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晚期患者的护理干预论文_黎明凤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内八科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的艾滋病晚期患者,患者人院3d内进行问卷调查,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100例病患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病患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护理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晚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晚期;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292-02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仍然是我们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但艾滋病晚期患者的生存水平问题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解艾滋病晚期患者的生活水平,为保证该人群的生活水平提供依据,笔者对艾滋病晚期住院患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并根据存在问题实施护理干预,使晚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住院的艾滋病晚期患者。人选标准:(1)CD4细胞<200个/mm3;(2)合并症必须超过1个;(3)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共入选100例,其中女40例,男60例;年龄18~76岁,年龄平均42.6岁;学历:大专以上5例,小学31例,文盲13例,中学51例。

1.2 研究方法

患者人院3d内进行问卷调查,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进行现场指导,电话随访于出院后,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患者采取家访等方式。护理干预如下:

1.2.1制定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护理 根据晚期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及生理问题,准确评估患者。并针对护理问题的表现、发展程度及时实施护理计划.进行人性化管理,允许病房内摆放对其有作用的物品,如喜欢的书籍,照片等。尽量让其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护理和治疗.

1.2.2注意护理的舒适 舒适的护理能使人在生理,心理.情感,社会上达到最轻松的状态,或减低不愉快的程度[2]。晚期艾滋病患者在临终阶段,医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不再是延长生命,治愈疾病,而是减轻症状,控制痛苦。因此,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创造通风、安静、光线好的居住氛围,做好仔细的口腔和皮肤护理,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

1.2.3症状护理

(1)疲乏护理:晚期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疲乏.该症状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是疾病进展的自然过程.改善精神沮丧,营养状况不良,贫血等其影响因素并适当使用药物,能够很大的缓解疲乏,可明显提高病人活动度。

(2)压疮护理:晚期艾滋病患者由于慢性长期消耗,恶液质造成机能紊乱,常见的并发症是压疮。护理姑息性褥疮的重点在于降低创口不再扩大及预防感染,并处理分泌物和异味。做好皮肤护理措施,湿润、清洁皮肤;尽可能降低压力和摩擦,在处理创口前20~30min,采取镇痛药物,以降低创口的疼痛[3]。

(3)呼吸困难的护理:针对产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对症治疗,使患者具有舒适感,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及吸氧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同时注意提高病房的空气凉爽和流通,对缓解呼吸困难也有作用。

1.2.4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心理护理,让家属逐渐接受现实。在护患双方的一致努力使得病人度过最后一程,早期与家属及病人讨论姑息护理和死亡的事情,患者会更加平静、镇静并以更乐观的态度对待护理和治疗,从而有效地促进顺利实施姑息护理的措施。医护人员应以一个乐观的心态理解家属及病人的精神世界、服务病人,加强责任心和同情心,面对患者不厌其烦,最终赢得病人信任,使自己成为患者最信任的朋友。

2.结果

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后,比较护理前后100例病患的心理状态,护理后病患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护理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具体如表。

3.结论

艾滋病患者由于受疾病、歧视、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部分患者受情感等问题的影响,使许多患者都有着一种或多种的心理负面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情感生活,对于定期的心理干预应该立即执行。我们医院组织了“爱心之家”,护理人员本着维护病人隐私权,尊重病人人格,进行反歧视的宣传教育,根据患者实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措施,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动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配合治疗;为病人创造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应有意识举行各种活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多彩的社会活动,丰富病人的日常生活,降低心理压力,从而满足心理需求。发现干预后:护理措施不但可以降低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拓展患者的健康知识,同时也促进提高其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社会支持以生活事件的形式直接体现了社会功能,对保证良好的情绪和身心健康的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4]。如医院成立了护理服务志愿队,通过业余时间与患者交流沟通、协助生活与陪伴,明显减低了患者的心理问题。

本次通过针对晚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经济、职业、文化、心理、生理等多原因的影响。我们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关措施,使晚期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积极作用。因此,要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定期进行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使其提高保健和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晶,高嫒.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5(8):127.

[2]彭美慈,梁颖琴,庞连智,等末期癌患者的预后自觉度、生存意志与医护期望[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15,18(5):28-31.

[3]米光明,张红杰,杨红茹,等.参与式方法在农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14(3):298.299.

[4]岳秋菊,刘丽红,邬淑雁,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肠造瘘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6(7):770-772.

论文作者:黎明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艾滋病晚期患者的护理干预论文_黎明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