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位一体”的涉密人员管理创新与实践论文_陈依平

基于“五位一体”的涉密人员管理创新与实践论文_陈依平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概要:当前企业信息化和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对外交流合作中涉密信息防控风险日益增加,企业需要对从事涉密工作的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宁波供电公司基于流程、风险、教育、激励、考评的“五位一体”涉密人员管理模式,通过对公司涉密人员在上岗、在岗和离岗进行全环节管理探索和实践,使涉密人员管理更加规范,严防了企业失泄密风险的源头。

关键词:涉密人员;管理;创新

一、涉密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安全运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随着智能电网、营配调一体化、集成化的供电服务平台等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数据和信息保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保密工作的责任主体,涉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和数据获取的难度逐渐降低,通过黑客入侵、病毒植入与勒索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数据信息盗取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尽管供电企业在系统安全方面已经进行了严格的防护,但新的信息安全风险仍然可能出现,特别是涉密人员,需要树立高度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是外部合作可能出现涉密。售电侧市场的开放,让更多的外部企业参与到电力业务中来,跨界合作的模式增加了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由于信息资料的交互越来越多,审查会越来越繁琐,甚至出现监管不到的情况。如何进行资料的涉密审查,对涉密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监督,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是涉密人员出境频率增大。当今学习、生活、交流等多元化的逐渐增多,涉密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地出国(境),某些国家情报机构借此机会大举接触、刺探、策反,加大了公司的泄密风险。因此,涉密人员涉外活动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有海外背景人员在成为涉密人员前须经过专项测试才能上岗,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出国(境)泄密风险。

二、涉密人员管理的创新举措

针对保密工作运用“五位一体”(流程、风险、教育、激励、考评)的管理体系进行落地实施,同时结合涉密人员的职业周期关键环节(岗位界定、岗前管理、在岗管理、离岗管理)进行全环节工作的量化,从而全方位管控涉密人员保密工作的开展。

一是协同式保密工作流程完善。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会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分工协同,宁波供电公司按责任主体、管理对象、归口部门,制订《涉密人员保密管理职责分配表》,明确各部门管理关键点,对上岗培训、岗前审查、在岗管理、离岗管理的流程进行严格把控,针对各个环节的细微点进行流程规范。统一对各单位涉密人员保密管理的检查要求,包括检查组组建、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工具等各环节的实施流程,切实优化涉密人员检查协同模式。

二是预防式保密工作风险管控。从三个环节进行风险预控:第一,细化审查要素。上岗时审查涉密人员拟定工作岗位、拟定涉密等级、落实上岗承诺情况等要素,离岗时审查涉密载体、文件、资料清通和移交情况,系统权限收回情况等;第二,落实复审机制。通过定期复审和变动复审,对涉密人员职业动态管理进行动态化复审。第三,健全报告和应急机制,制定《涉密人员重大事项报告表》,健全重大事件应急预案,设立开展泄密隐患排查、完善预警、响应、处置各环节的反应机制。

三是规范化涉密人员教育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涉密人员进行细化分类,第一维度——内部员工、外协人员;第二维度——涉国密人员、涉商密人员;第三维度——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一线员工,通过多维度、多层级的教育培训方法,增强保密宣传教育效果;并结合多渠道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员工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同时公司通过采用网络学习和现场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育培训的灵活度和自由度。

四是人性化涉密激励机制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权利激励机制:针对涉密人员职业周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权利救济配套机制。如:规范涉密人员审查程序,在审查前充分听取被审查人的意见,告知其审查决定并说明理由,明确涉密人员在岗期间和离岗离职的权利;涉密人员因违纪违规受到经济责任制考核或处分处理时,给予其申诉权利等;另一种是岗位晋升机制:加大对保密经费的投入,鼓励涉密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和创新,落实涉密人员奖励津贴的发放,对保密工作做得好的涉密人员和单位予以奖励,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给予有效的鼓励和支持。

五是精准化保密工作量化考评。涉密人员的保密考核主要包括涉密资料管理、涉密设备管理、涉密会议和活动组织、信息发布审查、人员培训学习等,公司结合各环节关键点,创新建立《涉密人员保密管理考核量化评分表》,结合保密自查自评督查工作,重点对各单位的涉密人员管理情况和涉密人员履责进行检查和评分,对检查中发现的未履行审查审核、报告备案、岗位培训等情况,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加强问题跟踪回访,督促、指导其做好限期整改工作。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构建基于保密原则的“五位一体”涉密人员管理体系,公司系统全面完成对涉密人员分类界定、教育培训、检查考评等工作,大幅提升了公司保密管理工作规划、审查、保障等环节的效率,有效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对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即将面临电改新格局的供电企业来说,保密就是保生产,就是保发展。只有做好企业保密工作,保住企业的秘密,保住客户的秘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建议对涉密人员管理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一是考虑设立独立的保密管理机构,开展涉密人员的综合统筹管理,确保涉密人员管理的各项实施工作具有系统性、专业性、权威性。二是完善涉密人员补偿机制。对涉密人员按等级确定岗位津贴,经费纳入企业年度预算,确保动态管理、及时发放,强化涉密人员的激励效果。

结束语

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保密工作范围越来越广,要逐步实现由涉密人员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传统手段管理向科技手段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由行政管理向标准管理的转变,需要有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涉密人员管理的水平,涉密人才储备建设将是未来保密管理的重要基础,最终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国家保密局指导管理司.涉密人员的在岗管理[J].要闻,2015(10):8-9.

[2]孙晶晶,陈兆麟.全方位全时段做好涉密人员保密管理[J].保密科学技术,2016 (10):10-14.

[3]郭玮.规范涉密人员管理,努力加强保密工作[J].保密工作,2017(4):98-98.

[4]王如伟,李刚.大型电网企业保密工作的项目管理六步法模型构建与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5(6):115-119.

作者简介:

陈依平,女,浙江宁波,政工师,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办公室。

论文作者:陈依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基于“五位一体”的涉密人员管理创新与实践论文_陈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