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只是看教师的演讲口才,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接受了教师的教育,真正高效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了解每一位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运用“期望”效应,提高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皮格马利翁”实验,则有力地说明教师的期望通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导致学生成绩的变化。教师的期望能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这种期望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期望”效应的作用,身为人师的我们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学生,便于运用期望
期望的前提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刺激,运用“期望”效应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在心理上应充分接纳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品质、行为表现不能厌恶和排斥,而应认真地分析对待。学生如果感觉到自己被老师接受,就会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发奋学习,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充分展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积极的情感信息,他们在教师的信任、爱护、尊重之中,从内心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迁移,从而引发自己的学习热情,使自己的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水平。教师在接受这些良好的信息反馈后,必然又会强化“暗含的期待”。如此反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不被教师接纳的学生,往往消极、冷漠、缺乏动力,甚至“破罐子破摔”,具有反抗情绪和破坏力量。作为每一位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在心理上接纳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2.用情感交流强化学习期望
教学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期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做学生心理工作是一种艺术:
要有爱心:一切都为学生着想,以爱学生为出发点;
要细心:用敏锐的眼光准确、及时地发现问题;
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
要有恒心:心理的调试是需要时间的,不能半途而废;
要有耐心:具备长者风范,理解学生。
用赞赏和肯定鼓励学习成功者,使学生及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用激励来安慰学习失败者,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及时给予方法指导,指明努力方向,增强其学习信心,争取获得成功。
3.用成功体验,稳定学习期望
成就感永远是激励人进取的一种动力。成就感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成就感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 能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由“期望”变“行动”,由“不行”变“我行!”从而促进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
例如班上有一位女生,单元练习考试总是不及格,课堂提问羞于回答。找她谈话,鼓励其进取,效果不大。后分析其不及格的原因,是旧知识尚未理解,新问题又接踵而至,问题越积越多,产生灰心情绪。后在新课教学前,帮助其解决与之有联系的旧知识,并布置练习和相应的预习题。几次后,作业正确率提高,上课能回答提问,单元练习消灭不及格,初尝成功后,积极性大增,学习成绩步入中等行列。
二、运用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心理规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产生同步效应,提高教学效果。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小学生有一种对外部世界求知解疑的欲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渴望。一般说来,这种激发宜在导入新课中进行。
比如,刘新华老师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没有从词的表面含义直接讲起,而是利用课件把孩子们带到了令人们魂牵梦绕的美丽江南,在美妙的江南乐曲声中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美,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消除了孩子们认为词难学、意难懂的畏惧感。
激发求知欲望当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或课程结束时进行。比如运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式,就可以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铺垫。
总之,运用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探索和总结,只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接受每一位学生,我们就会做到对学生实施良好的素质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段泽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论文; 每一位论文; 要有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