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应明确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应明确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需澄清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对于加快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素质教育概念被泛化或被曲解,因而在某些宣传报道和实际教育工作中,对素质教育存有多种误解,出现了不少的误区。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是非知识教育

在教育的各项任务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进行准确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是以知识,甚至是有限的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考评的标准。这也是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升学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放松甚至放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目标也就难以达成,教师僵硬地传授,学生被动地学习,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是,素质教育绝对不是不要或放松知识教育。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特别是知识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是各类教育工作的基础。国外的“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教育思潮把知识、理性教育放在首位自不必说,一切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家,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教育中“发现了人”的卢梭,直到当代人本主义的教育家罗杰斯,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无不把知识和理性作为现代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基础。所以素质教育不可能不重视知识和理性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知识观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知识教育,它把在知识和理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和学的方法革命作为自己的深层任务。如果学校教育不在知识和理性的教育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不重新确立师生关系和授受方式,不把师生从繁重的死教硬背中解放出来,素质教育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就是淡化甚至取消考试

有的地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取消了百分制计分法,改用五分制和等级制计分法,“以淡化学生分数概念”。据报载,国内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考试,使学生“减轻了压力”,“愉快地学习和活动,使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等。就基础教育来说,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首先,笔者认为应当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考试,也就是考试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考试,具有诊断和筛选两种功能。它的目的,一是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知识,防止遗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使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况,检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改进教学;三是使学校领导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和改进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一个考核手段,是现阶段较好的公平的方法。取消和淡化考试,固然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量呢?“文革”时期曾实行过推荐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

有的同志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实行五分制或等级制不是同样可以达到测量的目的吗?笔者认为,考试计分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从中总结规律,改进教学。改革考试制度,应该使对学生成绩的量化更加准确,更加细致,而不是变得模糊甚至让人不明所以。五分制、等级制,我国在解放前和五六十年代曾使用过,后来改行百分制,大约也是经过教育界专家讨论过的。今天我们何故又要去舍今求古,舍精确求模糊呢?

笔者认为,我们在改革计分方法时,首先必须弄明白,计分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是为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补救措施,使后进生尽快转化,尖子生更加进步,还是为了选拔尖子生并给予特殊照顾,而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如果是为了前者,实行百分制,则越精确越好。

误区之三:素质教育不能追求升学率

首先,笔者想提醒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政府文件中,提的是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所谓“片面”,《新华字典》的解释是:片于一面,与“全面”相对。而在有些文章和领导讲话中,却有意无意地将“片面”二字给省略了,从而在人们心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不能追求升学率,否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致大家再也不敢讲追求升学率了。笔者认为,升学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绝不是一回事。基础教育有两个基本的任务,一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一是为就业作准备。特别是初、高中阶段的教育,在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的同时,自然是升学率越高越好。两所学校,一所升学率高,就业教育搞得好;一所学校升学率低,就业教育搞得也好,家长和学生理所当然地愿意在前一所学校就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与学生看重升学率,选择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就读,是无可厚非的。由于有些人将素质教育误解为非升学教育,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特别是高中搞应试教育”,“非毕业班才搞素质教育,毕业班应抓应试教育”的不良现象。

误区之四:素质教育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同误区三相似,笔者认为应把“过重课业负担”与“适当的课业负担”区别开来。

如今有种观点,似乎各个学校都存在着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减轻。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的班级和不同学生之间是不平衡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一些重点中小学和学校中的重点班级,在部分普通中小学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总的说来,在普通中小学和班级的多数学生,学习负担并不见得过重,在不少学校甚至有些过轻。在许多普通中小学学校,由于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情况,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对“差”班不抱什么希望,因而对这些班级放任自流。因此,笔者认为,从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来看,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着一部分学习负担太重,学习太累;一部分负担太轻,学习太轻松,此间的差别极大。所以,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笼统地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要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乃至不同的学生而定,要区分不同的情况,一些学校学生要减轻学习负担,而一些学校,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不但不能减轻,还要增加学生的“负担”,也只有这样,素质教育中智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负担与压力的关系。古人有“头悬梁”、“椎刺骨”的佳话,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就没有动力。我们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决不等同于让他们没有负担。要让学生既要学得饱,又要学得好。让学生应该有的负担,就是必须学好本领,才能在未来将要面对的激烈社会生存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学好知识,才能做一个有用于社会,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人。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能单纯靠降低教材的难度。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确有需要改革的地方,但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不是现有教材的难度,而是由于升学、工作等外在压力使教师和家长在教材之外又增加了过多的学习内容。即使把教材的难度一降再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会随之而减轻,因为教师和家长仍会给学生增加一些额外的学习负担。所以,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注重解决根本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习负担将不但不能减轻,反而会由于教材难度不够而导致教学层次的降低。

误区之五: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

现在一提到全面发展,就有人认为要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五育都要好。这种观点有偏颇之处。从客观上讲,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需要发展,但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做到这一点,似乎又是非常不现实的。确切地说,全面发展还有一层潜在的含义,即在需要发展的同时,更有不偏颇发展,畸形发展,单一发展的意思。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使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就此就简单地认为要均衡发展也是错误的,盲目地追求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过去有句口号,现在提的很少了,叫做“又红又专”。笔者认为,这个口号目前仍有重要意义,仍值得提倡。我们说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特长,就是要有专业特长。作为数学家的陈景润,没有必要同时成为运动健将和音乐家,作为长跑运动员的王军霞,也没有必要成为跳高冠军。所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不是各方面都“拔尖”,而是各个方面素质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既素质全面,又各具个性,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

必须指出,素质教育也不是不抓“尖子生”。我们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当然包括尖子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尖子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高级科技人才;而后进生、中等生则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社会需要大批的合格的劳动者,同时也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所以,搞素质教育,在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后进学生身上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使“尖子生”好上加好,成为真正的“尖子”,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在素质教育推广与实施过程中,除上面提到的几个误区之外,还有诸如“素质教育就是抓好活动课教学”、“素质教育应淡化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是要培养一个模式的学生”、“搞好音体美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开足开全课程”等等误区,限于篇幅,此处不一一赘述。笔者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澄清上述有关问题,将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上面,正确地、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试验,否则,误人子弟,危害不浅。

标签:;  ;  

实施素质教育应明确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