化学教材STS教育内容比较[D]. 衷炳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4].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D]. 赛汉其其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构建特征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 万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07

[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必修化学教材比较研究[D]. 董文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7].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 王晓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08

[8].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D]. 刘云. 西南大学. 2016

[9].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呈现的评价研究[D]. 李贵香.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10]. 高中化学新教材习题的比较和研究[D]. 皇甫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