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美吉特置业有限公司 江苏昆山 215331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管理,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较为迅猛。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生存及发展的机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对其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加强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作为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各项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深化,不少管理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下面就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进行探讨。
一、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意义
1、施工技术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质量
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即使施工方案、准备工作做的再完美,只要施工技术的运用不当,工程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2、施工技术影响着建筑的成本
施工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往往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也就意味着节省了人力、物力,最终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
3、施工技术和建筑的艺术性密切相关
建筑物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建筑师将建筑工程作为一项艺术品来看待,施工技术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精湛的施工技术更加注重建筑的细节,能够促进建筑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提高施工测量精度的措施
转变错误观念,将测量工作提升高度进行看待。通过人才引进、设备购买的方式来提高测量水平,对于这项基础工作而言,应该适当倾斜来留住人才,同时敢于不断应用新技术。建立并完善和测量相关的管理机制,对设备、人员、成果进行科学管理,形成测量管理体系。
2、加强钢筋技术的对策
在对钢筋采购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钢筋的价格和质量,选择价格合理并且质量性能高的钢筋。在进场前,要对钢筋进行进场质量验收,一旦检测到不合格的材料就应该清退出场处理,只将那些合格的材料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对钢筋进行有针对性的存放。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材料较多,短时间内很难用完,因此必须针对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出钢筋的使用、存放计划。同时,做好库存记录,以免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偷工减料,造成经济损失。
3、混凝土施工问题的改进
一方面,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试验检测,包括坍落度、配合比等,合格后方可施工。另一方面,要合理把握搅拌时间,适当进行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一是要根据混凝土的数量和工程部位控制好振捣的时间;二是要控制插入的深度,一般为50mm以上;三是要控制移动的间距,大概在400mm左右;四是要掌握快插慢拔的技巧,防止产生气泡和分崩离析。
4、打桩技术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固的基础是优秀建筑的必备条件,桩基因其所具有的高超承载力和良好稳定性成为了很多工民建的优先选择。桩基对整个工民建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一旦桩基础发生质量问题,后续工程项目势必会受到影响。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承载力和沉降两个重要因素,只有准确的掌握这两个因素才能保证桩基质量。在打桩进行前,首先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理,完全清除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杂物,并准确的确定桩基的施工范围、施工平面标高、保护桩头长度以及实际桩基施工的打桩长度。打桩设备包括长螺旋、静压桩等多种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打桩设备。另外,对桩基的选择也应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进行桩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分析,然后根据桩基的长度和密度确定具体的打桩顺序,保证打桩的质量。含水作业的桩基础施工,应注意施工现场排水系统的通畅。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全面管理的对策
1、合理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首先要合理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在开工之前对现场各方面进行勘察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工程承包合同、招投标书、设计施工图、地质勘测报告、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等文件,并结合甲方提供的文件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分部分项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部位特殊施工办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章可循,并且合理保证施工进度。
2、加强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1)完善施工人员培训体系和相应的考核体系,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掌握施工任务所要求的技术。
(2)引进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将其分配至相关施工岗位上,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在提高企业的核心进整理的同时,强化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在此过程中,企业一定要严格把关各个环节领导人员的素质,保证领导人员能够敬岗爱业,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职能,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3、完善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建筑施工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具体要求制定完善的质量体系表,并将工程质量的目标作为工程施工的核心标准,按照工程质量的目标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并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保证一旦出现违反质量问题的事故,就能够立即采取最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又不耽误工程的顺利进展,使工程能够在合同规定的交工日期内完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责任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生问题,能明确责任倒各个部门的人员,从而端正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组织的工作态度,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与此同时,要针对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其工作开展的成效,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排除工程施工环节的所有质量隐患。
(3)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管。ISO9000是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要求工程的质量监控要具备预见能力,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同时,管理层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对施工项目要有整体的规划,从施工整体出发,杜绝施工安全存在的任何隐患,保证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并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标准。
4、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监督制度,采取工程局部施工操作责任制度。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施工期间各个岗位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考察,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纠正,对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公布,不断总结施工易出现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的角落,为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操作科学性提供经验。完善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动态的成本控制管理,对施工期间项目各方面的花费进行灵活性评估,适时调整资金的利用。引进新型的施工技术,不断探索传统施工技术的弊端与不足,加强与其他建筑单位的沟通交流,获取新鲜经验,综合各家之长,提升自己的施工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同时,建筑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也是不断改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仍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必须对其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有不断的完善施工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促使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国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2]孟小梅.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0,9(35):221-222.
[3]梁笑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96.
论文作者:陈金勇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桩基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