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心肺复苏急救配合120例护理分析论文_高亚丽,曾维

高亚丽 曾维

宁乡县人民医院120紧急救援中心 湖南宁乡 410600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配合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进行院前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20例,确认为心脏骤停后,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开放气道、气管插管、药物复苏等复苏护理,对其复苏效果进行观察,同时监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抢救成功率为48.33%(58/120),其中患者护理干预后HR、RR、SBP、DBP、SPO2等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积极的院前心肺复苏以及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在急诊救治中,心脏骤停是最危重的病例,一旦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院前及时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在院前心肺复苏中,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可显著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本文就对2015年1月~12月进行院前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20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120例心脏骤停患者,均进行院前心肺复苏急救资料,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45~78岁,平均(62.8±2.4)岁;基础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者55例,冠心病疾病者37例,慢性肺部疾病者18例,糖尿病者10例;急救人员达到救治现场时间10~20min。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进行按《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严格按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心肺复苏救治工作的开展,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病情评估:医生达到救治现场时,需及时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意识状态进行判断,同时护士需立即对患者气道情况进行评估,必要情况下开放气道;②准备除颤仪,确定患者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气比例设置为30:2,按压频率设置为100次/min,按压幅度设置为4~5cm;若患者确认为室颤后,需立即给予患者电击除颤,连接除颤仪,首次除颤电能为200J,若无效则再次进行除颤,除颤电能为200~300J,再以电能360J进行第3次除颤[1];③药物复苏:完成5个心肺复苏后,再次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进行判断,必要情况下遵医嘱静脉滴注浓度为0.1%肾上腺素1mg,每4~5min重复给药一次,其是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若患者反复出现室颤,则遵医嘱给予胺碘酮、碳酸氢钠、索他洛尔等;此外,开展心肺复苏期间,急救人员应轮换按压,避免操作者疲劳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护士应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选择近心端的静脉,如上肢静脉、颈静脉、颈外静脉等;⑤行气管插管,心跳恢复后,应进行气管插管,若患者气道不通畅,或长时间患者呼吸、心跳未能恢复,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此期间若患者心跳未恢复,护士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治疗,不能因气管插管而暂停心肺复苏[2];⑥加强复苏后护理,复苏成功后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若患者血压过低,则心跳难以维持,此时应遵医嘱给予升高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⑦转送患者至医院,复苏成功后,应将患者及时转送至医院治疗,运送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尤其注意患者血压不能过低,同时告知患者家属转运风险,并要求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本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复苏成功标准[3]:经心肺复苏治疗后监护仪显示室上行心心律恢复,且可维持5min以上,同时可闻及大动脉搏动,部分患者有自主呼吸动作。同时详细记录复苏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以( )表示,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共有58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为48.33%,其中患者护理干预后HR、RR、SBP、DBP、SPO2等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见下表。

表1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各项体征变化分析( )

3 讨论

院前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救治人员不足、急救环境欠佳、交通堵塞以及急救设施不完善等,使得院前心肺复苏的质量难以达到标准。为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质量,有效的护理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开展院前急救时,不仅要充分发挥医生与护士的协同作用,同时应做到两者的护理配合,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显示,本组复苏成功率为48.33%,且患者干预后HR、RR、SBP、DBP、SPO2等指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由此说明,进行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已有研究表明,院前心肺复苏的质量与开始复苏时间、电击除颤时间、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程度及医院抢救配合等有关[5]。院前急救时,护士应与医生积极配合,开展有效的人工通气、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电击除颤等,其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而这些环节的顺利开展均依赖于有效的医护配合,尤其是院前急救人员不足时,有效的医护配合可促进心肺复苏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6]。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的技能培训,除定期学习心肺复苏的急救理论知识以及规范化的技能培训外,还应积极进行医护配合的练习,可促进院前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开展院前急救心肺复苏配合护理的效果较好,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参考文献:

[1]胡泽凤,周天恩,谭广生等.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配合25例护理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5(1):70-71.

[2]钟克丹,李小云,王丽萍等.南石头街社区居民院前心肺复苏知识调查[J].护理学报,2010,17(7):74-76.

[3]胡秋香,张梅霞,李艳兰等.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22(2):93-94.

[4]郭明清.170例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21):139.

[5]周新,高霞.除颤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5,7(20):164-165,168.

[6]胡东,尹宝荣.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7(13):154-155,156.

论文作者:高亚丽,曾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院前心肺复苏急救配合120例护理分析论文_高亚丽,曾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