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城市程戈庄卫生院 山东诸城 262214)
(2诸城市密州卫生院 山东诸城 262234)
【摘要】目的:探究婴儿接种疫苗后死亡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的特征。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省疑似预防接送异常反应检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及死亡病例,分析病发人群、季节分布及临床诊断,分析评估死亡个案接受疫苗的安全性及死亡率。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生预防接种后死亡婴儿25例,接受疫苗共35剂次,其中在预防接种后12h死亡41.89%,偶合症22例,接种异常反应1例,不明原因死亡2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AEFI报告发生率与死亡率报告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致婴儿预防接种后死亡的最主要类型为偶合症,婴儿死亡发生的风险与预防接种无显著相关性,明确死因的重要因素为尸体解剖和个案调查。
【关键词】婴儿;接种疫苗;死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96-02
为响应国家规划免疫程序的要求,一名婴儿从出生接种第一支乙肝疫苗可卡介苗开始,就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多达16剂,若是还要接种第二类疫苗则接种的次数要更多[1],但是婴儿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的死亡率也高居不下。婴儿在出现急性死亡时,除了有明确的实验室或临床检验证明外,预防接种则是其监护人或家长的第一反应要考虑的要素,缺少明确死亡原因证明的情况下,往往会认为婴儿死亡与预防接种有脱不开的关系,接种单位会被要求巨额赔偿[2],加之新闻媒体不加深入了解的片面报道,会对免疫规划工作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家长或监护人会拒绝为婴儿接种疫苗,所以,能客观评估婴儿死亡与预防接种之间的关系非常关键。本文为探究婴儿接种疫苗后死亡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的特征,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省疑似预防接送异常反应检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及死亡病例,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资料
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省疑似预防接送异常反应检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及死亡病例,包括基本情况、既往健康状况、变态反应是及家族史,婴儿的接种情况、发病时间及预防接种时间;死亡婴儿出现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尸检结果等。
1.2 调查方法
由市和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并给予鉴定结论。
1.3 死因分析
遵循鉴定结论—调查诊断结论—尸体解剖结果—调查报告等顺序进行死因判断,本次研究中造成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偶合症和不明原因。受种者在接种时存于某种疾病潜伏期或前驱期[3],接种后发病则为偶合症;合格疫苗在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受种者组织器官或功能出现损害,相关各方无过错则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此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发生预防接种后死亡婴儿25例,接受疫苗共35剂次,其中在预防接种后12h死亡41.89%,偶合症22例,接种异常反应1例,不明原因死亡2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AEFI报告发生率与死亡率报告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我省婴儿的死亡原因排在前几名的是:其他先天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新生儿缠上、早产儿、未成熟儿、起源围生期的其他情况[4]、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中早产儿和未成熟儿不是接种疫苗的适应症。婴儿的死亡往往会给家人或其监护人造成强烈的情感创伤,加上与接种疫苗的时间恰巧重合,使原本的真相全都被掩盖,把死亡全都归咎于接种疫苗之上,且预防接种接种死亡的报道通常以个案为主,很少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发病的高峰[5]在婴儿接种预防疫苗的年龄段,有研究表明,预防接种是不会引起SIDS的,但是在接种后的24h内偶合SIDS的情况却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HepB需要在0、1、6月龄接种3次,在时间上也很容易偶合其他疾病。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包括异常反应和一般反应,及心因性反应、接种事故、疫苗质量事故、偶合症等。易得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和AEFI报告发生率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疫苗死亡报告发生率和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及AEFI报告发生率无相关性,所以可以认为进行预防接种并不会增加死亡的危险。接种完毕后要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min,接种人员也要提醒家长或其监护人在接种一天内都需要密切观察而应自身的身体状况,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上海的AEFI检测结果显示,偶合证是预防接种后死亡的主要类型,但是其接种HepB、DTaP后的死亡报告发生率均高于我省,这可能与两省的医疗机构便利性和家属对死亡事件认识有差异有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接种后死亡婴儿25例,接受疫苗共35剂次,其中在预防接种后12h死亡41.89%,偶合症22例,接种异常反应1例,不明原因死亡2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AEFI报告发生率与死亡率报告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知,导致婴儿预防接种后死亡的最主要类型为偶合症,婴儿死亡发生的风险与预防接种无显著相关性,明确死因的重要因素为尸体解剖和个案调查。
【参考文献】
[1]李胜利,孙永红,宋晓哲等.1例婴儿接种疫苗后偶合死亡病例的调查处置[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6):86-87.
[2]朱丽君.婴儿接种百白破和脊灰疫苗后偶合死亡1例调查处理[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1):47-48.
[3]陈雅红,洪思让,林志斌等.3起疫苗接种后偶合死亡案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9(1):86-87.
[4]汪志国,张晋琳,马福宝等.2009-2012年江苏省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病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6):532-534.
[5]戚佩玲,刘宇,马琳等.湛江市2010~2013年婴儿预防接种后死亡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6):714-716.
论文作者:初振宇1,庄艳平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预防接种论文; 疫苗论文; 婴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异常论文; 报告论文; 相关性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