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危机是一个机遇吗?赵晓:从普遍政府到有效政府_赵晓论文

非典危机是一个机遇吗?赵晓:从普遍政府到有效政府_赵晓论文

SARS危机是一次契机吗?——赵晓:从万能政府到有效政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府论文,契机论文,危机论文,SARS论文,赵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SARS危机决不是一件好事,但它有可能提供一个契机,使转型中的中国政府开始学会 管理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出现而且经常会出现的不确定性(包括瘟疫、金融危机、证券危 机、自然灾难、社会矛盾、外部争端等),并逐渐转型为现代政府,成为能够适应未来 可能经常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变化的有效政府。

政府应通过制度化的建设逐渐成为这样一个现代政府。不过,政府不要企望成为“万 能政府”,也不要指望能很快成为这样一个现代政府。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好政府未必 是理想化的政府,而是在当前约束条件下做得最好的政府。现在政府更多地利用了行政 力量而不是通过制度来处理这场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

民生第一

这次SARS危机使得政府对人生命的关注第一次超过了对GDP的关注。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我以为现在到了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口号赋予与时俱进的、新的内涵理解的 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对于“以阶段斗争为纲”显然是伟大的进步,但是“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们的实践中变成了简单的“以GDP为中心”,以及“以GDP增长为 考核干部政绩的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从而出现偏差。

实际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更本质丰富的含义。我们要认识到,当初提出“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真正含义,其实质是尊重人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当时最主要的社会 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现代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没有一个是以GDP为中心的。因此,从长远来说,“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的口号应该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时俱进,向以尊重人的生命、尊重公民的福利 为中心过渡。经济建设的基础是人,对人的尊重应该在“一个中心”中得到更多的强调 。

令人欣喜的是,在SARS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政府有了很多好的变化。第一,最高领导 人亲临第一线,显示出极好的亲民形象,表达出新一代领导人对生命的无上关心;第二 ,对于SARS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有很大进步。如果对于SARS危机都可以放开,相信今后对 很多事情的报道也会更放开,中国的新闻舆论会更进步;第三,监测系统和应急机制正 在建立,这是制度化建设的努力;第四,“挥泪斩马谡”的快举让人们看到政府“治典 ”的决心,对于只重视GDP、不重视民生的人,以及习惯不说真话、习惯瞒和骗的官员 来说有震慑作用,对于恐慌是极好的治疗良药。

政府公信力

对恐慌传言的控制和引导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其中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恐慌传言的 抑制有很大的作用。政府公信力强,政府的任何声音均会成为及时消除恐慌传言的镇静 剂。反之,如果政府公信力不足,或者恰恰相反,人们对于政府的声音总是从相反的方 面去猜测,则恐慌传言很难得到及时、有力的遏制,市场就会出现可怕的扭曲。政府公 信力可以说是市场赖以良性运行的稀缺性资源,建设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是保障现代市 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变革中政府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

首先,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依赖于制度建设。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后,美国政府成 立了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其目的是避免银行信用恐慌蔓延导致金融危机;此外,政府还 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人们因为失业恐慌而出现的消费不足。这些制度的建设, 向民众传递了一个信号:口说无凭,以此为据。从此美国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大萧条式 的危机,即使在“9·11”后,美国的金融以及整个美国经济仍然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 ,制度合理乃首功一件。

其次,政府公信力有赖于政府率先做到诚信。一个朝令夕改的政府,是决不会有公信 力的。政府必须令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公信力。在恐慌发生时,政府 的话语具有权威性,从而有力地避免传言的扭曲和恐慌性危机的恶性蔓延。

再次,政府的公信力还取决于政府是一个民意的、可监督的政府。当政府缺乏公信力 时,人民应有权利进行监督和批评,并督促政府不断提高公信力。惟有如此,人民才能 相信公仆是真的,公仆的话也是真的。

