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专利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战略研究论文,专利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政府承诺在5年内完全开放金融服务业,届时,大量的外资银行将瞄准当今世界这块最大的市场蜂拥而入。可以预见,其竞争将会何其激烈。在披露美国花旗银行从1992年起在我国共申请19项专利后,引起了我国金融界的震动。震惊之余,才发现现在已到了考虑应该如何应对外资银行挑战、提高自身生存力和发展力的时候了。花旗银行为什么能如此神速地申请19项专利呢?这跟花旗长期来推行全球知识产权战略不无关系。
一、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专利申请的比较分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定取舍。花旗银行的19项专利申请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关键原因是我们对其专利战略不甚了解或从未认真研究过。从表1我们来看,通过中国知识产权网站专利检索出来的一些数据(2003年11月16日检索)。
表1:
银行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总计
工商银行
8 40755
农业银行 1 3 04
中国银行 2 0 24
建设银行 1 3 59
交通银行 3 0 03
招商银行 1 0 01
深圳发展银行 0 0 00
浦东发展银行 0 0 00
广东发展银行 0 0 22
光大银行 0 0 00
兴业银行 0 0 00
民生银行 0 0 00
美国花旗银行 190 019
美国大通银行 8 0 0 8
南非国民银行 2 0 0 2
另外,日本的银行在我国共申请了39项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美国的银行在我国共申请了29项发明专利;英国的银行在我国共申请了8项发明专利、4项外观设计;我国银行共申请了16项发明专利。据统计,花旗银行专利的含金量极高、操作性极强,其“电子货币系统”专利(5453601号)已被其他相关专利引证高达84次,并在该项专利的许可使用中获得了巨额的使用费;截至2001年2月13日,花旗银行在全球已经取得64件金融产品基础专利。
分析表1中两纽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从专利申请的数量和种类上来看,外资银行申请的发明专利量远远高于我国银行的申请量。我国银行申请的专利大都集中于科技含量不高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上,比如点钞机、密码锁、银行卡标识等,没有多少独创性非常高、能广泛应用和获取重大经济效益的发明。反视外资银行申请的专利,则含有一些竞争力非常强的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如花旗银行的“电子货币系统”、“集成全方位服务的客户银行系统及用于开启账户的系统和方法”、大通银行的“全球投资者客户访问系统”等,这些专利主要是配合新兴的网络技术和慢性子技术而开发的金融服务与系统方法。并且都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应用性。
为什么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专利申请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专利意识上的差别。没有依法获得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就谈不上对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占有。外资银行比较重视金融专利战略的研究和保护。他们能充分意识到当今世界上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而利技竞争的一个助推器就是知识产权制度。从银行负责人到一般员工都有很强的专利意识,他们知道如何通过专利制度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而我国银行的专利意识则普遍较差,从领导到普通员工要么专利意识薄弱,要么根本不懂。没有开发专利的积极性或者开发出来了也没有意识去保护。
(2)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上的差别。创新是民族之魂,也是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创新是要靠人来进行,而“利益是人们行为的驱动力”,人们进行技术创新的内驱力主要来源于利益的驱使。所以解决创新人员的利益问题至关重要。花旗银行很重视鼓励员工积极开发新技术并为员工的技术成果提供服务,从而大大激起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套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使得银行和开发者都能在专利的开发中获益。我国《专利法》虽然也规定了职务发明创造的归属和利益分配,但不是很合理。如果发明创造人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难免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3)资金实力及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差异。进入国内的外资银行历史悠久,资金实力雄厚,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技术革新上。创新能力强,申请专利的数量越多,为他们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收益的增加反过来又为技术创新注入更多的资金,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我国的银行资本实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比例还比较高,沉重的包袱使得其投入金融创新的资金不多。
(4)市场经济和专利制度发展上的差异。西方国家搞市场经济已有很长的历史,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的市场意识较强,能自觉适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其专利制度发展历程就更长,从第一部专利法颁布至今已有好几百年了。因此也就有健全的专利制度、较高的专利意识。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银行的市场意识不强,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垄断式的经营模式。尤其是我国的专利制度起步较晚,虽然有些方面正努力与世界接轨,但人们的专利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习国外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二、实施银行专利战略的应对之策
1.提高商业银行领导层及工作人员的金融专利意识。
从“花旗银行抢注”事件以及我国的一些银行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创新,但很多都没有申请专利中可以看出花旗银行的全球专利战略以及我国银行对专利战略的忽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认识到提高自己竞争力的重要性。谁拥有更多的专利,谁就能掌握市场上的主导权。例如花旗银行从80年代开始在日本申请了很多的商业方法专利,到90年代已严重影响到日本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货币市场的能力。后来日本银行意识到专利战略的重要性,才逐步改变这种现状。
领导层专利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银行专利战略的制订、实施无不与领导层有关。他们具有良好的专利意识,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自觉引导开发金融专利产品、实现其专利战略,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此外,员工专利意识的提高也不能忽视。只有他们了解专利知识,认识专利战略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创新。为此,银行的专利管理部门要定期举办一些培训班、专利知识讲座、发放专利知识宣传品,提高他们的专利意识,让他们都来了解专利知识、自觉利用专利知识为银行服务。
2.建立、健全银行专利战略组织机构。
专利战略的实施依赖于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所以建议银行要设立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具体来说。可以在全行组织一个专利管理的最高协调机构,这个机构不但应包含专利管理部门的人员,还应包括银行其他部门的人员,如技术部门、业务部门、资产保全部门等。在最高协调机构下是专利管理部,然后在专利管理部内设立若干分管专利检索、专利申请、专利利用及专利保护的部门。(如图1)
专利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是负责银行专利战略以及各种具体实施计划的制订,办理专利申请、专利检索等的日常工作,收益各种专利信息,办理专利权引发的纠纷以及对本行工作人员的专利知识培训工作。另外,专利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也是要格外注意的。要尽量配备一些既懂金融、技术又懂法律的专利人才,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专利管理部门的职能。
3.制订、完善专利战略,加强专利的日常管理工作。
加强专利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加强专利文献的检索工作。前面已经说到,专利文献的检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也可以确定自己专利开发的方向。像日本的一些大银行,其专利技术人员就经常查阅、分析其他银行的专利公开文献,以确定其最近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关注本行最近的技术进展情况以及已经取得的专利的使用情况。对于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要确定他的可专利性,以决定是否申请专利来保护。对已经取得的专利更要注意其利用情况。自己利用的要分析其成本和收益;许可他人使用的要注意其是否在许可的范围内使用。特别要注意市场上有没有侵犯自己专利权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现要果断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再次,要加强与银行其他部门的协调。因为专利战略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技术性、法律性和风险性,只有充分发挥银行各部门在专利战略中的作用,才能实现自己的专利战略。
4.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方案。
银行要发展、服务要创新,最根本的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专利制度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机制。在进行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专利申请的比较时我们就分析了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上的差别。事实上我国银行的研发人员在金融科技产品的开发时也有许多具有可以授予专利权的独创性内容,但他们根本不知道或者不想去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成果。其中原因固然有国内银行体制上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上的不合理。我们的银行不善于去激励自己员工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已经取得的专利成果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由于银行和员工双方的因素导致我国银行专利保护的现状。
因此,银行的专利管理部门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激励机制,明确银行和专利开发人员在专利成果利用所取得的收益的分配方案或分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