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线基站工程是通信系统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技术的革新,使得原本比较复杂的无线基站工程变得更加容易一些,但是从整体上讲,无线基站工程依然是通信系统工程中建设难度比较大的一个工程,即便是技术革新,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所以工程人员对无线基站工程实施与维护都非常重视。
关键词:无线基站;工程实施;维护
现如今,我国大中小城市都大量分布了无线基站网点,随着4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加紧了无线基站建设的脚步,经过多年建设发现,我国各大运营商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此笔者从工程实施与维护两方面来对无线基站建设问题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无线基站工程实施重点内容
1.1 严格审核文件
无线基站工程实施负责人员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整理文件,将所有资料与文件都分门别类整理,根据文件具体内容以及相应顺序进行编导,以便日后区分,同时也容易发现文件是否完整。后期工作人员查找文件时,能够立即找到不浪费时间。另外,文件下发之前,工作人员应该对文件预先进行审核,若文件中有出入的地方,要立即与有关人员沟通讨论,以此保障文件的真实性。工作人员已经完全确定文件的确可用后,再开始向下分发。
1.2 保障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采购人员必须依照合同规定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坚决不允许采购那些没有任何质量保证的原材料。原材料把关工作采购人员可以说源头,而后就应该是工程实施场地的检验人员,原材料在进入施工场地之前,检验人员必须进行抽样检验,对于重要的原材料要全部检验,若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场。检验人员把关结束后,就要交给现场管理人员,即如何保存、使用原材料等,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把关,比如水泥需要存放到干燥之处,电线要远离水资源。虽然为保障原材料质量可能会提高成本,但是能够减少后续维修费用,所以从整体上百利而无一害。
1.3 注重硬件设备的安装
第一,安装机柜。与其他硬件设施相比,机柜安装相对简单,安装人员只要依照图纸,在指定位置使用冲击钻打孔,钻孔结束后,去除灰尘,之后再运用膨胀螺丝将机柜固定好即可。若机柜安装期间发现偏差,则可以在机柜比较低的位置垫上U型垫片,而后调整膨胀螺丝,直到机柜稳定不会发生任何的偏差。
第二,地线以及电源线的安装。工作人员要预先测量电线,由此确保电源线以及电线长度安装时不会出现误差,由此不会出现浪费。安装时,电源线一端与BTS机柜种伸出来的电源接线柱连接上,而另一端则与接线排相连接,同时运用白色扎带绑扎,依照走线架的具体走向来进行摆放,以便能够安装时立即辨认出需要的电源线。地线同样需要绑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地线两端分别连接的是机柜与保护地排。
第三,安装传输线以及告警线。为防止信号干扰,安装人员要注意将传输线与告警线远离强信号电缆。若保证美观性,可以安装PVC走线槽,安装时重点对PVC走线槽与BTS机柜距离加以测量,由此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1.4 注重天馈系统的安装
第一,室外安装方面的工作。安装人员要将所有的准备性工作做好,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关注天气,一定要选择在晴朗天气中进行安装。安装人员务必要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等。所有的安全设备要在指定时间内检查维护,保证每一个设备都始终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对于存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明显标识,避免工作人员靠近。
第二,馈线布放方面的工作。该无线基站工程在对馈线进行布放之前,首先测量好所需的长度,对馈线的切割要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在切割的时候预留4m的长度,并且贴上相应的标志,在布放馈线的过程中,要对线头进行简单的包扎以免馈线受到损坏,安装完之后还要对馈线进行固定,每隔lm的地方就要安装一个馈线卡,来保证馈线不会被移动。
二、无线基站工程维护新方法
2.1 宏观方面的维护
无线基站是通信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特别是城市中的移动通信基站。对无线基站工程宏观部分的维护内容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基站的主要设施及其相关设备。主要设备的维护包括对宏观基站、室内基站和室外基站等的维护。在无线基站的日常维护中,应遵守相应的规则。不同种类基站的查询周期不同,对于最高级别的基站,应每15d检查一次,高级基站每月检查一次,普通基站每2个月检查一次。同时,对于高级和最高级的基站,在各类重大节日或假期中应增加检查次数和加大检查力度。在对无线基站检查的过程中,应着重检查基站中各个设备及其组成模块的运作状态,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局面。如果发现设备中的某些重要部位存在问题,则相关检查人员应立刻上报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传输方面的维护
对微波设备、SDH光端机、光传输设备、数字配线架和光纤光缆等的维护是无线通信基站传输设备维护中的主要环节。基站传输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2方面,即基站内部传输的维护和基站传输光缆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在日常维护中,主要工作包括对基站内部传输数据的核对、对传输设备运作状态的检查和对配套设施的检修等。对于基站传输光缆的日常维护工作,相关单位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比如施工区域需要迁移时,则要对光缆的纤芯进行定期监测。应同时检查无线基站、光缆和备用纤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维修费用,还能提高基站的运作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2.3 机房方面的维护
