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朱晓琴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肝胆科接治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后护理模式;麻醉复苏;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new 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 on patients undergoing anesthesia resuscita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210 patients with hepatic tuberculosis treated between September 2014 and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fter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hypotension,laryngeal edema,asphyxia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new 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anesthesia recovery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l;anesthesia recovery;effect

患者麻醉复苏阶段,因机体尚未恢复保护性反射功能,术后一些麻醉性药物会残留于机体中,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则麻醉清醒期易出现心跳骤停、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等情况,故对麻醉复苏期患者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上述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肝胆科接治的105例患者于麻醉复苏时应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肝胆科接治的21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男55例,女50例;年龄25~66岁,平均(55.97±7.63)岁;合并心功能不全6例,肺部感染5例,肝肾功能不全11例,脑血管疾病史7例。对照组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28~63岁,平均(56.04±6.84)岁;合并心功能不全8例,肺部感染6例,肝肾功能不全12例,脑血管疾病史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护理人员送至麻醉复苏室,对照组参考自身情况选择合适体位休息,应用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控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组应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1)呼吸道护理:插管、手术损伤气道可导致喉头痉挛或水肿,甚至低氧血症,此时应马上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如果需要可用面罩进行加压给氧,也可静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氨茶碱。如果患者呼吸道中有分泌物,则应马上将其清理干净;(2)舌后坠护理:处于麻醉复苏期的颈部短粗、肥胖的患者易出现舌后坠等情况,致使氧分压持续下降。故护理时不仅应疏通呼吸道,还应将患者头部处于合适的位置,如果需要可重新插管;(3)呕吐误吸护理:麻醉复苏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呕吐误吸,它可加重呼吸道梗阻情况,若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则可致死。发生误吸情况后,应马上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取俯卧位,彻底吸出呼吸道中的残留物质,并将支气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避免感染;(4)若患者焦虑、烦躁,则可参考患者病情用约束带束缚,保证氧气供应,保证静脉输液通道顺畅,并积极护理呼吸道,防止出现窒息等情况。护理后,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当患者麻醉清醒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恢复良好时为非常满意;当患者清醒后偶有低血压、呕吐或恶心等症状,采取对应措施后可明显控制为满意;当麻醉后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 )间的差异用x2、T检验比较,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全身麻醉是静脉注入麻醉剂或吸入麻醉药后,大脑皮质受到抑制,患者暂时丧失知觉的一种麻醉方法[2]。全麻时呼吸机控制着患者的呼吸,可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可将血样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指标控制于正常范围内[3]。麻醉过后,患者进入复苏阶段,然而因麻醉药的代谢速度不一,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也不同,部分麻醉药于体内蓄积、残留,于恢复期表现出生理功能紊乱[4]。首先,当患者未彻底恢复保护性反射时,易出现通气不畅、呼吸道阻塞等情况,尤其误吸呕吐物会致使呼吸道严重梗阻,从而造成严重后果[5];其次,因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出血,血容量下降,加之应用麻醉药物,可表现心率加快、血压不升、伤口渗血、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和机体的康复[6]。因此,对麻醉复苏期患者采取精细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对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观察组采取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它是从呼吸道、舌后坠、呕吐误吸、术后不良情绪等方面着手护理,呼吸道护理可及早发现并清除阻塞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舌后坠护理可使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体位,有效防止舌后坠;呕吐误吸护理可减轻呼吸道压力,避免呼吸道梗阻,有效避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不良情绪护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7]。新型术后护理模式不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还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带动广大护士学习满足患者需求相关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8]。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晓娇.200例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5):105-106.

[2]陈伦江,陈豫,唐淋锋.程序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9):326-327.

[3]黄小燕,王乐洁,黄晓红,等.麻醉复苏室规范化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52-53.

[4]申秀银,李甲莲,叶丽,等.麻醉复苏室临床护理路径优化护理程序[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0-121.

[5]郭亚格,杨木强,徐静.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05-206.

[6]邹萍坤.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2:1554-1556.

[7]郑丽媛,韩路.新型护理模式在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中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9):2771-2773.

[8]詹琼,刘翠月,许映娜.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92-193.

论文作者:朱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朱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