最后,建立民间资信系统,与政府资信系统相竞争,逐渐在竞争中建立起政府资信的 权威性,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条件。不能认为,政府垄断了所有的信息资源,政 府就具有了公信力。恰恰相反,政府资信的强大和自信必须建立在民间资信强大的基础 上。过去人们对国家统计局的预测缺乏信任,但在政府放任民间作宏观经济预测后,统 计局的预测反而变得更加权威了。

在本次SARS危机中,到目前100多人的死亡居然差一点引发一场全局性的危机,这无论 如何是值得反思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言:“我们惟一必须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我 们也许无须为市场经济中的恐慌感到恐惧,但的确有必要冷静地从中学习如何应对。

不确定性的冲击

本届政府正面临着一个极好的机会,当前中国经济正步步高涨。一季度我国GDP增长了 9.9%。经过季节调整,一季度工业生产的环比增长速度达到了6%以上。如果维持这样的 增长态势,我国全年可以达到20%以上的工业增长,这相当于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时(1992 -1994年)的情景。从工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看,如此高的工业增长预示 着一个相当高的GDP增长,预计今年GDP增长应该在10%以上。即使考虑到SARS等不利因 素,中国GDP也将有极大的可能性在2003年达到9%的增长率。

就在这样良好的经济走势下,SARS爆发了。SARS事件这样一个外部冲击会不会改变中 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呢?

我认为,SARS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就像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上泼了一小盆冷水, 近期影响不至于太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SARS事件正使我们遭遇一场“不确定性危机 ”。

SARS事件对经济的最大影响不是疾病的传染,而是恐慌的传染。SARS危机是经济学所 称的典型外部冲击,它带来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并对人们的投资、消费信心造成冲击 。没有人知道SARS会持续多久,影响有多大。艾滋病、交通事故等造成的伤亡虽然比SA RS多,但它们都是确定的因素,并不那么可怕。不确定性对经济来说才是最可怕的。

在通常情况下,社会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是稳定的,人们的预期也是稳 定的。这时供给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经济运行相对安全、平稳。但如果突然遭 遇恐慌传言,人们的预期就可能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一部分人本来持有的信心会突然 崩溃,供给和需求行为也因此出现严重偏差,使本来稳定与均衡的市场在恐慌的“冲击 ”下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

危机的“自我实施”与“自我消解”

现代市场经济搭建起了最先进的信息平台,再加上金融创新不断,货币飞速在不同地 方及国家间流动,恐慌因此具有了强大的杀伤力。在“信息化 + 金融化”的时代背景 下,恐慌或者说信心危机甚至具备了“自我实施”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相信 危机会发生,并且因此采取行动,危机就会真的到来。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 “自我实施”的危机:索罗斯点燃了泰铢的导火索,并大肆散布泰币的恐慌性传言,但 其目的主要是想在泰铢上获利。而当人们都开始相信这场危机将蔓延至亚洲时,危机便 大大超出了索罗斯的预料和控制,最终以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扩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反而使得索罗斯本人同样损失惨重。

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自身具有一定的纠偏及克服恐慌性危机的能力。其一,市场信 息传播快,决策分散,有利于克服应对突发性的需求。例如在这次广东SARS传言中,人 们对板蓝根等物品需求猛增,不过由于市场反应奇快,商家闪电式的组织货源在相当程 度上有利于人们克服恐慌;其二,民众对于恐慌经历的学习也有利于克服恐慌。自1988 年抢购风以来,尽管还出现过若干次的政府调价,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恐慌性抢购风潮。 究其原由,在于中国百姓已从1988年的抢购风潮中得到了“学习”,建立起“适应性预 期”,避免用过激的方式作用于市场。美国经济相对较稳定,美国公民不轻易受恐慌传 言的侵袭,也在于这个国家的民众经受过许多市场大风大浪的洗礼。从这个角度上讲, 中国社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恐慌性传言,经历由此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冲击,乃是政府和 民众走向成熟的必然和必要,实不必过于大惊小怪。

标签:;  ;  

非典危机是一个机遇吗?赵晓:从普遍政府到有效政府_赵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