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新疆哈巴河县 836700
【摘 要】目的:对于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护理期间效果及安全性相关数据作为本次临床研究样本,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别将样本分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38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临床护理,围绕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以及护理过程中死亡率进行护理效果及安全性研究项目。结果:经过相同周期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还是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实验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均无死亡发生,表明安全性理想。结论:早期的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对于促进脑梗死患者临床恢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提高预后质量,故极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梗死;护理安全性
如今,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脑梗死为心脏病、高血压等临床常见并发症,临床致残率乃至死亡率均非常高[1]。早期科学的脑梗死在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能。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选取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相关数据为样本,对比分析临床效果[2]。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0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9-72岁,平均年龄为(57.5±5.0)岁。所选患者均在入院之初得到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入院距发病不足24小时。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38例。经检验,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用作本次临床实验样本。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联合临床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其一,心理护理[3-5]。基于脑梗死患者常伴随产生诸如抑郁、恐惧、焦躁、悲观等消极情绪,故护理人员要针对其心理特点,给予耐心、细致的关怀,针对其产生的情绪而提供沟通;以成功治愈案例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其二,语言与吞咽功能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伴随产生的语言、吞咽功能障碍,给予及时、准确的早期评估,并遵从医嘱循序渐进的展开早期功能性锻炼;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细心揣摩患者心意,综合结合手势、卡片、口型及表情等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行沟通;在开展吞咽肌群锻炼时,着重注意吞咽协调性锻炼,并且在日常进食时协助患者调整吞咽协调性,防止食物误入气道[6]。其三,营养护理。鉴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无法正常进食,因此要多给予高纤维、高矿物、低脂、低蛋白食物。其四,运动功能性锻炼。为尽可能防止患者出现水肿、肢体变形等症状,待其病情稳定后为其进行搓、摇及按、压、摩等,对于关节及肌肉进行刺激。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Fugl-meyer评分法开展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通过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其中若自理能力完全恢复为1级,可部分开展独立生活为2级,需要他人协助来生活为3级,拥有清醒意识但只能卧床为4级,植物人状态为5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安全性展开显著性对比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经过为期6个月的临床护理,两组中均未死亡病例出现,表明两种护理方案安全系数均非常高,P>0.05。另一方面,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及康复过程要对症、及时,需要基于患者病症而重点开展机体功能性锻炼,肌肉、关节能力恢复,以及神经反射弧刺激,从而实现神经功能恢复[7]。在本文中,笔者选取我院于近年来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均为38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经6个月护理周期,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两方面,以及死亡率情况进行探讨,借此对于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显著较好[分别为(77.43±6.27)分>(64.28±7.55)分、(2.05±0.83)分<(3.14±1.02)分],P<0.05;同时,两组护理安全性无显著性差异,无死亡病例出现,P>0.05。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提供科学的临床护理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其康复进程,保障其机体功能性恢复效果理想,极具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芳.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139-140.
[2]顾志娥,谷薇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25-27.
[3]申卫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253-255.
[4]曹广菊,杨之源,伍诗惠.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773-2775.
[5]禹小丽,邓伟明.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处理中的效果观察及应用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75-77.
[6]陈苏.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9):115-116.
[7]闾小慧,乐碧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4,12(6):124-125.
论文作者:古力努尔 巴提沃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实验组论文; 评分论文; 功能论文; 常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