无线通信基站机房部分的维护工作主要分为日常检查、与物业的协调和消防设备的定期检修。在基站的日常检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基站机房的地基下沉和墙面裂缝状况,做好机房与基站设备的接地工作,定期巡检馈线窗和机房的封闭情况,着重检查漏雨现象,保持机房内部清洁,检查机房的湿度、温度和照明情况。无论哪里出现问题,都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目前,因很多基站的机房建在小区内部,所以,与小区居民的协调工作尤为重要。在建设基站的前期,武汉贝斯特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与小区物业协商好,并承诺一旦机房发生故障,能第一时间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武汉贝斯特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将与小区物业的协调工作作为基站建设过程中重要环节,协助解决基站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
三、建设无线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也是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转变的基本体现。无线基站工程要想实现一体化协同管理,首先就必须要重视制度建设。一体化协同管理制度在内容上包括具体施工手册、管理条例、考核机制、监督机制等。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对工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等各个阶段全覆盖。此外,考虑到无线基站建设工作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多样,分管部门较多。因此,在制度上强调各个部门的自我改善和监督能力也十分必要。要求各个主管部门加强自身制度建设,提高自管、自控能力,避免局部问题影响整体进度的问题的发生。
3.1建设无线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流程
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要求对整个无线基站建设工作的整体把握和统一安排。因此,从工作流程的角度对整个无线基站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一体化协同管理显得十分必要。从无线基站工程建设实际来看,一体化协同管理流程的完善需要兼顾无线基站建设工程的招标工作、基站工程的上马、工程建设阶段以及工程验收阶段等四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建设阶段的一体化协调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对无线基站关键节点的建设工作,在接入层设备的建设、维护和更新之外,还有注重对无线信号发射系统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对基本的关键节点进行建设和整合之后,还有将协同管理的模式思维运用到骨干传输层的建设和维护。此外,当无线基站建设工作进入验收阶段之后,要注重在完全运行状态下对无线基站建设工作的质量检测。检测重点应该放在无线基站信号强度、恶劣气候条件下无线基站运行状态评估以及无线基站运行条件下维护设施的效率指数等方面。这种从项目启动到项目验收的流程设计本身就是一体化协同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体现。
3.2建设无线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畅通渠道的建设是无线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的命脉。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任何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统筹都可以通过相关的专业性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然而,基站工程建设部门繁多,专业种类多样,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自身所需信息是每个工程管理者和参与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在此情形下,发挥无线基站自身的技术优势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应该在信息分类和筛选工作上投入足够精力,按照专业、部门、时间、信息紧要程度等的不同设立专门的信息板块,方便查询和获取。此外,为方便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必须设立层级分明的管理员权限,严格遵循相关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工程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3建设高素质无线基站一体化协同管理团队
无线基站建设工作在设计、建设、验收等阶段都对管理团队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依照高素质的一体化协同管理团队的形成十分必要。这一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外部人才的招募。寻找具备现代化管理学理念和知识储备,同时在无线通信领域浸淫多年的人才,将之吸纳进建设管理团队。其次对工程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无线基站建设和管理团队成员进行一体化协同作战的培训,将相关的理念输入其内心文化心理结构,能够强化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贯彻于实行。
结束语
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在无线基站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信息交流不通畅、工程进度不平衡等问题,这一管理模式的实现需要从管理工作团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协同管理制度和流程等四个方面进行专项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东红.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实务与案例人民邮电2016.23
[2]赵树宽,丁荣贵,周国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电子工业2015.2
[3](美)罗伯持.K.威索基.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3
论文作者:李忠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基站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机柜论文; 人员论文; 原材料论文; 机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