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的三个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课本,新颖、活泼、语言朴实、准确流畅,适合青少年阅读。思想品德课不再是说教课,我认为新旧课程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培养论向学习论转变
以前新生入学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就是学习校纪、校规,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自觉不自觉产生抵触情绪,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心里埋怨,怎么是对牛弹琴、滴水不进,这样一来老师与学生之间无形中就有了距离。而新教材充分呈现了“培养论→学习论”的理念,我设计了“创设情景→体验生活→提出问题→有所感悟”的程序。在学习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时,我一改坐在教室里的“笑迎”,而是带着同学们围着我们的新校园走一圈。当我把同学们带到教学楼前,请他们评价一下这座楼时,同学们说漂亮,我又问怎么个漂亮,有的答“高大、宏伟”“宽敞明亮、采光好”“形象设计犹如一本打开的大书,把我们带进知识殿堂”。这时我又说,同学们,你们可知在这幢高大宏伟、漂亮的教学楼后面凝结着我们学校老师的一片心血,在建这幢楼时,老教师们拿出了养老保命的钱,青年教师们拿出了自己购房、结婚的钱。接着我又把同学们带到一块草坪前,请大家看碑上刻着“97、98级学生建”,我说这两届学生为这块草坪共捐了5000元。同学们都若有所思。我们回到教室后再讨论新学校、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到底新在哪里,有什么感悟?有的说:“我们要好好爱护新教室、大草坪。”有的说:“我们的新校园凝结了老师和老校友对新同学的期望,我们应该珍惜它,努力学习。”还有的说:“我们来自四面八方,应该团结、友爱、进步,不要辜负前辈对我们的期望。”这样的迎新教学,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程目标的意义,效果很好。
二、由疏离生活的道德理论转向生活德育理论
翻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映入眼帘的是两幅反差极大的图,一幅绚丽多彩,充满生机,一幅没有生命,土地干涸荒瘠。这堂课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对比感受生命给世界带来的活力与美好。以前这样的课就是说教,不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现在我让学生查找资料,列出一份珍稀动物死亡档案:华南虎仅余50只在动物园中;1893年,白臀叶猴在中国境内灭绝……还有身边破坏环境、破坏自然的实例,如广东人过年喜欢吃的猪手发菜,采1斤发菜要毁掉20亩草场,这也是沙尘暴肆虐的原因之一。这样震惊的数字,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接着我又设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呢?”同学们纷纷说,“不吃果子狸”“不吃青蛙,保蛙护农”“随手关电、关水龙头”“少用塑料袋”“尽量利用太阳能”。从而真正体验到道德学习就是道德生活,在道德生活中学习道德、体会道德。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就是将道德活动、道德学习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具有感染力、说服力,为学生所关心、所感兴趣、所体验、所接受,从而达到课标的目的。
三、由说教者向讨论者、商谈者转变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情绪、情感主要有以下的特点:半外露、半隐蔽性;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往往出现矛盾的状态。以前教学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去,教学活动显得苍白,缺乏信服力,对学生的困惑、迷惘没有较好的解决良方。现在我在教授《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时,首先创设情景,如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如何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1.和同学吵了架;2.被别人误解,受了委屈;3.担心自己赢不了羽毛球赛;4.为自己做错了事后悔不已;5.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这些问题贴切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他们分组讨论,最后老师与同学共同设计了一套“情绪保健操”:第一节,早晨推开窗户对自己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然后伸伸手,踢踢腿,满怀信心,开始新的一天。第二节,多与人交流聊天,谈心能扩大信息量,开阔眼界,在有意无意间化解心结,同时,倾吐本身就有助于清理情绪垃圾。第三节,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找时间看一看或翻一翻你喜欢的书籍和杂志,能改变心态、陶冶情操。第四节。多笑,笑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它有利于驱走烦恼,消除心理疲劳。
有人情味、亲和力、生活情景、感染力的思想品德课,学生喜欢学,老师喜欢教,从而真正达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标签:思想品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