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论文_张飞

探讨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论文_张飞

张飞

(张家口尚义县医院儿科 河北张家口 076750)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4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7例患儿单纯给予干扰素治疗,研究组57例患儿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干扰素;炎琥宁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15-02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出疹性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集中在5岁之下的儿童,并且容易诱发口腔、手部、足部等部位的疱疹症状,少部分患儿还可能诱发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1]。我院对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伴随典型的手足口病临床症状表现,排除并发心肌炎、脑膜炎以及肺炎等疾病的患儿。男性患儿62例,女性患儿52例,年龄14个月~53个月,平均(38.2±4.2)个月。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强化隔离,对口腔及皮肤疱疹进行护理,维持口腔干净清洁,避免疱疹溃破后感染。对照组57例患儿单纯给予干扰素8万IU/k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治疗5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10mg/(kg?d)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1次/d,连续治疗5d。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经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整张消退;②有效:经治疗后患儿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经治疗后体温无改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7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57)29(50.88)24(42.11)4(7.02) 92.98*

对照组(57)22(38.60)24(42.11)11(19.30)80.7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腹泻4例,皮肤过敏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腹泻3例,皮肤过敏2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较为多发的一种儿童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手足疱疹或溃破后形成溃疡,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则甚至可能造成患儿死亡。临床研究发现,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诱发,诱发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2]。其中,肠道病毒71型容易诱发患儿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以及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和口部传播,因此如何对其预防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3]。

干扰素是光谱抗病毒剂的一种,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制成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其可以增强K细胞与T细胞的生物活性,从而诱导产生淋巴细胞。干扰素主要是通过机体细胞表层受体发挥作用,从而使细胞产生抗DNA及RNA病毒蛋白,同时该药物还能发挥出免疫调节的功效,增强机体的持续抗病毒能力[4]。但近些年来的临床发现,单纯使用干扰素效果并不理想,且可能诱发一定的不良反应,难以满足手足口病的治疗需求。炎琥宁是穿心莲中的一种提取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可以促进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同时还能够发挥出良好的镇静效果[5]。炎琥宁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比较长,可发挥出显著的病毒抑制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98%)显著高于对照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8%、10.53%,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华,陈泽燕,陈海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17:2916-2917.

[2]邱艳萍.炎琥宁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7:98+100.

[3]蔡剑雄,陈亮,王元凤,魏新林.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11:208-214.

[4]吕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673-674.

[5]郭红,董丽滨,房丽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213-214.

论文作者:张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探讨炎琥宁、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论文_张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